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第一炉香》女大学生的堕落,《第二炉香》受人爱戴的大学教授命丧黄泉更加让人心痛和无力。
毕竟《第一炉香》还有亲情的外衣,也有年轻人之间美好的爱情,这些主人公葛薇龙是体验过的,只是太短暂而已,短暂到让人忽略它的存在;
而《第二炉香》中的大学教授罗杰安白登,是一个本本分分的教书人,一辈子教书育人,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几乎没有体验过爱情的快乐。
这样一个教书人却在遇到爱情的时候命丧黄泉。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痛心疾首的故事,因为死亡是没有返程票的。
罗杰遇到他心目中的真命天女愫细的时候39岁,愫细20岁。
一个是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一个是等待爱情等待了近半辈子的中年男子,两人如干柴烈火般情投意合,情意绵绵。
第二年,他们在愫细的母亲,一个长年寡居带着三个女儿,艰苦度日的寡妇蜜秋儿太太的撮合下,两人即将成为夫妻。
虽然是四十“不惑之年”,但一遇到爱情,所有的“不惑”都被蒙上了天真浪漫的面纱。
一个兢兢业业,安分守己的四十岁教书匠,把他的汽车开得飞快,一路横冲直撞,目的就是为了在婚礼前去拜访一下他美丽的,即将成为他妻子的女人愫细。
而罗杰不知道的是,等待他的不是洞房花烛的美妙,而是无底线的羞辱和谩骂。
他一辈子攒下的好名声,即将在今夜瓦解,他奔赴的不是一条通往爱情的幸福之路,而是一条一去不复返的黄泉路。
罗杰怎么也想不到他引以为傲的愫细的天真、纯洁、不沾半点尘土的孩子气会在新婚夜要了他的命。
他的妻子,由于被母亲保护得很好,完全不懂男女之事,把新婚夜罗杰的示爱,正常的性需求当成是禽兽的发泄。
她哭着跑出来,跑到学生宿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把他的“禽兽”行为说与孩子们听。
这无疑成了那群长期与书为伴,找不到乐趣的孩子们最大的快乐。
他们蜂拥而至地赶来,有的慷慨激愤地要带愫细去找校长说理;有的关怀备至地要把愫细护送回家;还有的贴心地梳理着愫细被泪水浸透的发梢,和愫细一起痛骂罗杰的“禽兽行径”。
事情发酵得很快,快到罗杰根本没有时间仔细思考。
在他还想着第二天要立刻请假带着他心爱的愫细远走他乡,到浪漫的夏威夷,在异邦神秘的月色下,可以给她“爱的教育”时,校长巴克委婉地告诉他,他不得不离开耕耘了十五年的教坛,而且以后也很难再找到正经的工作。
在各种舆论的催逼下,建立了半辈子的人格和尊严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罗杰才知道愫细的天真无邪是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在一次聚会上,被曾经的死对头的二房太太诱惑,言语轻谩后,罗杰回到家,关上门窗,打开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一段以生命为代价的婚姻,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太多的警示,其中不能忽略的是:
老少恋值得吗?老少恋需要承担什么样的风险?
可以说这篇小说,给沉浸在自以为的美好世界中的老少恋们敲响了警钟。
这里麦子从死者罗杰安白登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老少恋需要考虑的问题。
年轻姑娘为什么会看上你
我不否认有些女孩确实因为看到对方的优良品质而不在乎年龄差距,尤其是过去老师和学生之间,很容易由于崇拜而产生懵懂的爱情。
但不得不说老少恋的动机很值得人思考,毕竟年轻优秀的男孩也不少,凭什么对方就看重年纪大她一圈的你了呢?
引用《都挺好》里的一句话:是涂你年纪大,还是涂你不洗澡?
仔细读原著会发现,愫细看上罗杰,确实并不是那么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
在他们结婚前,罗杰曾经问过愫细一个他问了很多遍的问题,但还没出口,愫细就说:“又来了!你问过多少遍了?”
为什么问这么多遍,很显然,罗杰没有听到过他想要的那个答案,愫细不是左顾右言他,就是随便回答搪塞过去。
这次依然是一样的,在罗杰言辞恳切地再一遍问愫细:“这是我最后一次问你。现在已经太晚了点,可是,还来得及。”
愫细的回答是:“滑稽的人!”
罗杰不管愫细敷衍的回答,继续问道:“愫细,你为什么喜欢我?”
愫细把两只食指顺着他的眉毛慢慢地抹过去,道:“因为你的眉毛......这样。”
过了一会,罗杰问她喜欢他到什么程度,愫细重复了之前说过的话:“滑稽的人!”
为什么愫细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愿意正面回答是否爱罗杰,也许是因为她没有办法回答。
她能坦白地告诉罗杰,她看不上那些年轻的军官,因为他们没钱吗?
罗杰虽然只是个大学教授,但好歹也有了十五年的教龄。
一个单身汉,名声好,一直住在学校宿舍,没什么大的开销,一定有不菲的积蓄,而且他是纯正的英国人,那时英国的中年单身汉就相当于现在的钻石王老五。
但这一切,愫细能对罗杰说吗?
价值观是否一致
两个人相处最难的是习惯、性格、价值观的碰撞和磨合。
尤其是价值观,所以有句话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
老少恋由于年龄差距,双方出生、生活背景,接触的人,受的环境熏陶等都不一样,所以价值观的冲突会尤其明显。
无伤大雅的那些价值观不一样倒也不打紧,但在有些紧急关头,为人处事的价值观不一样,弄不好是要出人命的。
就比如愫细和罗杰。
在新婚夜,愫细哭着跑出来时,罗杰也一路追出来,只是罗杰远远地看到有人过来,他马上躲起来了,因为他知道如果让人看见他,他们一定会很诧异,加上许多推测,沸沸扬扬地传说开去。
他也深知流言蜚语的杀伤力。
而愫细就不一样了,愫细一路委屈地跑进了学生宿舍,把安静写作业的男同学吓了一大跳。
见到陌生人男子,愫细也不躲藏,“大大方方”地向学生们哭诉自己的遭遇。
其实愫细也没讲太多,只是一个劲地说着“禽兽”。
但这两个字,加上愫细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样子,已经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了。
这群血气方刚的大学生瞬间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变得义愤填膺起来。
“越是道貌岸然的人,私生活越不检点。我早觉得安白登这个人太规矩了,恐怕要发生变态心理。”
“安白登太太,我们陪您去见校长,让他在香港立不住脚!”
“这种人,也配做我们的教授,也配做我们的舍监!”
学生们一路簇拥、护送着愫细来到校长宿舍,又来到罗杰的死对头教务主任办公室。
不多时,整个校园都知道了他们的教授是个“变态”。
接着,短短几天的时间,流言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了香港,传到了远在英国的罗杰的亲朋好友们耳中。
这才叫罗杰觉得,怎么说都说不清楚了,唯有一死,一了百了。
愫细这种做事没有头脑,不掂量后果严重性的作风害死人啊!
这说到底,就是那种不负责任,遇到事情只顾自己舒畅,不顾他人性命的价值观害人啊!
老少恋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养老的问题,养育下一代的问题等。
切莫为了身体的一时愉悦、刺激,而忽略现实的问题。
从某种方面来说,罗杰的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虽然这么说狠了一点,但谁让他贪图美貌呢?
他明知道愫细“纯洁得像个孩子”,也知道愫细也许不是真的爱他,但他就是为了自己的欲望,那时的欲望压过了所有的理性。
即使他们才相识一年,他就迫不及待地要娶还是个“孩子”的愫细进门。
想起天才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写的一个对话:
“为什么漂亮的女人总是嫁给无趣的男人?”“因为有脑子的男人不娶漂亮的女人。”
看来,罗杰安白登就是一个没脑子的人。
-END-
我是麦子,点击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