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明]洪应明
围绕《菜根谭》这一论说,下面主要针对“趣味要冲淡”和“操守要严明”论说,谈一谈人生修为的趣味、操守等方面的价值观问题。
从字面意思上看,有的解说为:
一个人的生活情趣要清静恬淡,但绝不可过于枯燥单调;言行志节要光明磊落,但绝不可流于偏激刚烈。
这样的字面解说,有很多不得原文意旨的深奥之蕴。
人生修为: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
“趣味”,是生活上的乐趣、爱好和愉快态度、兴趣,言为生活情趣也算可以。“冲淡”,是冲虚、清淡和恬静的价值意旨,可解说为清静恬淡。“偏枯”,非在言过于枯燥单调,而旨在言人生不可偏执,以致于丧失活泼生机。
人生修为的“趣味要冲淡”,意味着性情要真纯,兴趣要素雅,爱好要清淡。“冲淡”的价值意旨,既是真纯、纯粹上的天真,又是朴素、俭朴上的悠然,还是清淡、恬静上的寡欲。
“趣味”的“冲淡”,从性情真纯上言,是天真无伪上的纯真。
“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澹然无事”(《文子·九守》)。
在心性修养上,若能达致“神无所掩”,则神清意平;若能做到“心无所载”,则凿智不生;若能达到“通洞条达”,则是“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若能“澹然无事”,则必是无有贪图之心。
“趣味”的“冲淡”,从兴趣素雅上言,是朴素俭朴上的悠然。
“食足以充虚接气,衣足以盖形御寒,适情辞余”。
对于人生来说,若能知足俭朴则不贪得,不多积;若能适情朴素,则可清目不妄视,静耳不乱听,达致“弃聪明反太素,休精神去知故”的境界;若能素雅辞余,则可以除秽去累,而无有好憎之私。
“趣味”的“冲淡”,从爱好清淡上言,是清淡、恬静上的寡欲。静漠恬惔以养生,和愉虚无以养神,明白太素以养心。若能静漠恬惔,则是外境不得乱其内心,而性得其宜;若能和愉虚无,则所为不失于和,而情安其节;若能明白太素,则所行不凿伪,而心得其所。
“趣味”的“冲淡”,基于扎实的道德素养和澹泊志趣的养成,是坚守真性而追求雅致的体现。与此相反,“偏枯”是偏执而不活泼的意旨。
对于一个人来说,失去悠然自得的趣味,无有恬淡自然的雅致,必然偏枯而落得索然无味的地步。“不可偏枯”的意义,便在于确认澹泊志趣培养、淡雅情趣养成的不可或缺性。
人生修为: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操守”,意指一个人平时的行为、品德,亦即是价值观的坚守和修为工夫上的坚持。若是解说为言行志节,也可以。“严明”,是严格、分明的意思。若解说为光明磊落,则不妥。
光明磊落,是胸怀坦白、没有私心的意思,而“严明”具有是非分明、旗帜鲜明的意思。“激烈”,是偏激、猛烈的意思,而不可解说为刚烈,后者或为正面价值涵义。
人生修为的“操守要严明”,意味着立场要鲜明,是非要分明,坚守要笃定。“严明”的价值意旨,既是立场、旗帜和信念上的鲜明,又是黑白、是非和当否上的分明,还是意志、毅力和恒心上的笃定。在《论语》一书中,都有相应的根本性论说。
“操守”的“严明”,从立场鲜明上言,是坚持政治立场上的不动摇,高举旗帜上的不含糊,恪守原则上的不打折扣,保守信念上的矢志不渝。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里仁》)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人生操守严明最妥帖、最鲜明的价值体现。
“操守”的“严明”,从是非分明上言,既是公私上的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公则说”(《尧曰》),黑白分明;又是义利上的“见利思义”(《宪问》),以义贞利,是非显明;还是得失上的“见得思义”(《季氏》),得之以义,当否鲜明。
“操守”的“严明”,从坚守笃定上言,既是意志上的笃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又是毅力上的坚忍不拔,“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泰伯》);还是恒心上的持之以恒,“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张》)善始善终,便是集大成的境界。
“操守”的“严明”,基于牢固的道德分定和信念志向,是坚守原则而追求高尚价值的体现。与此相反,“激烈”是偏激而无有权宜的意思。
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若是失去道德理性和智慧,尚未有精义入神的心识能力,必然造成行为偏激而不能灵活变通。“不可激烈”的意义,便在于确认把握道德精髓、达时中的不可或缺性。
对于每个人来说,趣味贵在冲淡,也就是在生活情趣观上坚持性情要真纯,兴趣要素雅,爱好要清淡。同时,又要防止偏执、枯燥,而要懂得生活情趣的调和。紧张而活泼,丰富而节制,方为适宜。
对于每个人来说,操守贵在严明,也就是在人生价值上做到旗帜鲜明,是非分明,黑白显明。同时,又要防止固执、偏激,而要懂得权宜变通。立场严明与手段、路径变通的有机统一,方为道术。
《菜根谭》一书,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思想精华的汇集。汇人生感悟之精粹,聚生活智慧之精妙,可谓处世立世之宝鉴,修身养心之真经。网上,对《菜根谭》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但大都不能站在中华文化基因和思想融贯体系的坐标上,作以追根溯源上的诠释和理解。我的诠释理解,仅限于学术上的探讨和心得上的交流。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