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我已经发布了好几篇了,通过学习,自我感觉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和我一起学习。
魏文侯一、原文、单字注释和翻译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①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已②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不敢闻①命:闻,接受。常见的词有,闻教(受教;领教);闻令(接受教诲)。已②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已,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讲,注重,顾到,谋求。比如讲卫生的讲,也是这个意思。
韩国向魏国借兵以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了。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使乐羊伐中山,克①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②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③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④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⑤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克①之:克,战胜,攻下。常用成语,攻无不克。我何如②主:何如,也就是如何,怎么样。何谓③仁君:何谓,说什么,用于表示愤慨。向④者任座之言直:向,刚才,从前。臣是以⑤知之:是以,因此。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把它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把它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君!”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魏文侯问:“你怎么知道?”回答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君。”魏文侯喜,派翟璜把任座叫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①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②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③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钟声不比①乎:不比:不和,不和谐,不协调。君明②乐官:明,懂得,了解。吾未其明也。——唐·韩愈《师说》今君审③于音:审,知道,知悉。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和谐吗?左边高了。”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乐官的职责。”魏文侯说:“说得对。”
二、解读
毛主席一生带兵打仗,很少失败,却不会用枪。据说在红军时期打了一个大胜仗,有个战士缴获了一把手枪,非常精致,最后指挥员把这把枪交到了毛主席手里。大家都以为毛主席一定很高兴,肯定会爱不释手,不料拍着桌子说:如果我要用得上这把枪,那红军就完了。
魏文侯和毛主席都是英明的领导者,在他们看来领导的主要职责是决策,是用人,而不是自己去“听乐调音”——只可惜,这种现象在我们很多企业当中实在太普遍。一方面这些领导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并以能够“调乐”“玩枪”为傲;另一方面,他们对让别人去“调乐”、“玩枪”缺乏必要的信任,也不去培养。其结果就是,老板累的要死,而下属却得不到锻炼。
当然,这些老板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当然也是基于某一方面的爱好或专长。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你需要做的不是去执行战术,而是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无论这方面是否属于你的专长和爱好。相反,如果你仍然沉溺于自己的专长之中不能自拔,那只能使企业陷入“重心偏离”的危险之中!同时,你的专长还会抑制员工和下属的成长,堵塞更多有益的意见和言论,阻碍企业的成长。中国企业很多所谓“一言九鼎”的现象,其实并非“言”者多么英明、永远正确,而是下属拒绝成长的一种表现罢了!
最后上一个本人写的书法,出自菜根谭。
道不远人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