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有人认为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有人认为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有人认为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有人认为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还有人认为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幸福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此次由悦读名品出品、日本青春小说作家住野夜创作的《又做了,相同的梦》一书,所讲述的正是一个女孩寻找幸福的故事。
身为小学生的小奈是个不太合群的女孩,没有什么朋友的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读书,在学校,能称得上伙伴的人只有邻座的桐生君而已。可是她却有三个神秘的女性朋友——住在公寓楼里的阿巴兹蕾姐姐、住在木屋里的老奶奶,以及在废弃房屋平台遇见的南姐姐。
每天放学以后,她都会带着一只断了尾巴的黑猫同这三位神秘的女性相会,阿巴兹蕾姐姐会跟她分享果汁、零食和黑白棋,老奶奶会跟她分享美味点心和读书心得,而南姐姐则会给她看自己写的故事,与此同时学校也开始了探讨“什么是幸福”的教学活动。看似一切都是极为日常的故事展开,然而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关于这三位女性真实身份的谜团也随之浮出水面,一场寻找幸福的人生之旅就此展开。
小奈在与三位女性接触的过程中,更为年长的后者无疑给了她很多有用的建议,帮助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诸如南姐姐教会小奈要学会珍惜家人。很多时候孩子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后者一旦达不到那些看似合理的“要求”,孩子便会认为那全是做父母的错,哪怕他们为了展现这份爱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很多努力,也会被视而不见。
事实上,相比那些利用工作逃避自己父母责任的大人而言,小奈的父母无疑尽责多了。为了保证她能按时吃上晚饭,母亲会尽可能准点回家准备小奈喜欢的饭菜,即便在那之后自己还要继续加班;为了能让小奈失落,父母尽可能早点结束出差任务,以便感到学校参加班级活动。哪怕小奈闹了情绪,哪怕她的想法多少有些自私任性,父母皆能毫无怨言,因为他们内心始终爱着自己的孩子,所以那种亏欠感只会令其努力做得更多更好。
然而,不辞辛劳的父母也需要来自孩子的鼓励和肯定。虽说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没法达到小奈心目中最理想的状态,但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认可——这便是南姐姐希望小奈做到的事情。前行的道路虽然坎坷,但身为一家人就应该互相扶持,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皆因如此。
相比之下,阿巴兹蕾姐姐则教会小奈如何同自己的朋友相处。在小奈看来,邻座的桐生君始终是个懦弱的男孩——他既不敢向别人说起自己喜欢绘画的爱好,也不敢回击其他男生对他的嘲笑和挖苦,特别是在父亲被人当作小偷逮捕之后,他更是因为周围的舆论压力而不敢上学,终日将自己关在房间里。
而始终站在桐生君一边的小奈,则希望他能跟自己一样,在面对他人不公正的待遇时能奋起反抗;甚至就连身为旁观者的笔者,也觉得应该如此,毕竟鲁迅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然而,作者住野夜却借由阿巴兹蕾姐姐之口告诉我们,大家全想错了。
因为,奋起反抗只是我们认为的最佳策略,对于桐生君而言却不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这是他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正如老奶奶所说,他不是没有反抗,只不过他有自己的方式。因而在面对小奈看似好心的“逼迫”下,他会心生不满大声逐客,也并非什么不可理喻的事。
而小奈真正要做的,则是告诉桐生君,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自己都愿意支持他,不加评判地同他站在一起。为了将这份心意传达到,她选择了逃课去桐生君家,站在门外将“自己和桐生君在一起学习是件幸福的事”告诉对方,让对方意识到“你很重要”,而非可有可无的存在。
南姐姐认为幸福就是得到原谅,阿巴兹蕾姐姐认为幸福就是为某人着想,桐生君认为幸福就是有朋友陪伴。由此可见,无论是面对父母,还是面对挚友,我们都需要将自己的爱告诉对方,将内心的幸福表达出来。
至于老奶奶教会小奈的,不同于楠姐姐和阿巴兹蕾姐姐所说的善待他人,而是善待自己。正是因为幸福不会自己降临,所以需要主动前往;而前行的道路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所以要牢记那些善意的提醒,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不因困难而放弃,不因艰辛而退缩,不因一时的失败和落魄而自暴自弃,正是老奶奶希望小奈拥有的幸福人生。
看似小说中三位女性借由自己的人生经验给予了小奈很多好的建议,然而这其实是一个互相“救赎”的过程。遇见南姐姐时,这位身为孤儿且遭同学排斥的高中生正打算割腕自杀;而遇见阿巴兹蕾姐姐时,她正自暴自弃地作践自己,让别人理直气壮地叫她骚货。至于老奶奶,书中虽然没有提及她与小奈相遇的过程,但就作者描述的情况看,想必也是一位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吧。小奈的到来无疑为她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别样的色彩。
当然,所谓的“救赎”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更重要的是,小奈帮她们完成了她们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完成的事情——南姐姐没能跟父母道歉便收到了他们遇难的噩耗,阿巴兹蕾姐姐没能拥有知心朋友不得不孑然一身,老奶奶没能守住爱情只能睹物思人。
而小奈之所以能帮她们完成未了的心愿,是因为本书最为精彩的设定——这三位女性其实正是未来的小奈,因而小奈的出现于她们而言,等同于上天给了她们一个修正错误的机会,而这也正是她们会在小奈达成这些心愿的同时突然消失的原因。
倘若从科幻小说的角度看,本作应该可以被视为一个关于平行世界的软科幻作品,由于各平行世界中的时间轴不统一,使得处于“不幸人生”中的高中小奈、少女小奈和老年小奈,得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引导幼年小奈,使之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而实现这一科幻设定的根基,则是源于以小奈为叙述者而形成的姓名类叙述性诡计。由于身为小学生的小奈搞不清楚自己遇见的三位女性叫什么,于是先入为主地给她们起了名字,从而误导读者认为这是与小奈完全无关的三个人。当然,作者在文中也设置了很多小线索来暗示读者,诸如南姐姐递给小奈的手帕同小奈爸爸买的一模一样,又如老奶奶家的那幅画右下角的签名与桐生君的名字有关等等,使得整部作品有了宛若推理小说般的乐趣。
当然,最值得一体的还是小奈冷不防地冒出来的那句“人生哲理”,诸如“人生其实就像好看的电影——只要有零食,一个人也能看得很开心”;“人生就像蛀牙一样——要是不喜欢,就赶紧拔掉”;“人生就像学校午饭一样——就算没有自己爱吃的,也要想办法享用”;“人生就像和式早餐一样——未曾有过没必要了解的东西”等等,歇后语般的句式充满了语言的趣味性,也使得小说的内容更具内涵和深意。
而这其中最为经典的还是那句“人生啊,就像布丁一样”,小奈第一次说的时候,解释为“光是甜的部分就很好吃了,有的人却还喜欢苦的部分”,然而阿巴兹蕾姐姐却将其解释为“或许存在苦的部分,但那个容器里也装满了甜美幸福的时光,人活着就是为了品尝那些部分”,通过将内容的侧重点进行互换,巧妙地将本书的主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所以,人生就像是这本书——唯有亲自读过,才能了解它的有趣和温暖,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