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的生活跨越了繁荣强盛的太宗、高宗两个时期,是著名的“初唐四杰”之一,“王杨卢骆”四人,卢照邻排在第三,但是排在第二的杨炯曾经说过:“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可见卢照邻在杨炯的心中地位非常之高。
卢照邻早年接受的儒学教育,有着非常宏大的抱负,形成了“济世”的思想。然而生不逢时、自负秉性、疾病折磨等毁灭了他的人生理想。命运似乎对待卢照邻格外不公,因此他对于生死的体验更加深刻。所以,卢照邻的诗文中对生死的表述和看法比较多。
卢照邻一生可以说是经历颇丰,曾经皈依宗教,也曾寄情自然,甚至用自杀来维护生命尊严,这一段艰苦的生命历程,虽然痛苦很多,但是整个过程都渗透着他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
良好的教育形成了宏大的理想,但现实的残酷却撑不起未来。
卢照邻出生在氏族豪门,卢氏在初唐时期也是名满天下,还是著名宰相房玄龄的妻侄。良好的家境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儒家的理念充实了他的思想意识,由此而形成了“济世”的人生抱负。但是他的作品中也曾经咏叹过向往在沙场上建功立业,谋取功名,还有他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
《紫骝马》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释疾文粤若》(节选)于是裹粮寻师,褰裳访古,探旧篆于南越,得遗书于东鲁,意有缺而必刊,简无文而成补。入陈适卫,百舍不厌其栖遑;累茧重胝,千里不辞于劳苦。
卢照邻不同时期的一些书信、序言中也可以常常见到“道”“仲尼”“仁义”等儒家教义和信念。这些都表露出他积极进取的心态。但是却也说过“兼济天下”并非易事,在时代、个性、疾病使得他与理想越来越远的情况下,产生了生不逢时的感慨。生不逢时成了他仕途坎坷的根源,也铺垫了他悲剧命运的开始。
《旧唐书》称卢照邻“年十余岁,就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曾谓群官曰:‘此即寡人相如也。’”可见他自幼聪颖,而少年得志也造就了他“恃才傲物”的自负个性,经常夸耀自己,还多愁善感,醉情诗酒。这种多愁善感的才子形象,显得与官场格格不入。
《释疾文粤若》(节选)皇考庆余以弄璋兮,肇锡予以嘉词。名余以照邻兮,字余以升之。
《哭金部韦郎中》金曹初受拜,玉地始含香。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歌筵长寂寂,哭位自苍苍。岁时宾径断,朝暮雀罗张。书留魏主阙,魂掩汉家床。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
疾病折磨将卢照邻带入了一个极其痛苦的世界。他日夜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甚至要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疾病不仅侵蚀了他的肉体,更吞噬了他美好的心灵,剥夺了他的尊严和前途。他悲叹己之不遇,他痛苦、他孤独、他哀嚎,然而无济于事。
疾病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他体验到了世态炎凉,感受了巨大孤独。疾病剥夺了他追求人生理想的权利。生不逢时、个性缺陷、疾病折磨集中在了他一个人身上,无论怎样抗争都无济于事。他才德兼备,却无缘无故就遭受了深重的苦难,面对命运的捉弄,他有太多的疑问和愤怒。然而它们还是一起将他推入了一个无望的世界里。
看不到任何希望和乐趣,于是陷入了佛道之中不能自拔。
疾病的折磨已经使得他无暇顾及所谓人生理想,现实生活让他感受不到任何的乐趣和希望,而儒家文化亦不能带给他精神支柱。从而他便逃到了佛道二教中,求医问药,寻求肉体和心灵上的解脱。对生命的的意义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是也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悲文》(节选)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
文章中提到过问询“黄老”之事。胡壕《谭宾录》也记载:“思遂既有推步道养之术,照邻与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洗,皆执师资之礼。”为求解脱肉体的痛苦,他遍访良医,四处求药,甚至放弃了他的高傲和自尊。
《寄裴舍人遗衣药直书》余以其为人也。名过其实。然穷达之际,则西狩获麟,所不能免,斯亦古君子之大悲也。自郐而下,曷足讥焉?余家咸亨中良贱百口,自丁家难,私门弟妹凋丧,七八年间,货用都尽。余不幸遇斯疾,母兄哀怜,破产以供医药。属岁谷不登,家道屡困。兄弟薄游近县,创钜未平,虽每分多见忧,然亦莫能取给。海内相识,亦时致汤药,恩亦多矣!晚更笃信佛法,於山间营建,所费尤广。
寄情自然纵情山水,用生命审视自然风光。
无论是佛还是道都只能有限地超越痛苦,不能使他真正摆脱痛苦。他把视线转移到了白云幽石、青松玄鹤上,并在心灵上与其产生共鸣。此时常人眼中再平凡不过的景物,在他眼中都成了鲜活的生命。他用生命审视着生命,他笔下的事物都成了生命的代言。
《双槿树赋》寂寞攸利,栖闲此地,委命卷舒,随时荣顇。外无婴夭之祸,内有逍遥之致。朝朝暮暮落复开,岁岁年年红以翠。若夫游蜂戏蝶封其萼,轻烟弱雾络其条。去不谓之损,来不谓之饶。故能出君子之殊俗,入诗人之旧谣;齐显昧於两曜,效生死於一朝。同丧我之非我,固虽凋而不凋。别有亭伯儒门,令思诗友。翰苑旷其吞梦,文锋高而照斗。咏芜滋之朝夕,悲积薪之先後。缛绣起於缇纺,烟霞生於灌莽。岂与岩幽弱篠,涧底枯松?徒冒霜而停雪,空集凤而吟龙。讵得奉仙闱之广价,连笔匠之为容?已矣哉!东方生闻而叹曰:故年花落不留人,今年花发非故春。倏兮夕陨,忽兮朝新。侏儒何功兮短饱?曼倩何负兮长贫?聊寄辞於庭树,傥有感於平津。
在他的眼中,朝开暮敛的木模花成了生命的轮回。生命通过木模花的“朝朝暮暮落复开,岁岁年年红以翠”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继而他便将这种生命视作是人生的真谛,把自己划归到了生命循环往复的大自然界中,从而淡化疾病带来的死亡阴影。
结语。
惨遭厄运、理想失落、信仰坍塌,一切的一切都让卢照邻痛苦不堪。他虽寄情于自然,然而却仍不甘心生命默默地逝去。他不甘才华被埋没,不甘被疾病吞噬,不甘被命运捉弄。所以他决定通过著书立说来弘扬自我价值,来延续自己的生命。
在忍受病痛折磨和命运玩弄的同时,他奋力写下了一篇篇充满血泪的心灵独白,向残酷的命运发出一声声的抗议。在孤独和绝望包围他的同时,他不停寻找着新的抗争力量。创作,成了他在病痛中最重要的生命寄托。
命运的不公激发了卢照邻坚强的生命意志。虽然面对冷酷的社会和病痛的折磨,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对生命的探求。他寄情于自然,不断探寻新的生命,期待生命的轮回往复;他抒情言志、延续生命,表达对命运的抗争。纵观卢照邻对待生命的态度,可以看到他对生命异常的珍爱之情。
他将所有的痛苦、愤慨、无奈都融注于笔端,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生命的宣言,而他那顽强的生命意志也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他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来对抗命运,不断追寻着新的生命增长点。诗人是以终结生命的痛苦行为,深刻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无限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