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中小学的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经常会提到古代的一种器物——“钩”,比如: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齐桓公求管仲》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甚至它还出现在年的高考作文里:
那么,这种被反复提及的”钩“究竟是什么呢?长什么样?有些什么讲究呢?
在我带娃去了一趟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后,就清楚多啦。
原来,这个“钩”主要是指两个东西:
一是衣带钩,属于古人衣物上的配饰;
二是一种弯刀,属于古代的冷兵器,但凡古诗中提到的“吴钩”,基本上都是指这种。
原来,此钩非彼钩呢。
而南越王墓博物馆里的重点陈列之一,就是汉代精美的玉制衣带钩。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这个位于广州象岗的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于年发现),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
整个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有古墓保护区、陈列大楼、古炮台等几个空间,建筑面积约1.74万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
南越王墓博物馆的“宝藏”——
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博物馆中的玉器尤其引人注目,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和保存之好,在全国已发掘的汉墓中亦属罕见,其中多件玉器堪称是汉玉的巅峰之作。
我个人也深以为然,馆内的玉壁、丝缕玉衣、玉容器、玉带钩、玉佩饰、玉剑饰等,都太值得一看,特别是那精工细腻的玉带钩。
精美绝伦的玉带钩——
带钩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服饰配件,是用来束带或佩系的用具,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
由于带钩能在造型、装饰、材质等方面反映当时社会最高的制作工艺水平和审美意识,因此,它既是当时贵族显示高贵身份的服饰配件,又是满朝文武相互炫富和攀比的工具。
春秋时期的带钩以青铜材质居多,到了汉代,玉文化进入了一个高峰,那么玉制的带钩,在造型上就显得更加气势雄浑、浪漫生动,在纹样上也显得更加自由生动,或粗犷豪迈,或轻巧奔放。
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
由一根铁条穿连八块玉件组成,背部弯拱,龙虎合体,钩尾为虎头,宽扁的虎头雕出凸眼,直鼻,獠牙和虎髭,浓眉上卷,刻扭丝纹,前端还刻出鼻孔和排列整齐的牙齿。钩部瘦长形,龙头钩首,颈两侧刻勾连云纹。龙的后爪伸到虎体上,其中一爪达虎头的颈箍处。钩腹有短柱连扁圆纽,纽面阴刻涡纹。
龙虎形玉带钩
致密润泽,钩体扁形,龙虎并体,颈以下有一条窄缝相分,钩部浮雕虎头形,尾周作龙首,龙仰身昂首,张口咬一环。虎亦伸爪攫环。龙虎躯体及圆环都以勾连云纹为饰,周缘有突棱。
如果你也想有空时带娃去参观,我有几个小小的心得:
1、这种带古墓遗址的博物馆,孩子能去吗?会不会害怕?
没有问题。
南越王墓博物馆虽以古墓遗址为中心,并保留有古墓保护区,但在我看来,也是给参观者一个比较真实直观的考古建筑感受,并没有什么让人瘆得慌的东西,带小朋友的家长无须担心,我家小学娃完全不害怕。
古墓保护区里面还有一个顶门石的模型机关,很多小朋友围着看,听着大人讲解,很有兴趣。
要说吓人,同样是汉墓,长沙马王堆,那才是童年阴影呐。
2、南越王墓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是西汉时期的,如果想孩子对秦汉这个历史阶段,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来这儿是个好选择。
3、想孩子对中国历史悠久的玉文化,有一个初步认识,来这可是来对了,因为汉玉是中国玉文化的三大巅峰之一(另外两个是新石器时代和清乾隆时期)。
而南越王墓博物馆里刚好有一大批汉代玉器的超级精品:玉壁、丝缕玉衣(对,并不是金缕玉衣)、玉佩、玉钩、玉剑饰等等。
一次现场欣赏个够,相信亲身感受都会大不一样。
4、南越王墓博物馆里还有不少汉代铁兵器,如果是古代冷兵器、古代军事、国漫爱好者,那么来现场感受一下吧。
5、南越王墓博物馆在广州越秀区,属于交通极为发达的老城区,到达极为便利。虽然有古墓保护区,但陈列区里冷气十足,在暑热的南方,真是让人舒服的长知识啊。关键门票太便宜,8块钱呀。
让我们随随便便抽个半天的时间,带着娃,来一次奇妙的汉朝穿越吧。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