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0岁知青小伙,嫁31岁带4个孩子的
TUhjnbcbe - 2025/5/9 16:38:00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www.bdfyy999.com/

这一代的年轻人,提到“知青”难免会觉得陌生,虽然只相隔了不到百年的时间,可那些曾经为了祖国的建设而贡献了整个青春的热血青年却早已被新时代的信息洪流给冲淡了。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偏远的农村为祖国的整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彼时年仅18岁的张志远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轰动一时的知青运动前后持续的二十多年,数以万计的知青用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建设了祖国最贫穷最落后的地方。

直到年10月,中央下达指令提出从此以后停止知青上山下乡的活动,并准许过去所有参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可以返回自己的故乡城市。

这场既热血沸腾又掺杂着无尽心酸的时代性运动终于在无数思乡心切的“青年们”的欢呼声中落下帷幕,此时,第一批下乡的知青也已人到中年。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漂泊,落叶终是要归根的,但在这二十多年漫长的运动中,很多知青早已在农村各自嫁娶安了家,如今却为了这一纸批文,让原本温馨的小家变得鸡飞蛋打,一地稀碎。

当年,中央的通知传达到了张志远所在的四川省南江县时,当当地所有的知青都在为这个消息而欢呼雀跃时,张志远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要知道,张志远加入上山下乡的知青运动也才不过几年,返城通知下来的时候他也不过才20来岁而已,正是能有一番作为的大好年华。

城市里有自己的亲人朋友,有自己过去18年生活成长的点点滴滴,身为儿子还肩负着为自己的父母所应尽的孝道,回去的理由就算不刻意的寻找都有千千万万,返城似乎才是最合情合理的做法。

可张志远却并没有因为能够返城而开心,也没有像别的知青一样激动的收拾行李递交申请,他很纠结,徘徊在遵守承诺和顺势回城两个选择间,难做决断。

毕竟一边是大哥的临终托付和自己对家人的爱和责任,而另一边则是父母亲人的生养之恩,就算是圣人在忠孝之间也难以抉择,更何况是他。

就在张志远为这项通知困扰的同时,另一个人却做好送他离开的准备。

她叫胡庭秀,是张志远在南江县下乡这期间所娶的妻子,和张志远之间已育有两子,加上她原本的四个孩子,一家八口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困难却也过的温馨快乐。

在她看来,能和张志远结为夫妻受他这几年来的照顾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如今这么难得的机会就摆在眼前,她虽然千般不舍万般无奈却也不愿意自私的把他绑在自己的身边,让自己和孩子们成为他一生的累赘。

却未曾想,张志远最终的决定令所有人都深感震惊。

年,年仅18岁的张志远随着成千上万的知青大部队从重庆来到了远在千里的南江县。

在这之前,一直在父母家人的照顾之下,在亲戚朋友的陪伴之中长大的孩子,一夜之间到了这偏僻的乡村里,即便是热血男儿,也会难以适应。

乡村的生活远比想象中的要艰辛很多,张志远所到的村子又是既偏远又贫穷,在这里要比在其他的地方苦太多了,可这却是张志远自己主动选的。

心底善良的他想着自己还年轻身体壮,多吃点苦也扛得住,所以在别的知青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张志远却自告奋勇的选择了这个最苦的地方。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生活。

但在翻越那一座座荒芜的大山一路奔波之后,他便从最初的满心期待变成了心有忐忑。

烈日晒得他大汗淋漓,一座座土山仿佛怎么也爬不完,刺眼的烈阳让他时常睁不开眼,阵阵热风也在消磨着他满心的热血。

终于,在不远处的山脚下他看到了零星散落的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是茅草屋,和城里的大院相比真的是天差地别,仿佛一场大雨就能轻而易举的将其化为乌有。

见到翻山越岭远道而来的知青,村长非常激动的上前迎接,热情的带着他们和村民们打招呼,好在这里的口音和他从小长大的城市里的相差也不大,张志远也不由得感觉很亲切。

可是,村里的条件有限,并没有多余的房子安置他们这些知青,既然都是来这里劳动搞建设的,于是队长一合计就干脆安排他们先从给自己盖房子开始吧。

只是,知青们虽然是身强体壮,但说到底都是从城里来的,谁会有盖房子的经验呢?

于是队长给他们各自安排了一位师傅帮着他们一起盖房子,带张志远的师傅叫佘林海,也是本村的一个村民。

佘林海年长张志远几岁,所以张志远就叫他佘大哥,一声大哥也不是白叫的,往后的日子里佘大哥就像带自己弟弟一样照顾着张志远。

望着村里分给自己的这一片空地,张志远陷入了沉思:这应该从哪儿入手啊?

佘大哥看着满脸愁容的张志远,不由的笑出了声,然后卷了支烟一边抽着一边卷起袖口和裤腿,推起木板车回头示意张志远跟着自己。

他们一路走到了一条小河边,不知道是季节的原因还是这边条河本身就常年伴着泥沙,总之看起来不是十分的清澈。

佘大哥想都没想,脱了鞋就踏进了河里,拿着铁锹就开始翻弄河底的泥沙,然后一锹一锹往木板车上铲着淤泥。

大概是佘林海也考虑到张志远一个城里的孩子必然没有做过这样的粗活,也没想着让他一起干。

可是张志远哪里好意思,看着佘大哥卖力的干活就为了给自己的盖屋子,自己却白白净净的站在一边,他的脸实在是烧得慌。

于是,他一咬牙也撸起袖子和裤腿,甩掉鞋子拿上铁锹跳到了河里,学着佘大哥的样子干了起来。

大哥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对这个年轻人多了一份认可。

两个人忙碌了一整天,张志远已经累到支棱不起来了,佘大哥出生农民自然没什么大的反应,他还笑着调侃张志远是不是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这样的苦?

张志远自然是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但是他也希望自己能早点适应这里的生活,毕竟他也想为建设祖国的偏远地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怎么可以先败在给自己盖房子的事情上。

佘林海看着这个一身正气的年轻人真是打心眼里喜欢,于是带着劳累了一天的张志远回了自己家里,以后的日子里对他也是非常照顾。

佘林海和妻子胡庭秀有四个孩子,日子虽然穷苦,但是那个时代都以穷苦为荣,乡里乡亲成日里辛苦劳作生活也一样过的不错。

在这个离家千里之外的偏僻小村里,张志远竟然在佘大哥一家的照顾之下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

在佘大哥的帮助下,张志远渐渐地也适应了村里的生活,他一个人“寡居”在自己的茅屋里生活着实有些清冷,佘大哥也不忍心让他一个人在茅屋里自生自灭,所以时常带着他回自己家里蹭吃蹭喝。

好在佘大哥的妻子胡庭秀也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人,看着这个年轻人不远千里的来这里受苦,也是于心不忍,对他也是多有照顾。

那个时代穿衣换鞋哪有那么容易,常常是一套衣服一双鞋一穿就是很久,平日里劳作刮烂磨破都是常事儿,张志远干粗活还可以,这拿针缝补的事情确实是太难为他了。

所以,胡庭秀就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常常帮他缝缝补补,有时给自家人纳鞋子时,也会顺便帮张志远纳一双。

佘大哥的孩子们对张志远也是十分喜爱,毕竟是城里读过书的人,大家都会多一份尊重,加上张志远也是孩子性格,常常和孩子们讲些有趣的故事,时间久了仿佛他也是这个家里的一员。

然而,这样平安喜乐的日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佘大哥人很好,也很顾家,平日里也是勤勤恳恳的劳作,可以当得上是劳动模范了,可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他嗜烟如命。

不管什么时候见到佘大哥,他都是要么在卷烟要么就已经把烟卷叼嘴上了。

张志远时常苦口婆心的劝着,说:“大哥啊,抽烟有害健康,您看您平时咳嗽那么严重,还是少抽一点吧,对孩子们也好。”

每到这个时候,佘大哥总是抿着嘴笑一笑,点头说:“你是文化人,你说的肯定是对的,大哥也懂,就是这烟实在是不好戒,我尽量少抽点,少抽点啊。”

张志远也只能无奈的看着,虽然佘大哥确实会少抽一点,可是还是不能彻底戒掉。

年的一天,正在田间地头干活儿的张志远突然听到大嫂胡庭秀叫自己,抬头一看,大嫂满脸泪水,神色十分不安,一边向他奔跑一边喊着他的名字。

他赶忙迎上去扶住了大嫂问她怎么回事,大嫂哭着说佘大哥在家里吐血晕了过去。

张志远吓坏了,两人赶紧跑回家,孩子们早已哭成了团一直摇着不省人事的父亲,见张志远来了一下子都拥到了他的身边让他快救救他们的爸爸。

最终将佘医院,却被宣告癌症已经到了晚期,没几天了。

自知没几天可活了的佘林海,先是劝服妻儿和邻里们先回家,独留下了张志远。

等人都走了之后,佘大哥拉着张志远的手,终于卸下了所有的伪装,他眼里满含着泪水,其实他对自己的情况也已经很清楚了,纵使他再后悔再舍不下妻儿,都没有办法改变现在他马上就要死了的事实。

是人都怕死,但他更怕的是自己走后自己的家人无依无靠无人照顾,他希望张志远能够在生活之余帮自己多照顾点自己的家人。

面对这个待自己如亲兄弟一般的大哥如此哀恸的临终托孤,张志远又怎么会不答应呢?

况且,大哥一家对自己一直以来都多有照顾,如今大哥临终前的唯一心愿,自己一定会完成。

后来的日子里,张志远就如同当初自己承诺的那样,每日都会到嫂子家里去帮忙,有时送吃的有时干干活。

但时间久了,难免有些心里眼里不干净的人喜欢给别人身上泼脏水,于是邻里间开始悄悄地传起了风言风语,时间久了自然也传到了胡庭秀的耳朵里。

她也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她和孩子可以不介意,但是张志远一个大好青年可不应该被自己连累,于是,她告诉张志远以后别来了,她可以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们。

其实,张志远早就听到了这些传言,他也思考了很久,如今嫂嫂既然把话说开了,不如自己就娶了胡庭秀,他们男未婚女未嫁,就算结婚那也是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的事情。

最终,在张志远的坚持下,他顺利的“嫁”到了31岁的寡妇胡庭秀的家里,成了她名正言顺的丈夫,也成孩子们名正言顺的爸爸。

负担这一家六口的生活对他一个才20岁的年轻人而言真的很难,但是他自认也是铮铮汉子,再苦再累他都扛了下来,而且他和胡庭秀之间渐渐的也产生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感情和爱情的结晶。

本来生活在彼此的努力之下越来越好,每日也是欢声笑语,苦但是也很快乐。

可是,中央下达的返城通知就好像晴天霹雳,一时间让胡庭秀心如死灰,而孩子们也是惶惶终日生怕再一次失去父亲。

虽然不能说张志远是博览了上下五千年的圣贤之书,但他从小的教育也让他知道什么叫信守承诺。

这个承诺不单单是对佘林海大哥临终托孤的回应,更有自己身为丈夫身为父亲的责任。

即便他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确有纠结彷徨,但那也只是因为难以忠孝两全而进退两难。

他相信即便是自己的父母渴望自己回去,但在知道这一切后也会支持他坚守自己的承诺,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所以最终,张志远还是坚定地选择了留在妻儿的身边,一家八口完完整整的在一起才是他想要的幸福。

如今四十多年多去了,已至耳顺之年的张志远依旧陪伴在胡庭秀的身边,只是他的六个孩子均已长大成人各立门户,离开了这群山环绕的偏僻村庄。

这些年,他和妻子一直都住在大山里,孩子们逢年过节都会回来陪陪父母,只是年轻的一代却再也不愿意留在这里了。

而张志远虽然决定自己留在这个偏远贫困的乡村里,却并不想自己的孩子们也一辈子都和自己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外面的世界无比广阔,孩子们应该去看看,去自己选择想要的生活,所以那些年他和妻子无论多苦多难都坚持让孩子们去读书接受教育,后来为了孩子们的前程张志远更是四处奔波。

好在如今,孩子们虽然常年都与父母相隔遥遥,但却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也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年轻时许下的所有承诺。

张志远的人生路正如圣人所云:口言之,身必行之。

作为独立于天地之间的人,行为做事都要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鬼神,方才能行君子之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20岁知青小伙,嫁31岁带4个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