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火锻事功冰履
精金美玉般的人品必须经过烈火般的锻造才能获得,惊天动地的事业必须经历如履薄冰的险境才能成就。
克己改过自利利人
一个念头错了,就觉得各种品行都错了,防备这种事情就像对待渡海用的皮筏子一样,不能有一个针孔大的漏洞;具备了所有好的品行,才能一生没有遗憾,修身如同参天大树,需要众多枝干共同支撑。
检点事为操持念想
忙碌时的行为,应常在闲暇时就预先检查整点,那些错误的行为自然就少了;行动时的想法,应在安静的时候就缜密地计划把持好,那些邪念自然就没了。
除荆涤渣护本全真
做善事想把自己抬高胜过别人,施恩惠又想获得名声与人结交,建立功业又想使天下惊骇,坚持气节又想引人注意,这些都是完善自我、追求真理道路上的障碍,一般人很容易遇到而难以克服。彻底消除心中的杂念,才能达到修身的境界。
拔除尘芥澄静心念
能够不看重富贵,却不能从根本上摆脱重视富贵的心念;能够看重名声道义,却又不断加深重视名义的心念。这都是没有摆脱凡尘俗世干扰,心境没有达到完全没有忘我的表现。这种心念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驱除,恐怕会出现石头——被移走杂草就会丛生的情况。
栖心元默适志恬愉
缤纷繁华的场所固然会消磨人的意志,但枯燥寂寞的环境也同样会使人心灰意冷。因此,做学问的人应守住本心,使身心不为繁华所扰,达到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也应培养一定的志趣,圆融变通,善于从枯燥中发现快乐。
不留过非不执今是
国王的错误不要多想,否则会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种纠缠于凡尘琐事的心理会影响到对理性情趣的追求;对于今天认为正确的事情也不要太过于执着,否则就得不到事理的精髓,反而会使追求理想情趣变为欲望的根源。
时时检点获真消息没事的时候,要想有没有混乱错杂的想法,有事的时候要想有没有轻率浮躁的心气。得意的时候要想自己有没有露出骄傲自负的神色,失意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有没有怨天尤人。只有时时反省,这些不好的想法、做法才能由多变少、由有到无,这才是为学做人的真谛。
事事着实念念怀虚
读书人有了百折不回的信念,才能活学活用,深得学问变化之妙。建功立业,每件事都要脚踏实地,如果贪图虚名,那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成就。修身养性,每一个心态都应该是淡泊的,如果计较实际的功效,那便是落了俗。
身忙闲时心放收后
人的身体不能太忙,而在空闲的时候找些事做,又可以避免产生惰性;人的思想不能放任,但在约束之后放任,又可以洞悉宇宙、人生的真谛。
名为祸本喻为志媒
钟鼓腹内空空,为了发出巨响而遭受锤击;麋鹿贪图安逸,因为受人驯养而失去自由。由此可见,名声会招致祸端,欲望会消磨意志,做学问的人不能不尽力避免它们。
一念常惺纤尘不染
一动念头就会提醒自己保持头脑清醒,才能避开暗藏的神弓鬼矢;不被任何微小的尘垢沾染,才能解开周身云罗的尘网。
不忍不为立命立心
心中哪一点不忍心的想法,是滋养万民、恩泽万物的根源;胸中那一段有所不为的气节,是顶天立地的基础。因此,有才德的人对一只小虫、一只蚂蚁都不忍心伤害,对一缕丝线都不会贪图,将这种不忍、不为之心推而广之,就可以成为一切事物奉养天命、自然社会树立之正心了。
拨开尘氛消却鄙吝
不理会世上的尘俗,心中自然没有冰火相竞的煎熬;消除心中的狭隘和芥蒂,眼前常会出现清分明月的美景。
操存涵养处一化齐
做学问的人,在行动和静止时的的操守不同,在喧嚣和宁静处志趣相异,是修为不够、内心易为外物所扰的表现。因此,必须坚守信念,再定云止水之中,有鹰飞鱼跃的景象;在狂风暴雨之处,有水平如镜的风光,这才是对待万物变化处一化齐的态度。
视障易解理障难除
心灵是一颗光泽晶莹的珍珠。如果心灵被物质欲望所蒙蔽,就会像珍珠中混入泥沙,对心灵进行清洗还算容易;如果心灵被情感和知识所陪衬,就像用珍珠去装饰金银,对心灵进行清洗就是最困难的了。所以,对知识分子而言不怕不爱干净,而怕患了洁癖难以治疗;不怕被事情阻碍,只怕理论上的阻碍难以消除。
看破躯壳认真性命
像躯壳等外在的东西我要看得透彻,这样万有皆空人心就是虚空的,虚心才能容得下义理;关乎人性天命的我要看得真切,这样万理皆备人心就是充实的,人心充实才不容易被物欲所侵。
扫甲涤尘颜秀语新
脸上揭开十层假面,容貌才不令人憎恶;心中洗去数斗尘埃,谈吐才变得有意味。
完善未来穷尽常道
完善自己本来心性,才可以说了然心性;了解了世间的一切道理,才能谈得上超脱尘世。
陶熔顽钝容纳横污
如果我真是拥有大火炉的冶炼工匠,又怎会怕那坚硬的金属不融化;如果我真是大海长江,又怎会怕容不下那些污浊的河沟。
日不欺人少不丧志
白天欺骗他人,晚上就难以逃脱鬼神的报复;少年丧失志向,老年就只能徒留悲伤。
念虑毫末人品星渊
用聚敛钱财的心思积累知识,用求取功名的信念追求道德,用爱护妻儿的心意孝敬父母,用保护官位的策略保卫国家,从前者到后者,虽然所考虑的事情差异很小,但后者却脱离了俗人接近圣人,人的品质有了天壤之别。人为什么不猛然转变观念呢?
慈祥立福挹损为善
树立多福气的根基,只在于一个慈祥平和的念头;大开各种善行的门,还不如自己的心念保持谦虚。
塞物欲路驰尘俗肩
只有堵上通往物欲的道路,才能打开通往道义的大门;只有放下尘俗的肩荷,才能挑起圣贤的重担。
容人偏私消家嫌隙
能包容人在秉性感情上的偏袒徇私,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能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嫌隙,才能如在火海中栽种莲花一样克服逆境,从烦恼中解脱。
自悟了了自得休休
事物的道理是从别人的评议中领悟的人,有领悟也还有迷惑,总不能像自己领悟的那样明白透彻;意境兴致是从外界事物得到的人,有所得也有所失,总比不上自己有了心得体会那样安闲豁达。
平情见性寡欲明理
情感共通之处就是人性,抛开感情,人性就无从谈起;欲望的共同之处就是公理,没有欲望,公里就不可能明了。因此有才德的人不能泯灭情感,只不过是让自己的情感不偏不倚;不能禁绝欲望,只是期望自己的欲望少一些罢了。
念念守定事事看清
想要遭遇变故的时候惊慌失措,平时就应当每个新年都坚守得主;想要面对死亡时没有什么留恋的东西,就要在活着的时候把每件事都看得很轻。
念差丧善事愆失饬
一个念头错了,就足以使平生的善举都化为乌有;一生洁身自好,却难以弥补一件错事造成的罪过。
参勘心体谙练世味
在清晨的床上勘问身心,心气尚未浮动,情欲尚未萌生,才能看见自己的真性情;在三餐之中体味世故人情,味厚不欣喜,味淡不厌弃,才是处世的切实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