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不治之症患者如何迎接死亡家属如何抉择
TUhjnbcbe - 2024/9/17 15:40:00
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书名:《伪善的医疗》

作者:凯蒂·巴特勒著王以勤译

出版:海南出版社

———————CATHY爱阅读———————

明天与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所以,生命,当珍惜。在我们健康的时候,应该努力抛却心中的烦恼,活出精彩的样子!

人活于世,难免生老病死,虽然哀伤和悲痛,但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许,早练习如何迎接这些不好事情的到来,心理做好适当的准备,总会让打击小一点。在所有病症面前,不治之症,一直是困扰我们最多的问题,这是目前医学难以攻克的难关。老年人所面临的大概率的中风、老年痴呆、糖尿病、癌症等老年病更是屡见不鲜。不幸遇上,会给整个家庭蒙上阴影。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凯蒂·巴特勒写的关于自己父母晚年生病到离开的纪实文学。作者描述了医学和社会医疗体系的发展、药物和手术器械的应用,以及是否过度医疗导致病人更更加痛苦的问题,同时探讨亲子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养老和社会关爱问题,中间穿插着道德与法律的评判。作为记者,作者深入研究了大量书籍和资料,走访了诸多相关人员,给这本书增添了很多客观素材,读起来非常贴近生活,其中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思考也非常深刻。当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面对与作者相似的问题时,采取的应对方法也会是不同的,至于对错,可能只有自己能够评判。

年,作者79岁的父亲突然中风,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为父亲安装了可以延长寿命的心脏起搏器。从此,风趣儒雅的大学教授慢慢地痛苦地变为失去一切行为能力和心智的人。老母亲作为唯一的看护人,在照顾父亲的路上不堪重负,身体和精神也被拖垮,无奈要求女儿想办法关闭心脏起搏器的开关,因为如果不主动关闭,它至少还能再走5年。这对于父亲、母亲还有作者自己都将是无尽的折磨。

作为无意识的父亲,要遭受病痛的折磨,仅仅维持呼吸是否有意义?

作为母亲,因为不眠不休的长期护工之路,她每况日下的身体和精神,是否能够继续承担?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对于父亲巨大的医疗和康复费用从何获得?

作者和母亲最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合法地找人关掉了父亲的心脏起搏器,痛苦地任凭父亲自然离开。这是冷酷的,很多人想必无法做出这么艰难的抉择,但又是能够让人理解的。

最后,母亲也于84岁因为心脏病不幸离开,她最终都没有选择手术,母亲从医生手中夺回了生命的主导权,她从支离破碎的医疗体系中夺回了自己的道德权利,勇敢而坚定地直面死亡。

书中提到,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花费的医疗费是最多的。由于经济利益趋势,医院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患者家属对医学的无知、畏惧与希望也成为了诱因。但是,这样对病人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手术费用更是占比最大,而且手术有风险,手术伤口和并发症会导致病人极其痛苦。这时候,考验的就是家属,痛苦的抉择要由家属来完成。

谓生时,生外无物

谓灭时,灭外无物

是故生来但生,灭来使向灭,无厌无怨。

13世纪复兴日本禅宗的佛学大师永平道元曾如此描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修好生死这门必修课。

#9月打卡挑战赛#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治之症患者如何迎接死亡家属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