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赫胥黎在一个什么都能得到的世界上,任何东
TUhjnbcbe - 2025/5/11 17:14:00
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文\听闻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美丽新世界》这本书的导读中写道:“既然小说《美丽新世界》的题目源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那我们就套用《暴风雨》中的一句话:‘人生如梦’。这里,我们不妨再加上一句:而且是噩梦。”

为什么阿特伍德在读完《美丽新世界》这本书后,有如此的感慨呢?赫胥黎究竟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创作背景

年,欧洲陷入一片混乱。经济大萧条,到处都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中产阶级面临破产,各国政府摇摇欲坠。这时,极左或极右的思潮纷纷出笼。

当面对这种大危机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一个集权的政府是必要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当工业急速发展,而一旦集权政府上台,在未来的社会中,统治不再依靠警察和军队来完成,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各种高科技手段。

社会需要稳定,而稳定的手段依靠“博氏程序”来完成。在《美丽新世界》中,社会是在极端稳定的状态下运行的,这全部靠科技来完成。

所谓“博氏程序”,即“博卡诺夫斯基程序”——社会稳定的主要手段。

“统一规格、批量生产的标准化男人和女人。一家小工厂的所有员工都是同一个卵子博氏化后的产品。”

作者赫胥黎在书中,对科技的发展进行了极端的描述,就连自然的人都已经被极端标准化的产出。

阶级固化、智力被限制、就连生育权都被剥夺,一切均为一个目标服务——社会稳定。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HUXLEY,—),生于英国萨里郡,是家中的第三子,著名的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之孙。

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前半生的创作都以社会讽刺小说为主,中年后,其创作开始反映科技的发展抹灭人性的现象,共写作了五十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反乌托邦经典之作《美丽新世界》。

爱经典·反乌托邦三部曲:美丽新世界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16购买

《美丽新世界》创作于年。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构建了一个高度物质文明的稳定社会。

人们在出生前已经被设定了社会等级,全社会分成五个种性,分别为: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和爱普西隆。在此基础上,在每个种性上又细分加和减,双加和双减。

在这个新世界中,所有的人各司其职,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不会有其他额外的奢求,他们的口号也是机械化的——“人人属我,我属人人”。在这个社会中,不存在个体的思想和自由,也没有个体的欲望,即使是情感,也不存在。

如果人类社会走到这个所谓的“新世界”,绝对是一场噩梦,而我们正在向这个噩梦慢慢靠近。

科技的高度发展、阶层的固化、索然无趣的消费者、无所事事的寻欢作乐者……

世界在狂欢,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被极端享乐主义包围着。情感不再是连接两性的纽带,取而代之的是性的满足。

新世界不需要情感,因为情感是不稳定的因素。它制造痛苦、恐慌与不安全感,这些都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是要被屏蔽的不安全因素。

在稳定的世界中,一切都不缺乏,衣食住行全都不用担忧,如果小小的情绪上头,则可以通过服用“舒麻”这个东西来安稳忧伤情绪,获得身体的极大放松与精神的极致满足。

在新世界中,人生的意义已经排除在外。人们不需要寻找意义,只需要按照社会给他们的要求完成工作,然后通过标准化的程序进行生活即可。

没有人需要思考。博物馆、莎士比亚、戏剧,这些都是无用的,除了科技著作,所有的书都是被禁止的;常去博物馆的人遭到了屠杀。至于上帝,则表现为“一种虚无,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一样”。

但是,这本书里塑造了一个“野人”约翰,他是在祖尼“保留地”长大的,而“保留地”是美妙新世界的一般人禁止进入的。

在那里,人们按照古老的生活方式生活着,而这种生活充满了浓重色彩的“意义”。在小说中,约翰是唯一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肉体人物,他对生活的理解并非通过机械地、毫无感情地工作和寻欢作乐,而是通过体验痛苦来完成的。

“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诗,需要真正的危险,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恶。”“实际上你要求的是受苦受难的权利。”“那好,”野蛮人挑战地说,“我现在就要求受苦受难的权利。”“你还没说要求衰老、丑陋和阳痿的权利;要求害梅毒和癌症的权利;要求食物匮乏的权利;讨人厌烦的权利;要求总是战战兢兢害怕明天会发生的事的权利。要求害伤寒的权利;要求受到种种难以描述的痛苦折磨的权利。”良久的沉默。“这一切我都要求。”野蛮人终于说道。

“野人”约翰说的痛苦,正是我们现在所遭受的痛苦,但是,这正是生而为人寻找活着的感觉,寻找真正的生命平等和生命意义的途径。

我们当然不希望被病痛折磨、被战乱折磨,但是新世界取而代之的是另外的一种痛——无法感知个体痛苦的生命状态。

也就是说,生而为人只是活着,只是喘口气麻木的活着。

在新世界里,人类看似拥有一切,但是却绝对没有任何意义。

低等的族群做着分内的事,不嫉妒高等族群,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自己是低等族群,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痛苦;而高等族群有意识的藐视低等族群的生活状态,他们什么也不缺,但是却也什么都没有。

正如“野人”约翰被当成“试验品”带到充满香水味的新世界之后,他对新世界的评价是:这儿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作家赫胥黎在书中框架了一个不存在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正反应着人们深层次的欲望。

正如阿特伍德所说,请读者们照一下镜子:“您是不是看到列宁娜·克朗在回头看您呢?您是不是看到‘野人’约翰呢?如果您是人,您肯定会同时看到两个人的影子,因为这两种生活方式我们一直都想要。我们希望像无忧无虑的众神一样,优哉游哉地躺在奥林匹斯山上,美貌永驻,希望将自己的性爱和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与此同时,我们又希望自己能成为承受痛苦的他人,因为我们相信,和约翰在一起,在感官游戏之外,生活才有意义,即时满足永远是不够的。”

“即时满足”永远是不够的,我们总希望在痛苦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但同时又希望远离痛苦——这就是人性。

人性是永恒的主题,而美丽新世界只是我们做的一场梦而已!

1
查看完整版本: 赫胥黎在一个什么都能得到的世界上,任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