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最近并没有感觉太大的压力,但梦境却是不断,睡睡醒醒,有时还被吓醒,真是令人心累。一个问题就这样横亘在了心头:为什么总是失眠呢?
我有病?
喝着喝着药,渐渐会恍惚,这到底是真的我,还是因为药物刺激下的虚假的我?无论如何,我就这样的存在着,但是疑惑的声音不可避免地响起,“我有病”这样的认知逐渐被强化,一旦出现情绪或者类似失眠这样的异常情形的变化,便不自觉地归到“我有病”这一条上。
我不知道这是错是对。或许从客观来说,病理性的原因确实导致着我某些情绪、心理甚至是身体上的异样;而更多的我却感觉是因为自己认知的问题。不够宽阔的认知范围,使得总是在自己的圈里转来转去,很容易便走进了死胡同,让自己愈加痛苦。
病理性的原因通过吃药可以治愈,心理中感性的那一部分却需要通过自身改变想法与行为来完成矫正。所以你看有时候把事情说说清楚,对自己是有帮助的。不要再把想法一股脑的团在脑子里,写出来,或者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分享出去,外化情绪与想法,就像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自己之外的广阔天地里,自己便也能豁然开朗了。
显而易见的坏习惯
我总结为白天不够累,想法又没有自然而然地释放出去,所以聚集于潜意识之中,要在梦里来一个大团圆。于是光怪陆离的场景像是电影画面一帧帧地划过脑海,弄得自己有时候都快搞不清楚到底是睡还是醒。现实与睡梦的隔离如此模糊的时候,大脑怕是不堪重负了。
所以,稳定的生活习惯不得不引起自己的重视。每当看到同龄人因为混乱的生活作息年纪轻轻便受尽重疾折磨,不禁要打个冷战,怕自己在日复一日的不规律中死去。
晚上出去运动运动吧,你的精力留的太多了。
泡泡脚也是好的啊
早睡早起绝不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啊
吃好喝好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啊
你看,生活还要许多你需要关心的地方,慢慢来,不要急,好吗?
你是个人啊
这里我想说的是你无法忽视你作为人的社会属性的存在。虽然独处让你有时间深入地思考你的未来,思考你自己;但是一旦过度,缺乏与朋友社会的亲密接触,生活岂不是太过单调和无趣,而且那不成了闭门造车了吗?
年纪渐长,内心也有意无意地开始在乎自己是不是越来越老。90后的老是一种对失去青春激情的担忧,是对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成熟人设的焦虑,尴尬的处境,前前后后,割舍不得。
但是永葆青春心态的关键在于不接受标签,不接受固化,不接受体制化啊,青春敢于向前,敢于冲破自己身上的条条框框。如此反思,你不是不是太过胆小与僵化了呢?
所以,接受自己的不完满,去向前,去思考,去行动,让生命无论疾病、贫富还是怎样,都努力持续地发光,直到燃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后,放下自己,才能更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