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剑中对神秘的南诏国有许多描述,赵灵儿来自南诏国,是南诏国的公主,是女娲族人的后代………
影视剧中的南诏国在历史中确实存在,它就是如今的大理。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不拜女娲,而是拜观音。大理的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国最最受尊崇敬仰的菩萨。
大理是新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苍山洱海也在年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南边疆最早为人所知的古都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白族,彝族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是如今大众耳熟能详的旅游热点城市。
大理城位于一个盆地间,当地人称之为“坝子”。坝子是高原上位数不多的平坦土地。远古的造山运动中地层陷落,形成了辽阔的洱海,洱海之滨就是大理城。大理新城,古城不在一起,各据一方,而是相隔近20公里。如今的大理新城叫做“下关”,在洱海的南边。大理古城一带靠近“上关”,在洱海的西边,苍山脚下。有一句俗语叫做“上关花,下关风”分别就是指地域不同,新旧两城的特色也不一样。
大理的旅游业游人如织,各景点门庭若市。之所以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和大理本身悠久的历史分不开关系。不仅风景秀丽,历史更是荡气回肠。
唐朝初期,洱海一带出现了六个较大的少数民族部落。部落首领叫做“诏”,“诏”就是老大,和“寡人”,“朕”类似,史书上称之为“六诏”。六诏盘踞在洱海周围,年年战火,互相吞并,但一直无人称霸。直到最南边的“蒙舍诏”,也称“南诏”,出了一位叫皮逻阁的首领将六诏合并为一。他出生于一个自带神仙光环的家族。
这就要从南诏的第一位首领细奴逻说起。传说细奴逻的母亲夜间梦见飞龙,醒来便有了身孕,一胎生下了九个孩子。九个孩子长得奇快,没几个月便长成了七八岁的模样,这位母亲心里又喜又悲。喜,孩子们个个聪明壮实;悲,实在养不起这么多人。时常一人偷偷哭泣。夜里她又梦见飞龙现身,飞龙让他把孩子们放入水中,由飞龙抚养,减轻她的负担。第二天她带着孩子们来到水边,孩子们二话不说纷纷跳进水中,只有最小的细奴逻死死拽住母亲的衣角怎么也不松手。最终留下来陪伴母亲。
细奴逻作为神龙的后代,长大以后又受到观音菩萨点化,成为了南诏第一代王,传到皮逻阁已经是第五代了。
皮逻阁生在王者之家,从小受到大人物的感染,雄心勃勃,豪情壮志。一日他邀请其他五诏诏主到巍山祭祖赴宴,共商结盟大事。皮逻阁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各大诏主同意结盟,并推选自己为盟主,便好聚好散,放他们平安归家;如果大家反对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一个也不留。宴会进行地正起兴,果不其然各诏都反对皮逻阁,皮逻阁点燃了提前用松木搭建的阁楼,一把火“火烧松明楼”烧出了南诏国在洱海地区的霸主地位,史称“灭西洱河蛮”。公元年,唐王朝封南诏王皮逻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次年,从巍山迁都到太和城,即大理。南诏国统治大理地区(年—年)一百多年。如果历史上没有皮逻阁,也就不会有今日的大理。
南诏王世世代代使用连名制,细细品来很是有趣。从第一代开始我们连起来试试。细奴逻——(儿子)逻盛——(以此类推)盛逻皮——皮逻阁——阁罗凤——凤加异——异牟寻——寻阁劝…………这是一种少数民族特有的连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血缘不散。认祖归宗的时候只要顺着名字往上找,顺藤摸瓜着祖宗。
南诏国国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现在两个云南省这么大。其疆域东接贵州,西辖西双版纳,东南延伸到越南,西至缅甸。人口只有百万。北面有土蕃,东面有大唐。边陲小国实力悬殊,一开始南诏衷心可鉴,一心和唐王朝交好。而唐王朝也乐意扶持南诏国,而达到牵制土蕃的效果。但是皮逻阁一死,王位传到阁罗凤手上。阁罗凤为了维持友好关系,常带妻儿会面云南太守张虔陀,一来二往,张虔陀色心渐起,调戏其妻,强行送了顶绿帽子给云南王。
一顶有颜色的帽子引发了著名的天宝战争。
此事惹怒了阁罗凤,举兵反唐,捣毁姚州城。唐王朝吃了败仗,也不愿息事宁人。天宝十年(年)6万唐军南征南诏,南诏一看打不过,向土蕃求助,双方联手打败唐军,唐军全军覆没。而唐朝宰相杨国忠掩盖了战败的事实,回到老东家以战胜的姿态大肆庆祝了一番,事态内严重扭曲。
三年后,天宝十三年(年),李宓率7万士兵再次攻打南诏,南诏与土蕃结为赞普,通俗说就是拜把子,结为兄弟。在土蕃驰援下,唐军再次大败,“流血成川,积尸壅水”。将军李宓也战死沙场。现在大理地区还遗留下众多战争后的万人冢,千人堆在洱海周围。
此后南诏与土蕃交好五十余年,成为唐王朝的心腹大患。而南诏迫于无奈与唐王朝兵刃相见,内心十分悔恨。直到异牟寻在位时,又归顺了唐王朝,像夫妻吵架一样,床头吵架床尾和,又重归于好了。
后来郑买嗣夺权,南诏灭,相继出现了“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三个短暂的小王朝,再后来就是著名的“大理国”时期,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