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芈月传》我总结了一下,芈月作为本剧的大女主,虽不是一路开挂,但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总有贵人相助。
有人说:芈月有什么本事,不都是靠男人。
这话对,也不对。
芈月在政治上有格局、有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真本事。但,再好的手段也要先「在其位」才能谋其政。
剧中突出表现她政治头脑的两个时期分别是嬴驷在位时期,她以芈八子的身份辅佐,以及当上秦国太后,正式执政期间。
那么从一个落魄的楚国公主到陪嫁媵女,再从媵女到八子,最后从八子到太后。
从无权无势,到稳坐太后位置,这一路她凭的是什么?可以让那么多人爱慕她、支持她、追随她。
庸芮、樗里子等重臣形容芈月为当今女丈夫;白起、魏冉等将军对她誓死效忠;
黄歇、嬴驷、义渠王对她一见倾心,甚至是她的敌人魏夫人之子嬴华都对她动过心思。
立场相同之人,愿她早登大位;与她相争之人,忌惮她、恐惧她、一有机会便下死手生怕她上位。
她的处境两极分化,但都是因为厉害。
剧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这话是用来形容秦国国相张仪的,而张仪与芈月私交甚好,他评价芈月:冰雪聪明。
这个评价太笼统。
我们翻译得具体些:芈月除了有从政的硬技能,也有一些关键的软技能在身上。
深刻洞悉人心,深谙御人之道。
遇事不慌,既来之则安之
这个特点从陪嫁去秦的路上可以明显看出。
一路艰辛,嫡公主新娘本人哭哭啼啼喊着受不了,姑姑也只知跟人吵架,大家都在顾着发泄情绪,而芈月则是两边安抚。
先让嫡公主平静下来保存体力继续赶路,又去找迎亲队长多争取了一些休息时间。
嫡公主生病,抓药遇到文字、度量衡不同,这些实际问题她一一去解决。
楚人嫌秦人没规矩,不知礼仪,她倒是看出了这背后的秦法严明、执行到位。
除了几个至亲的人离世,她痛哭过。
其余无关生死的事,她都没有那种起伏的情绪,而是保持着一贯的解决思路向前推进。
情绪稳定,可以说是成事的必要前提。
面对强者,有自己的姿态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状态,是平等对话。
过高或过低的姿态,都容易引人反感。
比如芈月侍寝秦王,当上芈八子之后。
同样的问题,秦王会问王后,也会问芈月,但每次都是到芈月这里他才会心一笑,得到满意的答案。
王后怕得罪秦王,于是只说最官方的话。
多少有点谄媚。
芈月不同,她不说违心话,但擅长把真话说得有技巧,既能表明她的观点,又能让秦王听得舒服。
秦王嬴驷是一位决断力很强的明君。
他问旁人的意见,并不是因为他心中无主见,而是希望自己身边有敢于说真话的人。
因此芈月深得他心,一些不明所以的反派甚至推测芈月是不是有读心术。
反差大,时时出人意料
秦王初见芈月时,芈月像个男儿,眉目间带着英气,这时秦王对她另眼相看是因为她与他后宫中的女子皆不相同。
豪爽惯了的芈月突然身着华服,跳起祭祀舞有模有样,婀娜多姿宛若仙子,秦王看得眼睛都亮了。
芈月刚进秦宫时经常惹祸,伶牙俐齿还很执拗,好像没什么事情可以难倒她。
就在秦王暗自欣赏这个女子的时候,芈月因为弟弟被害无助落泪,秦王在这里又对她生出了怜惜之情。
我时常想,爱很简单,是因为我们心中确定要跟谁在一起。
爱又很复杂,是因为在一份爱里面糅杂着各种各样的情感。
秦王对芈月的爱就是如此。
一次又一次的反差,秦王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芈月,这就意味着有趣、吸引人。
芈月当上太后,朝中仍有很多人对她不服,他们不甘心臣服于一个女子。
樗里子也曾因为跟芈月政见不合而闹过罢工,芈月与他打赌:十年之内,必将恢复秦国过往的盛况。
樗里子病逝前想起这个赌约,很欣慰地笑了:十年之期未到,大秦已远超先王之时。
反差的对立面是刻板印象。
除了爱情以外,芈月身边的能人义士看得上她,是因为在那些人的印象里,女子的眼界与能力只配在家中做妇人。
所以当芈月颠覆了他们的印象,成为一个超预期的存在时,他们会对她加倍赞叹。
有耐心,懂得“欲擒故纵”
在爱情方面:
3个男人爱她如命,但要得到她都很难。
黄歇虽与她从小相识,两情相悦,但先捅破窗户纸的人是黄歇,在此之前芈月还曾与芈茵赌气说自己并不喜欢黄歇。
黄歇得知后火急火燎地就去找芈月确认,并一再表明自己的心意,经过黄歇几轮不依不饶的确认,芈月才露出自己的心意。
嬴驷爱上芈月的时候知道芈月的心里有黄歇,知道黄歇在芈月心中的分量,原也不打算让芈月侍寝,只是远远欣赏。
即便后来芈月主动找了他,他也认为此时得到人也得不到真心,于是费了很多心思去了解芈月的过去。
等她放下后两人才正式开始。
嬴驷临终前都还在确认芈月是否爱他。
剧中多处透露芈月是难以驯服的女子。
黄歇,从未得到过。
嬴驷,不确定自己是否得到过。
第三段情,翟骊第一次见芈月就说芈月性子野,难以驯服,但偏偏他就喜欢芈月的野性子,爱她爱到无法自拔,为她出生入死。
细数一下,芈月拒绝了他三次不止。
莫非真的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或许是:人对不确定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会加倍重视和珍惜,对%拥有的东西反而容易习以为常、理所当然。
芈月曾经指点王后如何欲擒故纵;
太子之争,芈月也被甘茂一党揣测为欲擒故纵,别人都争她不争,反而告诉秦王她要出宫离得远远的,秦王因此更加舍不得她。
有心还是无意,不好判断,但分析她的种种行为,都有欲擒故纵的效果在。
芈月读过孙子兵法,具备战术思维。
她还将这本书送给了弟弟魏冉,让他随身携带,魏冉屡立军功也有赖于这本书。
谈起恋爱,以柔克刚
上面说了芈月很难得到,不会轻易被驯服。但她的聪明就在于一旦确立关系之后,就会让你觉得她对你掏心掏肺的好。
侍寝之后,她会刻意打扮后再去见秦王;
秦王处理政务,她在一旁挑灯、磨墨、整理书简;煲汤、做香囊,完全就是一个贴心小女人的样子。
秦王遇到难题头疼不已,经过芈月一番分析豁然开朗,秦王夸芈月聪慧。
芈月会说:臣妾知道大王心中有数,只不过借臣妾之口说出来罢了。
无论秦王心中有没有数,听到这话都会很高兴。芈月很懂得在另一半面前示弱、照顾对方的面子。是贤内助但不抢风头。
秦王也对芈月说过一番非常宠溺的话:
你一准知道你笑起来比哭顶用多了,精兵利器,足以毁掉寡人的社稷。
可见以柔克刚是凑效的。
二婚义渠王也是如此。
那时芈月已经当上秦国太后,在世人眼中,太后可以养男宠,却不可以再嫁人。
但当义渠王提出想和她举办婚礼的时候,她还是答应了,他们回到草原按照义渠的习俗拜了长生天。
这样做一是为了稳住义渠这股力量,二是为了满足义渠王的占有欲。
在朝堂上,她是太后,义渠王是臣子,俨然一副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样子,可回到寝殿,她又会在义渠王面前变回一个小女人。
除了大秦不可以让给义渠,其余的事情都顺着义渠王,她对义渠王坦言:能给你的,我都会给你。
她儿子与义渠王这位继父关系处不好,她在中间协调,两边都哄着。
处理事情的情商是非常高的。
其实最难做到的是,她从来不争一时之气、也不矫情,只要结果是好的,她愿意去包容身边的人。
说到底还是归功于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写在最后:
女性普遍善思,心思细腻,但也极容易被情绪左右。
芈月能够超越剧中优秀男性取得最终成就,是因为她在那个时代既用好了女性的优势,又克服了先天劣势。
以孙子兵法为大智慧,行事有道。
用秦王嬴驷的话来总结:
月儿有普通女子没有的胸怀。
我们遇人、成事,真诚与技巧都不能少。
想让别人与你来往无怨无悔,就得先让别人看到你的人格魅力。
剧中有许多地方供我们借鉴、深思。
文章结束。
喜欢别忘记分享点赞哟~
您的支持也是我的写作动力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