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慢吞吞,可能是你“催”的!试试这招,比催强百倍
拖拉磨蹭可以说是如今孩子的一大“通病”了,根据歪歪兔育儿老师团队的统计,几乎每10个家长里就要有9家长每天都要为孩子的慢动作发火(另外1个往往放弃治疗了)。尤其是现在都市的快节奏生活,家长哪有那么多时间等着孩子慢悠悠地看看这看看那呢?于是家长催催催,孩子磨磨磨,战争在所难免。
孩子拖延的原因
父母不敢放手,把孩子“宠”成了爱磨蹭的毛病。
有些时候,父母怪孩子拖拉、爱磨蹭,动手能力太差,但是否有反思过,是不是平时包办过多,对孩子不敢放手造成的呢?
看孩子穿衣服太慢,甚至裤子和鞋子都分不清前后左右,一旁的父母看不下去,觉得自己帮孩子穿来得更快,到了孩子上幼儿园时,又怪孩子学得太慢,不够独立。
孩子吃饭时,把饭粒撒得满桌子都是,还用小手捡起饭菜塞到嘴里,妈妈觉得太脏,直接上前喂孩子吃,更省事,更干净,到了孩子要上学时,才发现没有妈妈在身边,孩子都没法吃顿饱饭。
这看起来是“宠”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
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有拖延症,也不是性格使然。但他们也有这个毛病,那就有可能是父母平时对他管教太严、过于苛刻,所以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故意跟爸爸妈妈对着干,这类孩子往往脾气很大、很倔。
我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小时候调皮不听话,被妈妈“教训”了一番,到了吃饭的时间我就赌气不去吃饭,妈妈叫了两遍,见我还是稳坐泰山,便拿着家法来“请我”,我立马就跑到了饭桌上,可是到了餐桌上,我还是气不过,就故意放慢吃饭的速度,然后妈妈又被我气着了,于是就又把我“教训”了一顿。
以下三种方法值得各位家长借鉴。
分条列项,大事化小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列一个清单,把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或把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分步骤,引导孩子一条一条做。这样,孩子不仅有成就感,还能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把事情变成游戏或竞赛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拖拉磨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件事情“不好玩”但不得不做。如果家长能把这些枯燥的事情通通变成游戏(如“给扣子找家”)或竞赛(把作业当成考试,定时完成,最后判分),从而激发起孩子的兴趣或好胜心,就事半功倍了。
限定时间,做不完也要停止
孩子拖沓磨蹭,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没有承担后果的意识,二是时间感差。而这个办法恰恰针对这两点原因。家长不妨规定做事情的时间,甚至可以给孩子列一个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同时让孩子承担做不完事情的后果,比如迟到、吃不饱、完不成作业等。只要养成习惯,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
家长越早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在学习上的优势也就越强。
给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读本《上学就看》系列。
这套书共8册,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分别对应了孩子学习中很关键的问题,比如怎么去管理自己的时间,怎么去轻松地完成作业。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不做“小拖拉”。
《上学原来是这样的呀》这本书可以帮孩子轻松明白上学是怎么回事。
《写作业再也难不倒我》告诉孩子,写作业其实很简单。
《考试,我不怕》告诉孩子,这样做,能考出好成绩。
一套8册,价格也不贵,却能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变成优秀的孩子。
书中通过风趣幽默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将现实生活加入了适当的童话色彩,把故事讲到了孩子心里去。
阅读故事的同时,书中还实实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教孩子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
这套上学就看让孩子学会自我时间管理是从韩国引进的一套课外读物,可以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并从小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