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私心和欲望的,这是任何人不可回避的人之本能。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极端思维,一种思维是完全持完全肯定的态度,认为人是极私贪欲的动物,应该满足自己的欲望;另一种思维是否定人的欲望,主张人无私无欲,这两种思维都是对欲望绝对化。
老子说:“罪莫大于贪欲”,“咎莫大于欲得”。他认为欲望的危害性极大,天下的罪恶没有比欲望更大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更大的了。如果人的欲念与贪念控制不住,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红楼梦》第22回中,贾瑞因调戏王熙凤,被王熙凤整得一病不起,病入膏肓。这时有一位跛足道人给了他一面镜子“风月宝鉴”,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叮嘱道贾瑞只准看镜子的背面,千万不可照正面。
贾瑞拿起镜子的背面一照,里面是一个骷髅吓,吓得他魂飞魄散;再拿正面一看,里面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王熙凤向贾瑞招手,他就不由自主地飞进去与凤姐幽会。贾瑞只照正面不看背面,沉浸美色之中不知节制,不到3天的时间就就一命呜呼。
这个小说中虚构的故事,却有很深的哲学道理。镜子的正面是表象,看起来很美好,代表的是人的欲望;背面是真相,代表的是死亡。
这一正一反,合起来就是欲望的背后是灾祸,是死亡。在欲望面前经不起诱惑,不能克制欲望,就会招致祸端,走向死亡。如果不自律,就是跛脚道人这样的神仙来了,有灵丹妙药宝鉴也救不了。
欲望不加控制,后果很严重,怎样对待欲望?老子说:“少私寡欲。”少,减少;寡,少;欲,欲望。这句话的意思是减少利己的私心,降低欲望。老子并不否认人有私心和欲望,但要不断地减少或克制自己的私心和欲望人们。
欲望太多,人就会被迷惑。老子说:“多则惑,少则明。”对物质的占有,我们都喜欢多,多多益善,太多了,人迷失其中,反而没有少的东西让我们看得更清明,反而患得患失,不知道该要什么;而没有选择,人就会抓住面前的东西,不用再想东想西。
现代社会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多太多,对人的诱惑也太多太多,在这些诱惑和机会面前,我们往往会迷失自己,不知作何选择,陷于迷惑之中。
老子形象比喻多欲带给人们的害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色就是青红黄白黑5种颜色,一种颜色,人们看处很清晰,但是几种颜色杂乱地放在一起,就会让人眼花缭乱,看不真切。
五音指宫商角征羽5种音调,众多音调不和谐地一起奏响,吵吵杂杂,不但不能愉悦心灵,反而会让人产生听觉失灵的现象。
五味是酸甜苦辣咸5种味道,吃东西味道太多,反而辨不出滋味来,吃满汉全席几十道菜,吃到最后,每样菜是什么味道,很多人都不记得了。
西晋时候,有个叫何曾的人,生活非常奢侈,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每天用餐费用高达2万钱,满桌子的大鱼大肉,他还是觉得没有下筷子的地方,不知道哪道菜合自己的口味,因为他的味觉变得麻木了,对各种味道已经不敏感。
现在全国麻辣味最流行,麻、辣、油、香,口味很重,具有极强烈刺激性。重口味需要大量的调味品,辣椒、花椒、大料、胡椒等都有药性,吃调料等于不断吃中药,更不用说食品添加剂了。当口味被调得很重,就会品不出食物本身的味道。现代人虚胖、上火、三高都是这样吃出来的。
“驰骋畋猎”表示各种享乐活动,如果整天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就会令人心发狂。人们常说的“玩物丧志”,就是说当你沉溺于各种享乐之中,就会丧失自己原来的志向,丧失体验幸福的能力。
稀有的物品,是无价之宝,都想能把它弄到手,正当途径得不到的时候,就会不择手段,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有的官员喜欢字画、玉器等雅好,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人就投其所好,面对“难得之货”没有控制住自己,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我们的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口是用来品尝食物的,心是用来能想事情,这些都是人的天性。如果不顺着本性,过分追求感官强烈刺激的生活,就会使人视觉迟钝、听觉不灵、味觉丧失,终致心神不宁、放荡不安、德行败坏。不但带来感官的迟钝,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而且带来严重的后果。
老子讲的五色、五音、五味,都是在影射人的欲望。人有欲望不可怕,而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欲望不断放大,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满足欲望。满足基本需求是很简单的,但满足永无止境的欲望是很困难的,必然会出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的时代,包括张扬人的欲望,对吃喝玩乐的欲望,追求享乐主义;对财富的欲望,拜金主义、金钱至上;对名的欲望,出名要趁早,大师、名家满天飞,等等。人们追求欲望越来越大,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生痛苦,欲望成了现代人的痛苦烦恼之渊源,焦虑不安也成了现代人心理特征。焦虑不安与欲望成正比,欲望越大焦虑不安就越严重。
欲望产生于哪里?心里。所以,老子说要“虚其心”,让自己的心虚空起来,消除心灵的闭塞,少一些私心杂念。只有思想纯净了,摒弃不该有的杂念,心灵方能淡泊宁静,达到空灵明澈的境界。
#道德经#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