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非常注重养生,尤其是古代帝王,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延长自己的寿命。帝王虽然坐拥天下,但是生命是有限的,他们想一直把握大权,所以四处寻求长生之道,往往事与愿违。帝王们执着于长生不老,天下的百姓的在帝王的影响之下,也希望自己能够长寿,不过百姓们大多贫困,只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称之为养生。古人有一些养生之法,不一定能够延长寿命,但是长期坚持下去,对身心有利。比如就曾说过:寡欲精神爽,多思气血衰。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更为经典,蕴含了老祖先的智慧。
古代帝王寻求长生之术的时候,最倚仗道家。在古代,道家的地位比较高,因为皇帝尊重道家,所以才有这样的地位。道家注重清修,提倡清心寡欲,这样对于自身的修为很有好处。道家认为一个人只要有所修为,便可长生,修为高的人甚至可以得道成仙。所以道士们有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古代皇帝更是深信不疑。道家的长生之术除了清修之外,还可以服用丹药,据说这些丹药有长生的功效,但是帝王们服用之后,并没有什么效果。古代道士们痴迷于炼丹,他们相信丹药能够延长人们的寿命,皇帝们也甘愿当试验品。
其实做到清心寡欲,对于帝王来说非常难,所以他们最喜欢服用丹药获得长生。古人这句话中寡欲精神爽,意思是做到清心寡欲,人的精神状态会很好。帝王往往不能做到清醒寡欲,因为他们面对的欲望实在是太多了,主要分为酒色财气四大类。皇帝闲暇之余会和妃子们饮酒作乐,常年饮酒必定会给身体造成伤害。适当饮酒对身体无害,但是长期大量饮酒,人的心脑血管会受到极大的损伤,长此以往,帝王们的身体会变差,严重的话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就是美色,帝王无法抵抗美色的诱惑,后宫中这么多妃子,而且每隔几年还会从全国范围内选秀女,要想做到清心寡欲,实在太难。
对于帝王来说,酒色这两样就能毁掉他们的身体。如果帝王们能够做到清心寡欲,身体素质也会变好,多活几年也不是不可能。长寿之人一般都清心寡欲,他们内心豁达,不过多地与人争执,所以能够长寿。清心寡欲的人精神状态很好,人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层面,心情好的话,身体也不会太差。其次思绪比较多的人一般精神状态很差,严重的话甚至还会焦虑。古人觉得人的思绪和气血是相通的,如果一个人的思绪过于复杂,想的事情太多,对身体有害,思绪多的人气血会衰败,长此以往必定对身体造成损伤,不利于养生。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少饮不乱性,忍气免伤财。在生活中,饮酒是不可避免的,正常吃饭喝酒能够培养人们之间的感情,但是喝酒也有个度,喝多了人的心智会改变。酗酒的人容易乱性,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古人在喝酒方面提倡少饮,朋友之间赋诗饮酒也是一种乐趣。古人在饮酒之时也有一些节目,比如投壶、行酒令、作诗之类,这些活动深受文人的喜爱,有助于活跃气氛。酒精对于大脑的刺激性很强,酗酒的人不仅会乱性,严重的还会有杀身之祸。醉酒的人警觉性会降低,比如三国时期的张飞,醉酒之后被手下所杀。
其次古人觉得人的财运和气度有关,容易生气的人守不住财。俗话说和气生财,商人开门做生意,和气很重要。试想一下,如果进店铺买东西,老板绷着个脸,询问商品的时候也爱答不理,顾客可能扭头就走。人性就是这样,尤其是生意人,不能因为心情不好而向顾客甩脸子。商人做生意,不能意气用事,如果在做生意的时候对着顾客发脾气,是做不好生意的。做大生意的人一般度量很大,因此财运亨通,度量不大的老板也只能做点小生意。在传统观念中,一个人能有多大的财运,发多大的财与他的气度关系密切。
所以古人劝诫人们不要轻易动怒,这样会破财。获得财富需要能力,守住财富需要气度,气度不大的人做不成大事。古人的这句俗语蕴含着养生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流传很广。作为后人,我们首先要学习古人的智慧,然后将古人的智慧运用于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