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想结束这一切》,刚刚这两个多小时我的情境到底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是我观赏完这部电影的第一时间思绪,这部电影应该要耗尽脑汁思考,或是该放下一切什么都不想。
在介绍《我想结束这一切》前,你必须务必、一定要认识导演查理·考夫曼的创作作品,才会更加享受观赏电影的过程。
查理·考夫曼的作品执迷于以超现实工法剖析人类的心理状态,如他过去的作品《傀儡人生》、《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纽约提喻法》等都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一直以来作品都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闻名,他善于颠覆传统的叙事模式,用角色的思想来推动剧情进展,让他们在虚实不明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反映出社会的真实样貌,而这种意识流的叙事展现便是这次《我想结束这一切》最吸引人的地方。
其实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故事:一场暴风雪的夜晚,一位女人跟新交往的男友去拜访男方父母的故事,而这趟过程因为糟糕的天气而充满危险。我说这只是“表面上”,熟悉考夫曼的观众都会知道他的作品绝对不仅仅只有“表面上”。
考夫曼不算是一个多产的创作者,但他的作品都有着相当一贯的脉络主题,从年让他树立影坛地位与创作风格的《傀儡人生》中,一群骗子、妄想者进入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意识之中。
考夫曼探索着哲学、心理、情感、情绪上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他的作品从此不停地询问,我们究竟是不是真实的?还是我们的存在不过是他人欲望投射的产物?又或是存在本身即是一种自恋行为的展现?在考夫曼接下来的几部作品《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失常》、以及《我想结束这一切》,这些问题激化成对于异性恋情的思考,男人或是女人都时常将眼前的异性形象所模糊化,带有种幽默、诡异、忧伤、性感、毒性和甜美。
《我想结束这一切》主线故事就是在大雪纷飞的公路上展开,由杰西·巴克利饰演的女主角与男朋友杰克连夜开车拜访他住在乡下农庄的父母,然而这段本来看似能拉近两人之间距离的公路旅程却变得异常沉闷,不仅才刚跟杰克交往没多久的女主角突然对他感觉像是认识很久般熟悉,缺少男女朋友之间的强烈火花,在两人断断续续聊天的过程中,她内心也逐渐产生一股说不出的怪异感。
只是《我想结束这一切》这种尴尬疏离并没有因为她们抵达杰克老家而消失,从听杰克介绍农庄里的设施与饲养的动物,到进入家门之后,里头看似平凡无奇的摆设,跟杰克父母在餐桌上怪异的互动对话,反倒让整体不协调的诡谲氛围随之迅速提升。
除了使得原本就对这段关系充满挣扎的女主角内心感到更加不对劲,也不禁让观众好奇这背后到底藏有什么秘密?《我想结束这一切》整部电影到底又在讲什么东西?这是今天我想探讨的。
我非常喜欢《我想结束这一切》在杰克老家那段现在与未来的时空不断交杂错置的桥段,不禁让我想起今年另一部神奇的电影《坐火车旅行》,里头每位角色之间的关系与每段故事所呈现的事件看似错综复杂。
但却隐约又有股强韧的连结把它们串在一起的感觉,就好像导演查理考夫曼试图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讲述一个相同概念一样,我想作为一部悬疑惊悚片,这种如此格格不入却又无法跟他人解释,需要自己亲身感受的微妙不适应感,正是《我想结束这一切》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
我想大多数人在观赏《我想结束这一切》这部电影时,不是误以为故事会像《逃出绝命镇》、《救命解药》那样朝着女主角发现乡村小屋隐藏黑暗面的方向发展,就是看着女主角跟男友杰克的关系逐渐陷入一个无止尽的循环,很自然地认为电影谈论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但事实上《我想结束这一切》却不仅仅只有如此,就如片中女主角内心不管怎样都挥之不去的想法“我想结束这一切”,电影探讨的其实是人们对自身现在、未来,以及这整个世界的排斥和恐惧。
以上这些感觉,打从《我想结束这一切》一开始便充斥在电影之中,考夫曼让观众很快便进入这些感觉之中,但我们始终无法理解背后原理,对于画面上进行的一切更是一知半解,我们此时才隐约臆测。
或许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位叫露西的女人脑海中,她与男友杰克正在一趟旅程上,两人刚交往不久,但此时露西已经萌生了分手的念头,然而我们无法得知杰克是怎么看待他们的恋情。
这趟前往乡下老家的旅程,便已经开始揭示考夫曼为《我想结束这一切》注入的庞大野心,融入了些大卫·林奇式的风格,犹如梦境交织于现实与虚幻之间。
考夫曼的作品多半时候聚焦于性情“连接”,即便在电影之中恐怕根本没有连接这回事,诚如电影开头不久有一句台词说道“其余的动物都活在当下,仅有人类无法做到。
《我想结束这一切》是关于人类与人类之间的连接,希望的连接、喜悦的连接、时间的连接,而我敢打包票,读到这里的你,已经搞不懂我到底在写什么了。
我们再来重新检视《我想结束这一切》,巴克利饰演的这位女人其实没有个名字,她的名字在电影之中更改了好几次:一下叫伊冯、一下叫露西,她的背景与职业也被转换了好几次:一下是学生、一下是服务生、一下又是画家。观众真的无从得知她到底是谁。
反正《我想结束这一切》以她的叙事主题作为开场,她重复提到“Imthinkingofendingthings”,但所谓的“结束”到底是什么意思?会是自杀吗?
考夫曼的剧本引用许多叙事外的引述,包括以自杀告别人世的伟大作家戴维·福斯特·华莱士,以及经典的女性电影《电影权势下的女人》,片中的女主角试图自杀。
还是有可能她指的是其他形式的结束:结束她与男友杰克的恋情?结束她看待世界的方式?或是后设一些,结束这部电影的叙事?
这些都还不是最让人摸不着头绪的部分,当女主角正在述说故事时,我们一开始以为的画外音旁白,却开始与一位高中校园的清洁工产生交错,让观众引发一种清洁工与这对情侣有所连接的错觉,背后原因是什么?
他们之间相识吗?清洁工有参与情侣之间的故事吗?
在车上的旅程中,电影开始为女主角铺上一层面纱,她前一秒说自己不喜欢诗词,却在下一刻朗诵自己创作的优美诗句,另外她身上的大衣原先是粉红色的,却突然变成蓝色。
在《我想结束这一切》许多精心设计的故弄玄虚背后,导演查理考夫曼想讲的是关于人性,或者说是关于团体的故事。
就如同我曾在《信条》影评里提及若片中主角没有特定的名字,那他必定是一位比较神秘或具有特别意义的角色,正是如此,从撰写神经学论文的研究生、钻研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风景画家、餐厅服务生,诗文作家,到露西、露易莎、艾米斯等各种人们对她的称呼,究竟《我想结束这一切》这位有着众多职业和名字的女主角真实身份是谁?又或者想传达怎样的讯息?
就我个人的理解,她其实是男朋友杰克根据自己年轻时在酒吧无法鼓起勇气搭讪的女孩所分裂出来的另外一个人格,或者说是他内心一直以来追求与向往样貌的映射。
其中最明显的线索就是杰克家中挂着女主角儿时的照片、杰克儿时房间里有她写的诗词,还有地下室放着她曾存手机里上面属名为杰克的画作,这些原因不应该在那个家里出现的东西,都是《我想结束这一切》女主角跟杰克是同一个人的直接暗示。
而根据这个概念出发,那位导演在片中不断让我们看见,但却从来都没告诉观众他真实身份的肥胖老头同样也是如此。
随着剧情的进展,对《我想结束这一切》故事逻辑的概念逐渐清晰,我们似乎能够发现无论是片中电视里播着被炒鱿鱼的女服务生跟男友的爱情故事、女主角跟杰克在大雪中回程时她脸在一个镜头里的瞬间变换。
两人来到杰克就读高中之后,杰克那双握着方向盘的手却变得满是皱纹,或者女主角在地下室洗衣机里看到的清洁工作服。
《我想结束这一切》都不断以女主角所经历的旅程是多重人格的互相感染影响,来告诉观众其实这位神秘老头(年老的杰克)才是整部电影的主角。
《我想结束这一切》就是利用这段公路旅行来带出老杰克这些年来无趣、孤独、无依无靠的人生,看着校园里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学生,对比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状态,让现在身为清洁工的老杰克对于丰富且精彩生活的向往,引发他内心女主角跟年轻杰克两种人格互相对话、对抗的妄想。
然而就如同女主角在车上念着讲述“回家很孤单”的诗《骨狗》,让杰克觉得这是为他而撰写的作品,《我想结束这一切》整部电影以大量的讨论对话、哲学思辨和象征隐喻,讲述对于现实人生与社会现状的体悟,在某种程度上,片中反映的状态不也是许多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我想结束这一切》很巧妙地把人们在家庭、校园、恋爱、工作、退休等阶段所遭受的挫折延伸到对整个世界与现实人生的失望与绝望。
那头因为无人照料而肚子长满蛆虫的猪,是老杰克对自己人生没能获得他人关爱的投射,就如同他试图以勤奋对抗平庸却毫无作用,我们总是费尽心思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与认同,为自己人生带来一点成就。
但无奈的是,只有选择自杀的那一刻,才是平凡的我们能有机会被世界看见的时候。
人们觉得未来会变好是真的发自内心这样认为?或者只是因为知道情况无法改变,知道自己终将一死,所以才创造出这虚无飘渺的希望?《我想结束这一切》以女主角一席话为电影建立非常明确的核心: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在时间洪流中前进,但事实上完全相反,是时间有如冷风般从我们身边流逝,让我们逐渐干燥凋零。”
就是这样一个无法改变、找不到出口的世界,才让人们不相信一切的正面事物,产生所有美好都只是谎言的想法。
因此《我想结束这一切》电影结局看似让人难以理解,但从最后一幕那辆被厚厚积雪覆盖的车来看,脱光衣服的老杰克其实并没有跟随着那头猪离开暴风雪里的车子,而是在脑内犹如梦境般,为台下他所有妄想出来的人格完成一段专属于自己的表演后,结束了他就像那两头被冰冻的小羊一样,没有任何人在乎或注意到他死在车里的生命。
从人们踏进婚姻,往人生下个阶段前进的必经过程出发,《我想结束这一切》透过女主角的这个人格的视角,让观众深刻体会杰克的成长环境与他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并借此反映我们从前总是对未来有许多美好憧憬,但最后却是极为无趣且平凡的人生。
到头来,许多人都试图在这世界上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但很多时候这不是稍纵即逝,就是从来都不存在,电影以《我想结束这一切》作为片名,直接点出所有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这充满绝望感的作品里是再适合不过。
这种焦虑感在车程之中节节升高,摄影师卢卡斯·扎尔设计的4:3画面比例,迫使观众更加专注于景框之中、以及未出现在景框的事物,考夫曼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度挥洒,画面有时从车外拍摄女主角与杰克,让两人的神情与交谈声音消逝、模糊于风雪之中。
对观众施加更加紧绷的焦虑症状。而这种焦虑在两人终于抵达老家后更加激烈,一开始杰克不太想进入屋内,坚持带着女主角到房屋周边闲晃(别忘记此刻正下着暴风雪)。
进入屋内后,杰克的父母花了简直是一辈子才下楼迎接,仿佛事前不知道两人要来拜访(但明明是父母邀请的,母亲还站在二楼窗前对着刚抵达的两人挥手)。
好不容易父母终于从二楼走下来,两人相当热情地迎接女主角与杰克,似乎过度热情到了有些诡异,他们追问这对小情侣相遇的故事,但杰克在交谈过程始终有些不自在,甚至是焦虑。
而真正奇异的事情此时才开始发生,杰克的父母每出现在另一房间,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一瞬间年轻、一瞬间年迈、一瞬间步向死亡,观众就在这一个暴风雪的夜晚,见证了父母两人数十载的人生。
女主角与杰克之后踏上回家的路程,而这趟风雪中的归途,再次将《我想结束这一切》领至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方向。
考夫曼的改编作品向来是影史奇观,这回改编自年加拿大作家伊恩·里德同名小说的《我想结束这一切》也不是例外,为这部极为私密的小说,添增了些哲学性、类型元素,当然还有考夫曼如印记般的存在焦虑。
《我想结束这一切》令人感到紧绷悬疑,来自于观众实在无法知会电影到底会走向何方,也来自于其镜头语言、莫莉·休斯细节逼人的美术设计、杰伊·韦德利犹如迷魂曲般的配乐,一步一步将观众诱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未知领域。
我们的女主角多半时刻也跟我们一样,对眼前发生的事充满疑惑、好奇,甚至有时感到恐惧,但她到底为何会有如此的情绪?观众是否该将我们的情绪投射在她身上?我们是否该信任这位女主角?有没有可能她同时也在欺骗观众?
与其说是欺骗,不如说她在隐藏自己真正的思绪,她的内心独白与对白台词有时听起来很像是引用他人的语句,而非内心的想法,至少杰克有时会在旁,点出她引用了奥斯卡·王尔德或是戴维·福斯特·华莱士的名言。
两人还因此针对《BabyItsColdOutside》这首经典老歌是否带有强烈讯息展开辩论、最恶名昭彰的法西斯统治者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是否对义大利铁路现代化有贡献。
在这些看似永无止尽、毫无结论的争论中,观众多少会慢慢感受到杰克与女主角在恋情之中的主从关系,谁才是这段恋情的主宰者。
《我想结束这一切》的后半段发生在一段犹如恶梦一般的暴风雪之中,两人驾车载回家的路上,汽车移动着,但在画面中却让我们产生一种两人始终被黏在原地的错觉。
一段出其不意的芭蕾舞段落、对罗伯特·泽米吉斯作品讽刺性的影射、《美丽心灵》结尾的诡谲重现,《我想结束这一切》透过这一连串毫无来由、无法以理性解释的组合,这是一种我无法用文字描绘的感觉,有点黑暗、有些寂寞。
还有种仿佛我们此时被考夫曼在手上操纵的不安,好像我们的身体、心理、情绪、思绪当下都不属于我们的。而这些抽象虚拟的感觉,却也呼应着电影紧紧扣合的存在焦虑。
《我想结束这一切》有着超乎想像的感染力,尽管其叙事朝着不合理的方向急速奔驰而去,观众仍会全心投入故事之中,然后被一些我们实在不知道如何解释的画面打动得鸡皮疙瘩满地。
考夫曼的叙事美学本来就从未简单、从未以偷懒的方式传递他的讯息,放送着寂寞空虚、存在与否的讯号。
到头来,我们实在也很难解释这部电影、无法定位、甚至揣测考夫曼的创作思维,可是换个角度想,是谁能为电影赋予意义?
是谁将自己内心的经验与情感投射在角色之中?这些都不会是故事中的角色,而是我们观众自己,我们才是真正在现实世界生存的人物。
我们才是在那头死命想解读电影的存在,然而我们无法结束这一切,没有东西有结束的时刻,即使是那种“想结束这一切”的想法,都会是个全新的开始。
此时我已经百分之百有把握,读到这里的你已经彻底混乱了,《我想结束这一切》正如考夫曼所有的作品,需要反复几次重新观赏,去欣赏考夫曼如何神乎其技地为其对白添增层次。
从极其繁复的叙事中挖掘符号,让自己进入一个你绝不曾体会、拥有的感受。到头来,考夫曼的作品都是关于爱、关于连接、关于年迈、关于时间、关于自我认同,关于人类生来执着的一切执念,关于哲学家与艺术家数千年来深深着迷的主题,关于存于我们基因之中的本性等等。
《我想结束这一切》不会是一部可以轻易开始观赏、不是一部可以轻易放下的电影,精巧、诡异、恐惧、非凡、考夫曼主义......
或许写到此时的我,也该结束这一切。
整体而言,虽然我没有读过伊恩·里德的原著小说,但导演查理考夫曼确实再度以《我想结束这一切》颠覆创作者讲述一个故事,或者观众欣赏、理解一部电影的模式。
片中我们看似过目即忘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导演精心的安排且暗藏着丰富的哲理,当然《我想结束这一切》无疑是一部负能量满满的悲剧作品。
但在这黑暗、让人感到绝望的故事背后,电影所带给我的强烈共鸣,也不禁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来的人生与未来应该前进的方向,不见棺材不掉泪是人类的劣根性,反正都终将一死,失败之后再结束这一切好像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