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民间故事男子赴丧宴,娶回一娇娘,家中老驴
TUhjnbcbe - 2025/4/2 18:28:00

明朝嘉靖年间,在福建的某座山上,有个相公坟,是山下村民埋葬逝去亲人的地方。这座山风水极好,当地出过很多大人物。

村子里有户人家姓李,是积善之家,绵延数代,子嗣兴旺。然而自从老家主死后,李家日渐衰落,家人多遭意外,祖产凋敝,村民们都觉得很奇怪。

到了李二郎这一辈,李家就只剩下他一个独子。家中除了祖宅外,地里的田产以及其他产业都被卖光了。

李二郎十岁的时候,父母便双双去世。李二郎成了孤儿,无依无靠。幸而李家祖上积善,邻里可怜李二郎,便时常送点粮食衣物,养活了他。

到了十六岁那年,坚强的李二郎再也没有接受过邻里的施舍,拿起斧子做了一个樵夫,靠着卖柴勉强度日。

话说,李二郎也不是没有想过做其他营生。可是,他学做生意会赔得一干二净,就连种地都会莫名其妙地遭受虫灾,没有收成。

尝试了几次之后,李二郎放弃了。反正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每日做樵夫寄情山水,倒是乐得快活。

李二郎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所以他一直记着村里人的恩。只要是他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他二话不说全都会做。

村子里的大娘看他勤快,都很乐意给他说媒。可惜他家里实在太穷了,每个来到他家里的姑娘,看到他家徒四壁,都会被吓一跳。

尽管大娘们都会劝说来人,李二郎是个不错的孩子,但是大多数人都会逃之夭夭,少数人则会委婉地拒绝:“我娘说我们不合适。”

李二郎对此也不见怪,这是人之常情嘛,谁愿意去过苦日子?因此他看得很开,对于成亲这件事不是很上心。

邻居王大爷是个孤寡老人,年轻时走遍大江南北,很有见识。中年时回了村子,娶了媳妇后不再飘荡。

他生有一个儿子,在成年后去了县城里给人当学徒,后来被主家看上,做了上门女婿,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老伴儿死后,王大爷也没有再续弦,一个人独自生活。李二郎小的时候,经常会去王大爷家里蹭饭。二人一个没有了父母,另一个孤苦无依,倒是很合得来。

李二郎成年后,每次卖了柴的钱都会攒下一部分,从县城里带回来一些吃食和王大爷一起享用。

王大爷很健谈,经常会给李二郎讲述一些他年轻时的见闻,中间还会夹杂着一些离奇古怪的传闻,李二郎会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他从小到大唯一的乐趣。

有一次,王大爷感慨道:“多亏了你愿意陪着我这个老头子,不然我早就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了。”

李二郎笑道:“您别这么说,要不是您和乡亲们给我一口饭吃,我也活不下来。”

春去秋来,岁月如刀,人终究扛不过时间的侵蚀。这年冬天,王大爷感染了风寒后,一病不起。

李二郎请了县里的大夫来看,大夫诊断后摇了摇头说:“准备后事吧。”

李二郎听到后如遭雷击,想起了父母离世时候的情景,只是对父母的记忆也已经模糊。他心生感触:王大爷此时一定想要见见自己的儿子吧?

于是,李二郎又赶到了县城里,找到了王大爷的儿子。

王大爷的儿子已经三十多岁,身材微微发福,现在是妻子娘家杂货铺的老板。李二郎找到了他,向他说明了来意。

李二郎以为他也会如自己一般焦急没想到王大爷的儿子冷冷地说:“老头快死了?我这里很忙回不去,你自己看着办吧。”

李二郎一听就来了气,他说:“王大爷可是你亲爹,你怎么能这样说话?”

王大爷的儿子不屑道:“亲爹又怎样?跟着他就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去去去,别来烦我,也甭想从我这里要一个子走。”

李二郎这才明白,原来他是怕自己要钱啊。李二郎气笑了,往地上“啐”了一口,然后转身离去。

回到王大爷家里,看着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王大爷,李二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王大爷看着他,仿佛预感到了什么。他对李二郎说:“我走以后,想请你帮个忙。”李二郎回答道:“您说。”

王大爷道:“我床板底下有些钱,是我的棺材本儿,你都拿去吧。我只想请你照顾好我的那头驴,老伙计跟了我一辈子,不能临了让人宰杀了。”

李二郎没想到王大爷会提这个要求,连忙道:“您放心,我会替您好好照顾它的。”王大爷听后,欣慰地闭上了眼睛。

王大爷死后,李二郎在乡亲的帮助下,料理了王大爷的后事,然后就把老驴牵回了自己家里养。每天,他在砍柴之余,也会割点儿干草料、大豆秸秆等带回家。

久而久之,李二郎似乎又有了一个亲人一般。

这一天,李二郎回到家喂完了驴子,在他准备休息时,发小儿张小刀来了。张小刀是李二郎的玩伴,长大后跟着父亲在家里打铁。

一进门,张小刀就拉着李二郎说:“二哥,先别睡了,吃席去。”李二郎疑惑道:“这都快天黑了,谁家这个时候办酒席?”

张小刀回答:“是邻村的季财主家,他点名找你去,弟弟我也跟着你去蹭顿油水。”李二郎这下更疑惑了,他说:“季财主怎么会请我,你开玩笑吧?”

张小刀笑着说:“哪能呢?弟弟我怎么会骗你,快走吧,我都跟我爹说过了。”

李二郎虽然还是疑惑,不过耐不住张小刀的请求,便同意了。二人紧赶慢赶,在天色全黑之前赶到了季家。

然而,当他们看到季家大宅的装扮时,差点吓坏了。只见季家大宅外点着白灯笼,大门上蒙着白布,进出的人全都穿着素衣。

张小刀拉着李二郎的衣角,带着哭腔道:“二哥,我是真不知道季家是办丧宴啊,早知道这样,我哪会馋这个。晦气,咱还是走吧!”

李二郎却摇了摇头道:“你说人家指名要我来,咱走了不合适。既来之,则安之。就是不知道是谁去世了。”

说罢,他带着张小刀来到季家大门前,迎客的是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年轻人。李二郎说:“我是李二郎,前来府上吊唁。”

年轻人古怪地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就是李二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进去吧,礼钱就不必了,家主在大厅里等着你呢。”

李二郎带着张小刀进了季家大宅,穿过院落来到主厅,看到一个中年人在那儿坐着,还有不少人穿着素衣站在两旁。

中年人看到李二郎进来,急忙起身道:“贤侄,你来了。”李二郎有些诧异,说道:“季家主,听说你……”话音未落,就被中年人打断:“叫什么季家主,生分了。按辈分,你要叫我季叔。”

李二郎于是改口道:“季叔,府上是什么人过世了?”

季家主回答:“是我父亲,也就是你季爷爷。父亲临终前说我们两家曾相交莫逆,这么多年未曾能照顾你,实在惭愧。”

李二郎道:“您节哀。这不怪您,您不必内疚。”季家主道:“你先去给你爷爷上炷香,酒席一会儿就开。惠娘,带二郎去上香。”

说完,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穿着素衣,面容姣好的女子走了过来道:“二郎哥,我带你去给爷爷上香。”

在棺材前,李二郎带着张小刀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头,惠娘见状笑道:“不必如此,爷爷知道你来一定很开心。”

惠娘很美,笑靥如花,李二郎一时都看呆了。旁边的张小刀则用手指捅了捅李二郎的腰,轻声说:“二哥,别愣着了,马上开席了。”

李二郎尴尬一笑,跟着张小刀去了酒桌旁,早有人给他安排好了座位。

在宴席上,季家人对李二郎十分客气,不时有叔叔婶婶、哥哥妹妹来跟他聊天,都说这么多年不知道两家的关系实在遗憾。

李二郎一时间有了这么多亲人,内心里十分激动。

宴席结束后,季家主把李二郎喊到书房,对他说:“贤侄,你是否成亲了?”李二郎道:“家贫,未曾。”

季家主笑道:“那你看惠娘如何?她是我的小女儿,和你年龄相仿。我正想给他找一个好人家,咱两家相交莫逆,就把她许配给你吧。”

李二郎听后有些慌张,连忙摆手道:“那怎么行……”

季家主板起脸道:“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父母不在了,我就是你的长辈。难道说你看不上我家惠娘?”

李二郎回答:“惠娘很漂亮,我怕自己配不上她。”

季家主道:“谈什么配不配得上,凭咱两家的关系,有什么配不上的。那就说好了,日子就定在三天后吧,你回去好好准备。”

李二郎稀里糊涂地回了家,张小刀却十分兴奋,他说:“二哥,这顿丧宴吃得不错,你都有媳妇了,还是季财主家的女儿,以后发达了不要忘了弟弟啊!”

李二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有福同享,怎么会忘了兄弟你。”

三天后,李二郎带着张小刀和乡亲们去接亲,季家置办了酒宴,酒过三巡后,新娘子跟着李二郎等人回了李家。

惠娘的打扮十分简单,她在家中就换好了一身干净素爽的衣服,一点儿都不像财主家的大小姐。

在众人的簇拥下,李二郎带着惠娘进了门。这时,却传来了一阵刺耳的驴叫声。只见那头老驴子上下跳动,叫个不停。

张小刀笑道:“这头老驴子,它也知晓今天是二哥你的好日子,在恭喜你呢,就是这叫声忒难听了点儿。稍后喂它点儿好的豆饼,看它急的。”众人听后哈哈大笑。

晚上,待众人离开后,李二郎进了房间,看着烛光下漂亮的惠娘,他上前搂住了她。正当她要更进一步时,惠娘却推开了她说:“夫君,不行。”

李二郎调笑道:“惠娘,咱俩都成亲了,你还在害羞什么?”惠娘却低着头道:“夫君,我患有隐疾,不能行房。”

接着,惠娘便告诉了李二郎实情,原来她从生下来后就体弱多病,曾经有一个老道士看过她后说:“此女天生阴体,不能行夫妻之事。”正是因为这样,季财主才会匆匆地把惠娘嫁给李二郎。

李二郎听后如遭雷击,他尽管也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但是却没有想到事情的真相会是这样。

惠娘哭着道:“其实老道士说过一个治疗方法,但是我不愿说。”李二郎急忙道:“有什么办法,你先说出来,我们一起商议。”

惠娘低声道:“那道士说,如果可以拿到爱人的小拇指,埋进家里祖坟中,就能破除这种病症。”说完,惠娘偷偷看了李二郎一眼。

李二郎当下道:“不就是小拇指吗,只要能治好你,拿去。”说着,他就要去厨房拿刀切自己的指头。

然而,这时院子里又传来了老驴刺耳的叫声。

这一声声的驴叫,让李二郎烦躁的心突然静了下来。他止住了冲动,思索片刻后,对惠娘说道:“咱们改天把老道士请来,让他现场做法,这样保险些。”

晚上,不甘心的李二郎和惠娘试了几回,全都无法顺利行房。心里郁闷的李二郎,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然而,到了半夜,他却收到了老驴的托梦:“不要信她,挖开你家祖坟,能得到真相。”听到这儿,李二郎忽然惊醒。

他看了看身旁,惠娘不在床上。这时,院子里又传来了驴叫声,李二郎披上衣服急忙跑到了院子里,却看到了让他震惊的一幕。

只见惠娘拿着一把刀,不再是白天羞答答的样子,反而是有些凶神恶煞地想要刺杀老驴。

李二郎大吼道:“住手!”

说完,他急忙上前,夺下了惠娘手中的刀,怒道:“你想干什么?”惠娘似乎被吓到了,半晌才回过神来,哭着道:“夫君,这是怎么了,我怎么会在院子里?”

李二郎道:“我看你想杀老驴,还要装傻吗?”

惠娘听后,哭着道:“夫君,不是这样的。我一定是旧病复发了,老道士说我在发病时会有异常行为。”

李二郎有些不相信,但是看到惠娘哭得梨花带雨,一时间有些心疼。他说:“好了,回屋里吧,小心着凉。明天我们就去找那个老道士,请他作法。”

说完,李二郎就搂着惠娘回到了屋里,一夜无话。

到了天亮,惠娘对李二郎说:“夫君,请老道士作法还要准备点儿东西,我这就回娘家去准备,你在家里等我。”李二郎回答:“去吧,注意安全。”

等到惠娘走后,李二郎想起了昨晚老驴的托梦,于是喊上了张小刀,赶到了李家祖坟。

到了李家祖坟后,李二郎对拿着铁锹的张小刀说:“挖!”张小刀惊了,急忙道:“二哥你疯啦,挖自家祖坟,这不吉利。”

李二郎回答:“一时半会儿跟你说不清楚,我怀疑祖坟里面有古怪,你听我的就是。”说完之后,他先动手挖了起来。

张小刀只好跟着挖,二人在挖了半晌之后,在李二郎爷爷的坟前挖出一个金色的羊角,里面还有一条赤色的小蛇在外蜿蜒蠕动。

李二郎大吃一惊,连忙脱下衣服堵住了羊角口,这才拿起羊角仔细观看。只见羊角上密密麻麻雕刻着很多人的名字,辨别后全都是季家的人。

张小刀这时也发觉了不对,对李二郎说:“这上面怎么全都是季家人的名字?”

李二郎没有说话,但是他联想到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季家人对他的态度,以及惠娘那莫名其妙的病症,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他带着羊角,和张小刀一起去报了官。当他们带着衙役回到李家后,惠娘已经带着一个老道士和季家主先到了。

眼见官差到来,三人看上去有些慌张,老道士更是想要跳墙逃脱,却被守在院外的衙役抓个正着。

等把三个人带回衙门审讯后,李二郎才终于知道了真相。

原来,那个老道士姓季,正是季财主的父亲。他擅长风水,在看到李家的祖坟风水极佳后就动了歪心思。

他有一女,身患痨病,命不久矣。他对女儿说:“你是我生的,现在患了绝症。我想从你身上取一个东西,来利我家风水,你可愿意?”

女儿回答说:“我愿意。”

老道士说:“我想占李家的风水,但是必须要用亲生儿女的骨头。活着的人,我不忍心取;死了的人又没有用。你将死,正好合用。”

说完,还不等女儿回答,老道士就用刀划开女儿的指头,取了一截指骨,放在羊角中,然后偷偷埋在了李二郎爷爷的坟前。

正是用了这种偷梁换柱之术,李家的气运被转移到了季家。从此之后,李家日渐衰落,季家逐渐兴盛。

到了李二郎这一辈,甚至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原本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老道士十分满意。可是,没想到却出了差错。

凡事相生相克,老道士发现,在李家只剩下李二郎一个人后,气运不仅无法转移了,反而反噬了季家,弊端在惠娘这一辈显现。

惠娘就是受到了反噬,无法行房。老道士有些担心,长此以往,季家如果人人如此,不出几代季家就要消亡了。

于是,老道士在翻阅了古书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绝户计”:拿到李二郎的指骨,埋在自家的祖坟里,完成气运的最后转移。这样,李家会消亡,而季家能转危为安。

所以,老道士就策划了这一切,只是没想到被李二郎识破,前功尽弃。

季家所有参与者,全都被官府逮捕。那个金羊角连同赤蛇,被李二郎一把火烧毁。

自此以后,李二郎万事顺遂,不管是做生意还是种地,都能取得好收益。李二郎把老驴当做家人一样照顾,百年后为其制作灵位,接受李家供奉。

李二郎后来娶了一个良家女子,二人多子多福。李二郎同时留下家训,延续李家积德行善的传统,整个李氏逐渐兴盛。而季氏,则逐渐衰落,几代后不闻其名。

狐沐说:

俗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李氏祖辈积德行善,才有了兴盛的气运。李二郎延续了这个传统,才重新让李家能够兴盛。善有善报,是因为你的善行能帮助他人,也能够赢得他人的回馈。

我们都是故事中的人。

那么,你愿意做李家人,还是季家人呢?欢迎留下你的答案。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男子赴丧宴,娶回一娇娘,家中老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