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民国名媛往事高傲贵族,卑微爱人,文似罂粟
TUhjnbcbe - 2025/1/6 21:47:00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家境富有,曾外祖父为清末重臣李鸿章,然而童年却经历波折,只有逃离

年初的一个夜晚,在上海一座花园洋房的阁楼里,一位18岁的女孩悄悄地用望远镜窥视外面漆黑的街道,此时正值巡警换班的空档,女孩趁机摸着墙边,挨近院子的铁门,闪身奔了出去,她急匆匆地向前奔跑,将身后华贵的花园别墅留在了夜色当中,这一脚踏出去,就再也收不回来了,女孩的命运也将彻底改变,显赫的间世,富贵的生活,都将褪色成她生命的背景,而她将靠一己之力,在上海滩挣出一片天地,这个女孩就是张爱玲。

年夏天,抗日战争爆发,8月日本突袭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淞沪会战爆发,这一年,张爱玲17岁,因父亲的洋房临近苏州河,夜里也能听到双方交战的炮火声。

她的祖父张佩纶,曾经是这个钦差大臣,她的祖母叫做李金除,李金除的父亲,就是李鸿章。年全面爆发的抗日战争,将改变这片土地上四万万百姓的命运,然而此时,张爱玲家庭的秩序并没有因为战火而有丝毫的改变,她的父亲和继母,依旧抽着大烟,弟弟受家庭气氛的影响,依旧荒废学业,游手好闲。

一个新的时代崛起,它就一定有很多新的人物,站在这个时代舞台上,那么张家是没有站上去的,他们家庭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个时代的步伐,不但是文化的步伐,也是经济的步伐,就是说他们家就没有一个男人能够跻身新的时代。

唯一与往日不同的是,这年夏天,张爱玲刚从圣玛丽亚女校毕业,为此,她的亲生母亲特地从英国回来,孩子的升学问题,成为这个家庭争论的焦点,也成为这个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张爱玲一直有一个海阔天空的梦想,就是说希望中学毕业后,去海外留学,像林语堂那样,但是关于学费这个问题,她的父亲始终很暧昧。他不大愿意女儿受这种西式教育,也可能跟她母亲有关,因为她母亲是一个很西化的人,也因为这种西化的思想教育,她父亲和母亲最后分道扬镳了。

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也出自晚清大族之家,张爱玲的外祖父,曾是曾国藩的部下,与李鸿章一起平定过太平天国运动,在南京的声望与地位极为显赫,这本是一段金童玉女般的家族联姻,不出意外,在这个显赫家族成长起来的张爱玲,也将成为名门闺秀,然而特殊的时代,并没有让这个家族的富贵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首先席卷而来的是年的五四运动,新文化的思潮,冲击着这个旧式家庭的女主人。

她之所以第一次出国,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张爱玲的父亲,在外面有相好,这是对她很大的刺激,因为她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在她父亲看来,因为在那个年代喝花酒是男人一个很正常的交际方式,当然喝花酒,喝得比较深的时候,会有两个相好,这在男人看来也非常正常。

受过五四新文化影响的黄素琼,终于无法忍受丈夫的纨绔作风,在张爱玲8岁那年,两人协议离婚了,从此张爱玲的童年被一劈为二,一半是父亲的家,一半是母亲的家,离婚后,张爱玲的母亲与姑姑以留学为名,结伴前往欧洲,8岁的张爱玲,被留在父亲家,从此她心也裂成两半,一半是旧式家庭阴郁不堪,一半是外面世界的阳光明媚。

张爱玲的笔下,她的父亲就是几个特点,第一无用,非常没有用处,比如说她的父亲一生就没做什么职业,短暂地做过一次翻译的职业,她父亲的英文还挺好的,但是在张爱玲看起来,她的父亲除了一天到晚的在房间背诵一下古代的奏章、古代的诗词,绕诗三叹,倒过来倒过去地背,在张爱玲看来,这样的人生一点用处都没有。

张爱玲与父亲之间的和平,终于在她17岁那年被打破。张爱玲提出想要到国外去留学,这个时候她父亲就非常地生气大怒。她父亲是不愿意给钱让她上大学,这一点张爱玲最终是看明白了,所以这是她最终决定去她母亲那的原因,她觉得跟着父亲反正也拿不到钱,不如跟着母亲。张爱玲被沪战的炮火声吵得睡不着觉,就跑去与母亲同住,这在父亲看来是一种明显的背叛,两周后,当张爱玲回到父亲家,等待她的将是一场毒打。父亲把张爱玲锁在楼下的一间空房子里,不许任何人和她见面交谈,还气势汹汹的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并吩咐门卫务必看紧,严禁她走出大门,一夜之间,张爱玲的人生彻底颠覆了,外面是沪战的炮火连绵,家里是变态的仇恨和虐待,这场幽禁持续了半年之久,这半年间,张爱玲一刻也没有停止她的出逃计划,在年的阳历年初的深夜,张爱玲终于逃离了这个曾经显赫却走向没落的家族。

非凡而痛苦的人生履历,让张爱玲不得不成长为一代旷世才女

投奔母亲的第二年,张爱玲一鸣惊人,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可惜日本侵华的炮火阻断了她远渡欧洲的行程,她只好转入香港大学,年的香港还没有卷入太平洋战争,中国大片领土沦陷,许多有条件的中国百姓逃往香港,短期的战时繁荣,笼罩着这座典型的殖民城市。香港大学坐落于半山腰,管理她们宿舍的是修道院天主教的僧尼,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富侨家庭,与他们相比,出身名门望族的张爱玲,却成为班里最穷的学生。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发奋读书,她自称,能够揣度每一位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样功课都能考第一名,但她为此为付出心痛的代价,港大三年,她放弃了写小说的嗜好,一位名为佛朗士的英国教授称,他教了十几年的书,从来没有给过像张爱玲那么高的分数,为此,他私人奖励了张爱玲一笔八百港币的奖学金,鼓励她下学期继续努力。

然而谁也难以预料,就是这港币导致了张爱玲对母亲的彻底绝望。

她的母亲来香港看她,看她的时候,她的母亲首先想第一个问题,教授给她这笔钱想干什么,这是她母亲想的第一件事情,张爱玲说,他只是因为我很热爱学习给我的,她母亲没说什么,结果她母亲拿着这个钱之后,出去打麻将给她输掉了,然后她母亲后来走了,走的时候也没有问过张爱玲,爱玲,你这学期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没问过,所以张爱玲就是说,当时《小团圆》有句话说,我觉得一条长长的路走在了尽头,也就是说,她和她母亲的关系到了尽头。

尽管有种种不如意,港大三年,依旧是张爱玲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她向往自由的天性得以发展,并且战时繁荣的香港为张爱玲观察人生戏剧,体味生命沉浮,提供了时代与社会背景,这将成为她日后小说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

此时的张爱玲并没有打算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尽管她已经为日后名震上海滩,做足准备,命运还需要再推她一把。她完成学业以后,她可能会寻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有没有一个文学家的张爱玲出现,都是个疑问,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张爱玲终究还是没能从香港大学顺利毕业,她大三那年,也就是年,香港沦陷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四万万中国人的命运,即便名门出身的张爱玲,也无法避免。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也导致张爱玲改变她的人生道路,她学业停止,她回到上海了,回到上海她就面临一个新的选择,她怎么办?她进圣约翰大学去继续求学。时隔4年,张爱玲再度坐在父亲家洋房的客厅,母亲靠不住,她只能再度希望父亲能为她提供圣约翰大学的学费。

这次与父亲的会面,仅有短短十几分钟,两人都没说上几句话,却最终迫使张爱玲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

张爱玲心高气傲,她爸爸替她付了一学期的学费,但是生活费她爸爸没付,还有下学期学费呢,所以后来她想一想,这不是长久之计。她就退学,圣约翰大学退学了,那退学以后她呆在家里,她已经是成年人,那么她的生活怎么办?她跟她姑姑生活在一起,她不可能让她姑姑来养活她,那么一个现实的很明显的选择,就是尝试卖文为生。当年从父亲那里逃离之后,张爱玲已经无法像那个跟她同样家世的女孩子一样寻个门当户对的夫家,穿着漂亮的衣服,过富足的少奶奶生活了,窘迫的生活,迫使她走上卖文为生的职业女性道路,只是谁都料想不到,此时深陷生存困局的张爱玲,不久将成为沦陷区上海最闪亮的文学新星。

那么她真正崭露头角是从香港回到上海以后,在上海就在这幢房子里面,这个常德公寓里面,她写了两本书,一本是《传奇》,一本是《流言》,一个小说集,一个散文集,这向本书都是在年出版的,出版了以后,奠定了她在上海文坛的地位。

文学评论家傅雷曾说,张爱玲小说的出现,是再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开出的奇葩,是文学界的奇迹。当时著名的作家,都离开上海走了,还有一些留在那的作家,是一个埋头写作,埋名写作的状态,像钱钟书在那,像傅雷也在,基本上还在郑振铎,都在那个地方,但是他们就不太,在外面发表作品,然后就是文化真空。

日本人统治的一个上海,日本人需要文化繁荣,证明我们不是侵略,证明我们是东亚共融,那在这种前提下就是说,我们肯定无法容纳那些左翼的作家,那些有民族情绪的作家,张爱玲作品正好不涉及政治,所以柯灵说,张爱玲在上海成名叫过了这村没有那店,有这个说法。

年是沦陷区上海的张爱玲,也是张爱玲一生中短暂而明亮的传奇岁月。然而,沦陷区特殊的文化环境,造就张爱玲的脱颖而出,也将把这个名门才女卷向无底的深渊。

高傲贵族,卑微爱人,张爱玲颇为惆怅的感情经历

年11月,一个阳光熙淡的下午,南京一家花园洋房的草坪上,一个中年男人正懒懒地躺在藤椅上翻看杂志,突然她坐直起来,紧紧盯着杂志上的一片小说《封锁》,作者署名张爱玲,没隔几日这位男子就登门拜访张爱玲,可惜未被接见,他只得留了张字条,本来未抱什么希望,不料第二天张爱玲却回电,答应回访。

此时的张爱玲文学事业已经达到巅峰时刻,而她的个人感情生活,却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名突然出现,名叫胡兰成的中年男人,将彻底改变她的生活轨迹。

无论是在当还是现在,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恋爱关系,都让有些人觉得匪夷所思,那么这胡兰成究竟是何许人也呢?对于世家出身的人来说,胡兰成既非名门,家中也无恆产,即便是在普通百姓看来,胡兰成依附汪伪政府,虽然担着宣传部副部长的名头,看似官运亨通,但是迟早都是要垮台的,这样的男人也绝非良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中年男人,却赢得了张爱玲的爱情,这场恋情,也成为了张爱玲一生当中异常重要的事件,并且影响着张爱玲后半生的人生轨迹。

自从年11月,胡兰成首次拜访张爱玲之后,二人关系迅速升温,当22岁从未谈过恋爱的张爱玲,遇到年长她14岁,阅历丰富的情场老手胡兰成,向来冷漠孤傲的张爱玲,毫无招架之力。张爱玲内心中她和她的姑姑,她的妈妈,她们平时聊天的时候,她们认为好男人,或优质的男人,是属于这种很有趣味的男人,会调情的,会逗女孩子欢心,就是男人越坏女孩越喜欢,就是这种坏男人,胡兰成恰恰是这样一个坏男人。

胡兰成追求张爱玲时,已经36岁,在南京有一妻一妾,以及数位情人,然而恋爱中的张爱玲,对此选择视而不见,她送了胡兰成一张自己的照片,后面留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胡兰成也比较符合他们这种家族女孩子找对象的标准,在这种家族女孩子找对象第一个标准,真正最大的保准就是能力,要有能力。年8月,胡兰成抛弃一妻一妾后,与张爱玲定下婚约,考虑到日后时局的变动,两人没有举行正式的仪式,只写婚书为定,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她和胡兰成的整个过程,她姑姑都看在眼里,她姑姑也很清楚,她姑姑有时候对她说,你是个要价高的女人,因为胡兰成经常带钱给她(张爱玲),胡兰成一箱一箱寄钞票过来给她,他只要见到就是说,他动心的女人,他都要想法弄到手,他是这样一个男人。

与胡兰成相恋到结为夫妇的两年间,也恰巧是张爱玲创作的黄金时期,《红玫瑰白玫瑰》等小说,以及十数篇散文均创作于此时期,其自编的舞台剧《倾城之恋》也开始公演,一时观者云集,风头无两,可惜此时距离日本战败仅剩一年的时间,两人所图的安稳,终究维系不了太长时间了。

转瞬历史的车轮行进至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了投降诏书,胡兰成在汉口街头骤然听到这则广播,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开始逃亡之旅,而被留在上海的张爱玲,将独自面临战后政府与民众对汉奸夫人的讨伐。

她被认为是女汉奸,这个事情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张爱玲就发现,用她的名字发表作品变得不方便,很多杂志面对她的投稿,有一点为难,她意识到这一点,她又开始转向写剧本,因为写剧本是幕后,它是靠演出,不是靠发表,靠演出,转向写剧本。

相对于政治舆论施加的压力,一路逃亡的胡兰成将给予张爱玲致命的打击,年2月,正值江南春寒料峭,久居上海的张爱玲出现在温州,她此行的目的是探望已经分别半年之久的丈夫胡兰成,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此时胡兰成身边居然又多了一个叫范秀美的女人。

胡兰成没介绍范秀美是谁,没介绍,那么当然张爱玲以她那时候有二十六七岁了,也能猜测出来,当然后来范秀美还怀着孩子,因为胡兰成没有钱,他叫范秀美到上海找张爱玲打胎,找张爱玲要钱打胎,你说这件事情对张爱玲有多大伤害,你说哪有这种事情,那我觉得张爱玲,这种女性也很特别,就是对一个人,对一个所爱的人,作势卑微,卑微到无以复加,她竟然拿着二两黄金给到这个范秀美,让她先打胎没说什么。

张爱玲知道,她与胡兰成的婚姻,终于走到尽头,但她还是隐忍到年,待胡兰成已经完全脱离险境,才寄了一份分手信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唯时以小吉故,不愿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随信还附了30万元钱,作为分手费,那是她新写的电视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的稿费。

胡兰成这件事情对她的刺激极大,她有一篇散文是这样说的,说她在阳台上看一下外面的风景,后来转身就进去,就梳头发,她边梳头发的时候,头发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这么一句。

年之后的张爱玲,变得沉默不语,留在身后的是曾经闪耀飞扬的如歌岁月,而即将面对的道路却是越发艰难,年,胡兰成在离开大陆之前,犹豫再三还是去了一趟他与张爱玲共同生活过的常德路公寓六楼,应声开门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张爱玲早已搬走,从此二人再未见过一面。

三年后,张爱玲从上海神秘出走。

张爱玲和她笔下的性描写

张爱玲笔下的性描写,如此浓墨重彩、艳炽动人,直白亮烈,毫无隐晦,实在是女中鬼魅,和其清冷孤洌的外表恰似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张爱玲实在不是一个无情的人,正是因为太有情了,才可以把自己撇清的如此干净凌落,让笔下的人物呼之欲出,欲望勃发,性在她的笔下就是性,或者是爱,再无其他的杂质,因此如晴空般的惊雷滚滚、皓白坦荡。

张爱玲的第一批小说,是发表于年到年期间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以及后期的《倾城之恋》《白玫瑰与红玫瑰》等篇章。

在《第一炉香》中,涉世未深、春慕年华的葛薇龙疯狂的爱上了浪荡子乔琪,这种爱不明就里,飞蛾扑火,哀绝到无法自拔,以葛薇龙那么事故的历练,仍然疑心自己疯了般的直堕下去,毫无回旋的可能。于是他们有了性,只是这部分关于性的描写不过是了了一句“当天晚上,果然有月光,乔琪趁着月光来,也是趁着月光走的”。草草潦潦,可供联想的空间不多。在这部分,张爱玲没有对这一双男女的性做浓墨重彩的勾描,或者她期待着这中间还是有爱的。

在葛薇龙经历了这一夜春宵之后,如女孩子一般傻傻的幻想里,的确有很多关于爱情的奢望。然而接踵而至的痛击迎面而来,同样的月光下,葛薇龙发现,乔琪在同一晚又寻了丫鬟睨儿,彻骨的寒冷和彻骨的愤怒,让葛薇龙的世界碎裂,第二日,她寻了丫鬟睨儿,一条湿淋淋的大毛巾扑面打过去。主仆俱损。

从此,那个带有少许天真的葛薇龙真的不在了,成了她姨妈手下一枚性的棋子,不是周旋于这个男人就是周旋于那个男人,想找到她不忠的把柄是再容易不过了。而她的姨妈,那个年华老去的妇人,如此老谋深算的利用葛薇龙,最终不过是寻找人世些许的爱与欲,在爱与欲中孜孜以求,玩索有得。他们两代的命运如此的相似,毫无转圜的余地。在这个被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女人要一点点东西,显得如此的褴褛可笑,而女人之间的欺诈利用更是如此的冰凉疯狂,毫无情谊。而结果,不过是为了男人,以及男权时代的女人的一点点情与爱的遐思的空间。

假如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在说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斗争的话,那么《倾城之恋》就是说男与女之间的一场博弈和较量了,实际上,在张爱玲所有的小说里,都免不了触及女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算计,无非是谁更在明面上而已。而像斯巴达勇士那样的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战斗,根本未曾有过。或者,这就是我们这个贫弱之国的悲哀,未曾有一个真正的男人,好像战士一样的宣扬着对女人的爱,因为如此,他们让女人也显得分外的苟且和鬼魅。

《倾城之恋》中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再登对不过了,只是所有明面的底色是两个精刮上算的世间男女的锱铢必较。他们都怕付出又渴望得到。一次次的试探、虚与委蛇,无不流待着长长的不甘以及空寂的回响。

然而投降的仍然是女人,她有什么办法,这个游戏一开始就注定她输了,她若没有一点爱这个男人怎么会有身体的幻想,这就是男女关系里最终极的惨烈,女人的阴道通向女人的爱。女人的性里永远有爱。

出走美国后,张爱玲遇到了真正对的人

刚到美国几个月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在异国生存的艰难。她只得求助于基金会。年2月13日这一天,她填写了一份申请书,是寄给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

一个月后,张爱玲出现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门口时,她的心涌上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是家的家。说白了,这是一个大型的文艺沙龙。

在文艺营,张爱玲除了自己在工作室里写作,就是读书,很少与其他营员交往。

一天下午她感到大厅里的人声比较热闹,她便驱使自己去大厅接触那些她不愿意但必须接触的人。经验告诉她,人越多的时候,她的内心就越安宁。

大厅里的确是人声鼎沸。靠窗的那一组的话题显然是最热闹的。她被这群人中的一人所吸引。这是一个年纪较大的白发长者。他的精神很有感染力,一看就知在人群中他是一个凝聚点,有几名气质不凡的艺术家正围着他,听他讲好莱坞的种种笑话。张爱玲在一边听着,也跟着他们的话题而微笑着。好像是一种感应一样,老人在讲到一句笑话后,便转过身来,他看了张爱玲一眼。张爱玲心中一动,她的脑子里就涌上了这样的句子:“这张脸好像写得很好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

张爱玲走近了赖雅。甫德南·赖雅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在还是孩子时,就能在各种庆典仪式上即兴赋诗。至少在20岁之前,就被认为是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有了这样的经历,加之赖雅本身的才华横溢,他便选择了自由撰稿人的生活。第一次婚姻结束后,赖雅从此只谈爱情,不谈婚姻。

生性浪漫的赖雅,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逍遥自在。他有一分钱,就花一分,全没想过以后的日子。赖雅的生活基本上就构成了这样的模式。他一有了较高的稿费,就去周游列国,去享受生活。等到稿费花完了,他再写小说、剧本、文章,反正他用不完的是他的才华。

他是一个难得的又有才华又待人仁义的人。张爱玲何等眼光,她并不了解赖雅这么多,赖雅也不是在女人面前吹嘘自己的人。但他们交谈了几次,就已经彼此满意。

赖雅先请爱玲到他的工作室参观,参观他手中的电影剧本,一些有意思但还没有成型的文章的开头。作为礼节,张爱玲也周到地邀请赖雅去她的工作室参观。这可以说是邀请他人来自己的密室了。张爱玲对此没有任何不安。

短短的几天,对张爱玲来说好像恍过了十几年。

她是幸运的,在茫茫人海里,能够找到一个大致相近的人。她愿意把自己交给一个虽不富有但有仁慈之心的人。这比富有更重要。更重要的是,他是聪明的。

张爱玲最后的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的张爱玲,再度声名日隆,她先是被台湾、香港承认,继而被改革开放之后的大陆认可,一时间张爱玲三个字成为了天才、神秘、高贵、爱情、传奇,三四十年代上海滩的代名词,但这一切早已与她本人无关,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间,她独自一人幽居美国,闭门不出不理外事,所有的邀请拜访一概拒绝,她唯一想去的地方是欧洲,那里有她少女时期未竞的梦想,可惜由于健康每况愈下,终究未能成行,年9月9号,张爱玲被发现病逝于洛杉矶西木区的公寓里,享年75岁,一代名门才女,就此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名媛往事高傲贵族,卑微爱人,文似罂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