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易经解道德经之三十五执大象的就是如来的那
TUhjnbcbe - 2025/3/4 17:27:00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老子多处章节用大。比如大成若缺,大智若愚,大制不割,大音希声等。

这里的大象和上面的大一个意思。大就是太。大象就是太极之象。

西游记中有个情节,孙悟空和如来打赌。孙悟空觉得自己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根本不在乎如来的几根手指头,以为轻轻松松就可以逃出如来的掌控。

其实如来的手掌就象征大象,大道,太极。天地万物悉在太极之中。何况孙悟空的筋斗云。即使孙悟空的筋斗云能一次翻十个十万八千里,也一样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

这不仅仅是佛法无边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太极的特性。

前面有个章节言大曰逝,逝曰远。就是说得如来手掌的问题。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正是太极之特质。

所以谁能执大象,谁就掌控了万物。谁就能如如来一样法力无边。这就是太极的妙用。

太极乃无相之相,无象之象。执大象对于治理国家的人而言就是无为之道。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自然天下之人都会来。

正如太极生万物养万物藏万物归万物一样。

万物并行而不相害,并生而不相违。各适其适,各尽其性。都在太极之中自得其乐,自生自灭。

这就是往而不害安平泰的道理。

其实老子也挺有趣的。在任何时候都不忘记调侃一下儒家。

这不,乐与饵,过客止就是讽喻儒家的。

儒家治理百姓,是靠乐教礼教,并且以让让百姓吃饱肚子来留住百姓。民以食为天就是儒家的道理。

但在道家而言,治国之法却是无为之道。所以,道家并不提倡什么乐教啊,礼教啊,民以食为天啊等。在道家看来这都是余食赘行,是画蛇添足。

所以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并不发布这种命令那种命令的。而是以随性自然而然的方式治理百姓。

当然,我不止一次说,老子的无为而治只是一种理想。

让百姓自生自灭的前提是百姓无欲无求,人人皆以道心为心。这种状况基本上只存在于远古的先天易时代。

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进程都是人心惟危的时代。也就是后天易的时代。

最后的三句话是老子给自己找理由。无为之道的理由是什么呢?

那就是象上一章所言的那样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百姓自生灭灭,却看不到听不到是谁这样要求的,是不是有如来手掌一样的神物在背后操纵着这一切。

更重要的是用之不足既。因为这样以经济学的方式来看是最高效最经济最有效的。万物得以各尽其性各适其生。这中间既没有花费人力治理的成本,也没有花费财力。

总之,老子的治国大法就是要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百姓无需交往,管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养养鸡鸭,浇水种花,自给自足就可以了。

事实上,这是表象。老子真正的目的是想要人人回归道心,人人皆是得道成道的状态。

因为只有人人以得道明道为主旨,以修身养性为主,人才会有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所以,老子实际上是不厌其烦的提示人们要回归道心。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摆脱生老病死的束缚,才能摆脱五行因果律之下的人生,才能摆脱情欲蒙蔽左右之下的虚幻人生。

因此,老子实际上是想要所有的人都能明心见性,回归真正的人生。

这才是老子整个道德经最主要的目的。

并不是说修道仅仅是为圣人而来的。而是老子想要人人成为圣人。

四书五经全套正版国学经典精装版原著淘宝¥98¥购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易经解道德经之三十五执大象的就是如来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