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TUhjnbcbe - 2025/5/16 23:41: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http://www.xxzywj.com/m/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一入冬,下雪成了南北方人翘首以盼的事。

乱琼碎玉,玉树琼枝;堆银彻玉,银装素裹。

凛冽寒风里,最浪漫的莫过于盼来一场弥天漫地的大雪;雪意阑珊之时,围炉煮茗,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惬意非常。

爱雪,自古可追。墨纸诗文中可寻得踪迹。

李白于《清平乐》中作: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柳宗元写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作《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唐名将高骈写: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似乎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多写雪景,盖以寄其岁寒明洁之意。

于是,茫茫白雪不再只是诗中景、画中墨,而是湛然虚明、天地一白的空无世界。

如清耸禅师释:“摩诃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会,风寒雪下。”

摩诃般若,释为大智慧也。摩诃般若即雪落茫茫。那是积雪覆白,纤尘不染,物我俱忘,了无挂碍的境界。

雪,是大智慧的渊海,是空无的彼岸。

禅意如此,画亦是。

历代雪景图,有山水,有花鸟,有人物。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南宗画祖”王维首创。

王维传世名作《江干雪霁图卷》中,将无我境界与晶莹透彻的雪景相融,空灵禅味由然而起。

图|唐·王维(传)《江干雪霁图卷》(局部)|纵31.3厘米,横.3厘米

现藏于日本高桐院

明后期文学家、诗人王穉登赞其有“皎然高映”之趣,有“人在冰壶玉鉴中”之感。

至五代,南唐文风鼎盛,孕育出董源、巨然等书画大家,也由此奠定了明代中后期雪景山水画的发展基调。

早年于南京开元寺出家为僧的巨然,其师从董源,却自成一格。善为烟岚气象、山川高旷之景,笔墨秀润,常示野逸清静之趣。但其生平详记已难考证。

巨然所作《雪图》,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山坡下古松虬曲,楼阁隐现。山石皴法及造型似从披麻、卷云皴而来,客旅行於山径。枯枝树石,松针尖挺。一页奇峰积雪、霭霭幽深的北雪景致。

图|五代·巨然《雪图》,立轴绢本,纵.5cm,横22.5cm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荆浩的《雪景山水图》亦是深山冬日荒寒的雪景佳作。其作树石坚硬,草木萧瑟,积雪点缀,层叠的群山间殿宇隐现。庭院中,似人扫雪,娴静幽然。

宋代对雪景画,更是一往情深。

“雪者,有风雪、有江雪、有夜雪、有春雪、有暮雪、有欲雪、有雪霁。”北宋画家韩拙在论著《山水纯全集》里,把雪的情态分成了诸多类型。种种气象,各有妙趣。

雪景入画,主题纷繁多样。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将冬雪细分为寒云欲雪、冬阴密雪、朔风飘雪、山涧小雪、雪中渔舍、绝涧雪松等诸多类型。

被后人誉为宋画“无上神品”的雪景绝笔——《雪景寒林图》,即是出自于北宋。

图|北宋·范宽(传)《雪景寒林图轴》,绢本水墨,.5x.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北宋画家范宽作《雪景寒林图》,深谷危径,枯木寒柯,山麓水边密林数重。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笔墨浓重润泽,皱擦多与泻染。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倾泻而出。

同样写山林雪景的,还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的马远。其作《晓雪山行图》,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远处为淡墨渲染。细腻刻画大雪封山之际,寒气逼人的氛围。

图|南宋·马远《晓雪山行图》卷,绢本设色,纵27.6厘米,横42.9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马远共称“马夏”的南宋画家夏圭,所作《雪堂客话图》,亦闻名于世。

图|南宋·夏圭《雪堂客话图》,纵28.2厘米,横29.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画面中,交互掩映的两株老树,如双龙对舞。隐约间,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冬雪历久弥新、晶莹璀璨。湖面一隅,一叶小舟漂于湖面之上。远山积雪零星点缀,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霭中。杳渺无际,意蕴悠长。

至元代,雪景佳作亦层出不穷。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无疑为元代雪景山水扛鼎之作。黄氏晚年所作《九峰雪霁图》,绘高岭竞立,层岩蜂起,丘壑娆峥,冻树萧瑟。图中山峦多用空勾,淡墨渍染,皑皑白雪的严冬山景赫然眼前。

元·黄公望《九峰雪霁图》,绢本水墨,.4×54.8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以继承传统山水为前提的复古之风使得明代中后期的雪景山水逐渐丰富。

明代唐寅之作《柴门掩雪图》乃雪景山水画精品。两山凹陷处,时现阁楼。两侧古树交互缠绕,一股溪泉自上而泻。一派雪覆群山、寂寞空冷的悠远意境。

图|明·唐寅《柴门掩雪图》立轴,纸本设色,纵82厘米,横46.7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真所谓“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清代,石涛、王翚、弘仁等大家皆有雪景图传世。

图|清·石涛《雪景山水图》

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清初书画大家石涛半世云游。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此幅《雪景山水图》以淋漓水墨涂抹,墨色翳润,山峦皑皑白雪。笔断意贯,气脉成章。雪覆奇峰,浑融透明。萧疏寒冽,沉寂明净。

乾坤混蒙,江天一色。为从唐至清写雪同工处。或皆因冰雪可明志,即,写雪为画家心灵之法身。

雪落本无声,符儒家所言“仁者静”,对道家所谓“虚静”,贴禅宗所谓“静悟”……

如是,冰雪,万籁无声,纤尘不染。恰合超越尘世的清澈,乃国人自古以来秉持的天人合一情怀。画中雪景正是佛门的清心寡欲、至纯无尘,亦是道家的朴素无为,脱红尘世俗。

如此一来,更是期待一场漫天冬雪,捧一杯热茶,赏天地一白,寄情明洁之心,古今无异。

结语

漫天风雪间,

晶莹如玉,银花珠树。

更知应湛然虚明,无所容心。

“皑如山上雪,明若云间月。”

来源:央博

1
查看完整版本: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