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征讨方腊的竟然是童贯与宋江毛关系也
TUhjnbcbe - 2025/5/31 19:49:00
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明教的兴起与方腊起义的社会背景

《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在历史中不过是一场毛毛雨,比起“方腊起义”来,可以说忽略不计。

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蔡京一伙弄了个“生辰纲”,搞得民不聊生。

而此时曾经出现在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正在悄然生起。

就如小说中所说的一样,明教的“圣火令”来自于波斯的“摩尼教”。

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世纪时所创建,在唐朝时传入中国,曾经兴盛一时,摩尼教认为存在两个对立的世界,即光明与黑暗,光明是善,黑暗是恶。因此教崇拜光明,又称为“明教”。

“明教”一词,更容易被中国老百姓所接受,虽然此教在唐武宗时被朝廷取缔,然而在民间仍然有很多人信仰。

明教崇尚光明

到了北宋后期,国家政治昏庸,欺压盘剥百姓,老百姓怨声载道,明教的“火种”有开始蓬勃,在浙江一带秘密兴起。

方腊,便是这个秘密宗教的领袖之一。

方腊原是歙州(即安徽徽州)人,后来到了睦州(浙江建德)青溪万年乡,他出身贫贱,靠给当地地主打工维持生计。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明教(摩尼教),对其教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笃信不疑。

如同当年陈胜一样,发现了“苟富贵,毋相忘”的契机。

很快,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法活动中,宣扬“二宗三际”的教义。

二宗,即明与暗;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明教向光而生

在他看来,此时的大宋王朝气数已尽,正属于黑暗的现世,必须将其推翻,以迎来光明。

史书称他「托左道以惑众」许多人对大宋朝廷失去信心,在方腊的鼓动下入教,这个秘密宗教有严格的教规,入教者男女平等(这在男尊女卑的大宋很难得),不吃荤酒,分财互助,夜聚晓散,因此长期存在而地方衙门却毫无察觉。

这其实,也是蔡京等奸臣失去民心的一个风向标,把本来富裕的大宋天下,逼得民不聊生,可见用人的失误。

当时朱勔(北宋“六贼”之一,依附蔡京)在江浙一带督花石纲,致使民怨沸腾,即便是深山穷谷里面的老百姓也不能幸免。

方腊认为时机成熟,遂纠集教众,聚于帮源洞。

随后他导演了一出戏,假装受到上天的启示而得到天符牒,这也是古代农民起义惯用的伎俩,本来就不算高明,但是虔诚的教众对此深信不疑,跟随他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开始了。

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凡是借“上天”名义起义的农民起义,一般都不成功。

像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以至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都被消灭了。这“天”岂是乱借的?

因此说,一开始动机不纯,注定要失败。用“老天”名义闹事,要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怎么能允许用它老人家的名义制造杀戮呢!

领导农民起义的方腊

方腊起义

于是,在宋徽宗宣和二年(年)的十一月,方腊开始起义。

开始,起义的目的就十分明确,不仅是打倒土豪劣绅,而且要推翻宋朝的黑暗统治。

因此,方腊制定了“永乐”年号,并且自称为“圣公”,把这个月改为“正月”,对广大教众来说,“光明元年”开始了。

违背天时,乱改年份,把十一月叫作正月。方腊,你家大人就是这样教你逆天而行的吗?

这支农民起义军几乎没有任何装备,“无弓矢介冑”,但是没关系,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

方腊是有备而来,他迅速建立政权,置官吏将帅,把教众方为六部,每一部以不同颜色的巾饰作为区别,其中第一部是“红巾”。

起义军揭竿为旗,斩木为兵,以最原始落后的武器向朝廷军队发动进攻。

天下苦暴政久矣,起义军所到之处,许多人前来投奔,不到十天就扩展到数万人,可见当时老百姓对朝廷的失望和愤怒。

起义军攻陷青溪县城,十分隐秘和突然,地方衙门事先毫不知情,仓促应战。

得到消息的两浙督监蔡遵、颜坦率军队前去镇压,结果大败,蔡遵被起义军杀死。

在之后的一个月里,起义军几乎所向无敌。

方腊首先攻陷睦洲,杀死官兵一千多人。此役令官兵丧胆,随之附近的寿昌城、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也纷纷被义军所攻克。

参加起义的都是下层民众,多年底层的受压迫,使他们对鱼肉百姓官吏十分痛恨,每当抓住朝廷官员,必以酷刑处死,或将其肢解,或掏心掏肺,或乱箭射死,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怨气。

但是,起义军对一些清官还是另眼看待的。

休宁知县麴嗣复被俘后,起义将领对他说:“公身为县令,有善政,前后官员中没有一个比得上你的,我们岂能忍心杀害你呢?”遂将其释放。

这样看来人品还是有作用的,关键时刻能保命。

地方衙门之所以这么快被攻城拔寨,主要是宋朝的军事制度决定的,宋朝精兵集中于中央禁军,地方战斗力并不高,面对来势汹汹的方腊义军,地方军完全溃败。

睦洲沦陷后,歙州也很快被义军攻占,宋将郭师中战死。

婺源、绩溪、祁门、黟县等地一箭未发,官员弃城而逃。

起义军又一鼓作气进攻富阳、新城,提出“杀朱勔”的口号,百姓纷纷响应。

一个官员能有这么广泛的“群众基础”,可见此“贼”坏到什么地步了!

起义军进军神速,如入无人之境,竟轻而易举地攻下杭州,东南为之震动。

杭州后来成为南宋都城,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么重要的地方居然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

这样看来,北宋的灭亡,不仅仅是外部力量的强大引发的,更主要的是“内耗”,就像是如今股票等虚拟经济一样,一夜之间蒸发多少“万亿”,哪里去了?被上天收走了?

方腊起义失败的原因

宋徽宗坐不住了,这个写字作画堪称一流的“文化”皇帝,也在重复着被他祖宗灭掉的南唐后主李煜一样的结局。不修政德,贪图安逸,结果以悲剧告终。

此时还没有受到外部势力侵略的北宋,尚有力量解决国内争端。

于是,为了对付方腊,宋徽宗调兵遣将,任命为谭稹为两浙制置使,童贯为宣抚使,率最精锐的中央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共计十五万人杀向浙江。

冬去春来,时间已经是宣和三年(年)。离方腊起义才过去半年的时间。

童贯兵分两路,一路向杭州,一路向歙州,最后会师于起义的发源地上睦洲,彻底铲除农民军。

童贯领兵出征时,宋徽宗给了他很大的权限--

“如有急,即以御笔行之。”

这是一种什么信任态度,就是说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童贯虽在“六贼”之列,他参加的军事项目可不少,他曾经以钦差身份参与北方给契丹人的谈判及调兵部署。

所以他有一定的军事基础和才能。

童贯到了吴地,就发现问题出现在哪里了——百姓造反,都是造作局、花石纲这些苛政惹得祸。

如果不从根子上铲除这些苛政,根本无法平息民众的情绪。

童贯以皇帝的名义写了一份“罪己诏”,代皇帝向大家说对不起,寡人有错。

然后他以最快的速度罢除了苏杭造作局与花石纲。

在处理这件事上,童贯还是可圈可点的,因为这样一来,对方腊的农民起义军无疑釜底抽薪,那壶沸水就没有那么热了。老百姓是最容易知足的群体,有饭吃,谁还会替着脑袋拼命呢?

童贯剧照

与此同时,宋徽宗也采取了一些平民怨的措施,罢免了朱勔父子及其家族其他官员。

在朝廷调兵遣将之际,方腊没有闲着,又攻占了婺州、衢州、处州,总共占据六州五十二县的地方。

如果方腊不急于攻城略地,而是巩固好自己的根据地,训练将士,休养生息,再图进取,或许就不会出现被消灭的境地了。

但是他没有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作战太分散,不能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即将到来的朝廷精兵。很快,官兵乘方腊攻陷处州之际,收复杭州,不能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太可惜了!

这是水浒的剧照

等方腊班师回朝再攻杭州,哪里还是朝廷的对手,在杭州城外被击败。

大宋军队虽在对外的战争中表现不佳,但对付方腊手下这些乌合之众则绰绰有余。

十几万大军节节进逼,连续收复衢州、婺州。对方腊来说此时的局势已经完全逆转了。

起义军不得不退守睦洲,宋朝官兵从杭州发兵,在桐庐之战中挫败起义军的反扑,占领了睦洲,并攻陷青溪县。

回到了当初起义的帮源洞,现在又在这里画上了句号。转了一个圈,从起点到终点到现在才发觉,人生就是一个圈生于“无”又归于“无”。

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就被打回了原型,只得回到帮源洞。这时义军还有二十万之众,被围困在群山之中。这么多的人,竟然没有一席之地,可见方腊的能力实在一般。没有稳定的军事构架,没有严密的军事组织,只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

宋朝农民起义的范围

帮源洞一带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义军据险而守,与官兵打起了游击战。

来自于中央及边疆地区的官兵对地形不熟悉,找不到一条大军可以开进的路,因此久攻不下,陷入了两难境地。

就在官兵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命运之神降到了一个宋军下级军官身上。这位将领此时还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名禆将,就是这次契机,让他一战成名,为日后成为抗金名将打下了基础,对!他就是日后成为“中兴四将”之一,与岳飞齐名的韩世忠。

当时韩世忠正率领他的小分队,沿着溪谷潜行,在半路上遇到一山村农妇,遂向她打听山路。

中兴名将韩世忠

在得知秘密通道后,韩世忠立即率他的小分队悄悄潜入,突袭方腊的住处,在杀数十人之后,擒获方腊。

方腊起义以寻找“光明”为动机,这其实是不符合百姓利益的,百姓要的是“饼”,是能够填饱肚子,能够平安生活的环境。方腊通过教义给大家精神鼓励,而没有给大家画出一个安乐生活的“饼”,这就失去了起义的意义。也就是起义没有方向。

再就是,缺乏军事方面稳定而强大的军事架构,不能支撑军队作战的保障。靠“打、砸、抢”来攻城略地,总是不能长久的。

得手后押方腊返回,义军群龙无首,又缺乏正确的导向和严密的组织,无法突围,遭到官军的血洗,共有七万人死难。

方腊从起义到失败,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时间不长,地域也不算广大,但是死于战乱的人口却高达两百万以上,可谓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功成名就都是建立在血淋淋的生命之上的。这让人心惊胆战的数据,就是历史!

这就是方腊起义的过程,里面根本没有宋江领导的水泊梁山什么事。

再说正史中也没有水泊梁山多少记载,只简单几笔带过,《水浒传》只不过是作者根据民间野史,添枝加叶杜撰的一部小说而已。

1
查看完整版本: 征讨方腊的竟然是童贯与宋江毛关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