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温度读申畅的作品有感臻品鉴藏
TUhjnbcbe - 2024/10/4 16:18:00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www.znlvye.com/

申畅|河南郑州人,现工作生活于广州。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职业画家,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外聘讲师。

饮早茶║cm×cm

温度

——读申畅的作品有感

文/周耀威

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典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历代画家们的“观察”,不管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基本上是画家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后找出其特点和自然规律,然后表现出来,所谓的“外师造化”、“度物象而取其真”就是如此。历史上名作巨制的产生,人物画如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嵩的《货郎图》,山水画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成的《读碑窠石图》、郭熙的《早春图》,花鸟画中的南北宋时期的大制作与各类折枝小品,无不是观察客观形体形象后“中得心源”而绘制出来。到了现代所提倡的艺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求的是艺术家必须到“生活”中去细致观察与品味,找到可以成为作品的题材和形象,这对当代的现实主义作品创作来说,本应该是正常的又必须是唯一的,因为只有通过深入生活中的观察,才会有灵感,才能找到创作素材,闭门造车的创作行为永远都是模仿别人。但可惜的是,现在大部分的所谓艺术采风都流于形式,大部分人扛着相机到乡下胡拍一通,连在现场写生也是应付性的,短时间内频繁地换地方根本就是走马观花,深入生活的写生采风可能变成变相的旅游和应酬活动,至于画,则是回家后再慢慢地对着照片P构图。不仅如此,就是连高等艺术院校的外出写生课程教学也出现大量的这种现象:面对着生动自然的景与物,同学们画着手机里的图片。自然景物被手机的程序合成为图片后,是静态的,是“冰冷”的;真实的客观形态却是动态的生动的有温度的。对于艺术家来说,善于观察动态的客观对象,就等于善于思考,形象的造型、色彩、神态、形态等等特征只有通过主动地观察和思考才能表现出来,才能变成有“情感”有“温度”的艺术形象。可惜的是,计算机的程序已经慢慢地代替了这一个有趣的创造过程,机器带来的方便让很多人产生依赖性,后遗症就是艺术作品的呈现索然无味,如同嚼蜡。

复兴之路║68cm×cm

在这个背景下,申畅的作品就显得很“另类”。据了解,申畅从小就喜欢长时间地观察小昆虫,她曾经说,小时候她看着地上的蚂蚁搬家,一看就几个小时,其乐无穷,这类别人认为很枯燥的事情她却乐在其中,这种性格,对她后来进行创作有潜移墨化的影响。如果说,她的本科作品《Thelittleworld》,是她对微观世界多年的观察积累和对微小生命的尊重的一种表达,那么,她的研究生作品《安逸》显示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态度,这张画她花了三年时间,为了这个构思前后在老茶馆呆了足足几个月,虽然刚开始是有猎奇的心态,但后来却是在寻找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我们在欣赏这张作品时,会被画面的各种细节、各种情景、各种神态、各种表情、各种器物所打动,这些细节的渲染就像交响乐的音符一样,通过各种乐器发出的轻重缓急声音组合成一段有节奏有情感的动人乐章:画面昏暗的老房子场境渲染衬托出雾气缭绕的水蒸气,里面除了一大群悠闲朴实的老人形象之外,还有各种质感的老壶、老瓷、老桌子、老凳子,有似乎可以闻到味道的老茶、老烟和老酒,作者以精妙的构思和巧妙的安排描绘出一张有浓烈生活气息的画面,品读该作品时很容易使我们产生出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就在此画中。

春山含雨却徘徊║90cm×60cm

申畅的用心使得她获得了荣誉,作品入选了年度国展并获了荣誉奖项。当我们认为她会满足的时候,她却认为,作品虽然完成了,总觉得画面少了一点什么,为了这一点“什么”她又去了老茶馆,然后再次拿起画笔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这是个磨练的过程,艺术创作的升华就是要不断地审视自己或者否定自己。几个月后,新作出来了,画面除了其他大的技术改动,还多了一片绿色,窗外的芭蕉树上的嫩绿色,这就是她所追寻的让画面活起来的“温度”,心中的“温度”,新的画面也有了新名字《饮早茶》,“早”意味着一天之始,温暖的绿色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意境。

“温度”的追求同样也出现在其他的作品,如《刘姥姥的面》,作品同样承载着申畅从小到大每逢过春节到姥姥家的亲情,姥姥双手拉制的面条,搭配着香浓的鸡汤,这就是年的味道,是一家团聚的味道。画面前景以宿墨勾勒出姥姥的双手,中景以没骨叠笔写出厨房的各种厨具,背景以灰色矿物颜料堆积出窗上的痕迹,宿墨的沉淀颗粒带出了沉甸甸的亲情,玻璃窗厚厚的痕迹肌理塑造含蓄地表达出这种亲情的“温度”,对“温度”的理解又一次成功地抒写在宣纸上。

诺邓写生1║65cm×33cm

实际上,“温度”的表达就是“情感”表达,成功的作品所呈现的就是“情感”的呈现,古代绘画要求的“托物言志”、“以物抒情”,画面的形象是艺术家情感的载体,郑板桥的竹子,徐渭的墨牡丹,八大的水墨荷花,徐悲鸿的鹰基本上都是艺术家情绪的外延和物化,笔墨形象带有强烈的抽象的情感寓意,这一切离不开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窗外之竹”(观察)到“胸中之竹”(思考)到“笔下之竹”(艺术形象),客观到主观,此物非此物已经是我物,这些半抽象的言辞更适合运用在申畅的山水花鸟的写生表现上,在贵州的雨中,她完成了有诗意的《春山含雨却徘徊》、《烟雨山居图》这一类的大场景写生绘制,小雨滴在宣纸上形成了一小团一小团的湿气,冲淡了墨点和线条的勾皴,一层层的墨色被小水滴晕开,产生了滋润朦胧的笔墨效果,深远的层山叠嶂的意境之趣逐渐显露出来,观看画面似乎闻到黔西北山区的温暖湿气的味道,随之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效果,这可能就是宗炳所说的“卧游”之意。具备着审美的眼睛去观察物象,才能发现旁人认为的微不足道的美,另一张《新生活》的写生就是如此,在苗族民居二楼,申畅以俯视的角度表现农家小院里随意停放的各式小车、洗菜的面盆、洗衣机、小椅子,画面组织似乎乱却不散,“乱”的处理大胆而有法度,表现出真实的农家生活气息,“不散”则凸显精心的安排,貌似漫不经心的描绘其实却是细致的组织经营,这一点,同样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才能表达出来,所谓的惜墨如金就是如此。有感而发的观察才能使作品有温度,她在云南偏远小村的路边小花的写生,运用淡淡的墨痕刻画了枝干和叶子的穿插关系,透亮的墨色轻轻地叠碰在一起描绘出花瓣的交错,墨分五色的搭配让小植物有了生动的空间感,她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些繁杂的生机勃发的微小物种,只有用心的观察才能发现小野花的生长气息,寥寥数笔使画面形象有了情感寄托的寓意。

诺邓写生2║65cm×33cm

“搜妙创真”,“搜”就是积累,就是长时间的观察与感悟,申畅的作品,以“澄怀观道”的态度对待创作的过程,这让她的画面少了“功名”的洗刷而显得明亮干净。专注于艺术道路的探索,虽然会有曲高和寡的感觉,但却是纯粹的,申畅可以游刃于山水、人物、花鸟之中,不受其中的界限影响,除了是因为她的能力和天赋之外,是她的“游于艺”的执着,作品中透着的温暖的人文情怀,就是她沉浸与此的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申畅还很年轻,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横屏欣赏效果更佳

烟雨山居图║cm×42cm侗寨写生║cm×45cm安逸║cm×97cm刘姥姥的面║cm×cm

图文来源于网络

主攻学术·挖掘新人·引领收藏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

秉承-传承书脉·艺品互联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度读申畅的作品有感臻品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