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法国枭雄拿破仑的事迹,很早就传入中国。到了晚清,很多知识分子对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过程已经耳熟能详,常希望从中获得救国的经验教训。到了民国,虽然经历了革命,但是社会换汤不换药,难免很多人对于世事不满。有些文人把不满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进行讽刺、宣泄或逃避现实。这样一大批以拿破仑为主角的演义式虚构小说出现了。
民国初年,拿破仑形象不仅出现在演义中,而且被搬上舞台。年,一部法国故事片“HowHeroesAreMade”在上海上映,该片讲述拿破仑的故事,一代枭雄栩栩如生地再现于银屏,场面恢宏。
近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周瘦鹃观影之后,很受启发,于是写成《何等英雄》观后感,刊发在《游戏杂志》上,对该影片大加赞赏,称它是“影戏中唯一之杰作”。
在此之前,上海新舞台也排演过戏剧《拿破仑》,《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迄今仍可以查到。这个广告和周瘦鹃的文章相映成趣。而该剧本身竟然把真车真马班上舞台,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拿破仑被塑造为光辉的“英雄”形象。
周瘦鹃不过年,拿破仑再度成为舞台宠儿的时候,“英雄”变成“龟雄”,一批中国剧作家给他戴上“绿帽子”,例如新编剧赫然以《拿破仑之戴绿头巾》为题目,虚构了拿破仑的情史。而其灵感竟然来自一张图片,拿破仑被流放到圣海伦纳岛之际,成为孤家寡人,仅有一只大乌龟为伴,或许因为“乌龟”在中国文化里有特定含义,所以演绎出“绿帽子”的故事来。
在民国那个背景下,这样的通俗故事很受市民欢迎,叫好又叫座。剧作家们再接再厉,新一部作品《拿破仑之趣史》也是以其半真半假的情史为题材登上舞台。夏润月饰演拿破仑、欧阳予倩饰演路易莎、汪优游饰演奈伯格。该故事主要讲述拿破仑迎娶奥地利公主后的一段故事,据说是“鲜为人知”。
戏曲艺术家欧阳予倩该剧“改编”自周瘦鹃《世界秘史》(当时未完稿)一书中《拿破仑帝后之秘史》一章。讲述拿破仑和约瑟芬离婚后,娶了奥地利公主路易丝。虽然百般讨好,但是路易丝移情别恋,与奥地利名将奈伯格伯爵私通的故事。
拿破仑与情人里面有的情节非常精彩,比如奈伯格迁入拿破仑后宫试图刺杀拿破仑,穿插勒佛索尔公爵夫人早年帮助拿破仑的故事。剧中的路易丝先后有三个情人,等于是给拿破仑戴了三次绿帽子。拿破仑兵败失势之后,先与奈伯格结婚,奈死后与庞培尔伯爵,后又与某美少年音乐师相好。
此剧纯属恶搞拿破仑,一次一次变本加厉丑化拿破仑。开始是拿破仑戴绿帽子,后来演绎为两次绿帽子,最后是三顶绿帽子。为何这样的故事受人欢迎,恐怕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关。而且剧中受嘲笑对象,竟然不是路易丝而是拿破仑。短短数年,拿破仑在中国人心目中从一代豪杰,变为令人耻笑的角色。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清末民国中国社会心态,本寄希望于改良、改革或革命,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所以社会呼唤英雄,拿破仑的形象迎合了当时民众的希望出现强人来改变社会现状的心理。
不料无论是当时的改良、改革还是辛亥革命,中国均是换汤不换药。而袁世凯后悍然违背民意称帝,让人联想到拿破仑称帝。人们不便直接讽刺袁世凯,故借助拿破仑的虚构故事来讽刺袁世凯之行径。博得观众们会心一笑。
袁世凯可以说,一切流行故事,都是现实的鲜活写照,民国初年用拿破仑来隐喻,实际上是人们对于袁世凯复辟之不满、无奈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民众心理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