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中国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将道家学派成为老庄哲学。庄子写就了《庄子》一书(也称《南华经》),此书想象奇特,文采斐然,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文学巨作兼哲学巨作。《庄子》一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蕴含非常深刻的道理。现实生活中,借鉴这些故事中的道理,能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1.庖丁解牛——掌握客观规律
原文: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庖丁解牛的故事中,讲到了“依乎天理”,也就是强调了掌握客观规律的重要性。这告诉我们,在处理事物的过程中,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将事半功倍。如果对事物不明不白,抱着试试的态度,是难以做成事的。
2.运斤成风——信任的力量
原文:“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这个故事中,匠石可以将鼻端薄如蝇翼的白灰,用斧头削下来,比喻惊天的技艺。然而,种惊天技艺的实现,是建立在郢人完全信任匠石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之中,人与人完全信任,往往就能做成非凡的事业。
3.鬼斧神工——全身心投入
原文: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这个故事中的木匠,做出的作品被人称为鬼斧神工,达到了最高境界。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木匠做作品之前,首先斋戒七天,使心灵完全清静,达到忘乎形体的地步,彼时心中只有作品的形象。这时开始做作品,就达到了鬼斧神工的效果。木匠的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做事情时,要全身心的投入,没有其他杂念,方能达到至高的境界。艺术家如罗丹,科学家如牛顿,在工作之时都是忘却外境,心中只有工作之事,才能达到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