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领导的批评,放弃刚刚入职两个月的工作。
在期末开考前,因为焦虑而无节制的玩游戏。
当被朋友说中,我们会坚称朋友所说的不是对的。
工作中一次糟心的任务,学习中难以达成的目标,生活一次不愉快的对话……
面对这些,不过是你为痛苦而开启的逃离模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埋藏着许多的想法和感受。它们不是太过痛苦而令我们无法承受,就是与我们的道德和价值观互为冲突,有损我们的外在形象。所以,当我们遇到痛苦或者冲突时,会下意识的逃避,这一切都“心理防御机制”在发挥着作用。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19世纪90年代,弗洛伊德开始在他的著作《对歇斯底里的研究》中提到心理防御的概念。经过多年的研究,迄今为止最精炼最准确的释义来自英国心理分析学家唐纳德·梅尔泽的观点是:就其本质而言,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这个观点更易于将防御机制与我们个人经验联系上,我们内心都存在着不愿面对痛苦的渴望,我们也都知道当直面真相会让自己很受伤或无法承受时我们有多容易选择自我欺骗。
防御机制具有两面性。当我们面对一些不堪重负的困难时,防御机制会帮我们幸免于难,帮助我们以暂时麻痹自我的方式帮助我们挨过痛苦。其实暂时的逃避为我们争取的其实是一个缓冲和过渡的时间,问题和痛苦我们迟早都要面对。当防御机制太过于严重或根深蒂固时,反而会阻止我们直面问题,而造成很大的负面干扰,我们会逃避现实,逃避内心真实的感受。
我们该如何解除过于严重不恰当心理防御机制。
以下十种是心理学家归纳出来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与否认压抑
是所有防御机制的基本原则,凡是进入潜意识的都是在意识中受到压抑的对象。
人在受挫后,不是把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而是将其隐秘或不愿承认。压抑能够暂时减轻焦虑的情绪,但不是完全消失,持续的压抑会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起来,在一些重要事情上拖后腿,抱怨,不合作等。
否认
每当我们否认的时候,无论否认事实还是感受,其实我们都是否认自己的意识。这个防御机制,也会会否认我们自己知道的事实,例如,当自己亲人发生意外的时候,我们会很长时间拒绝相信这个事实。否认的目的是把自己不愉快或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加以否认,来逃避事情所带来的痛苦。
转移与反向形成转移
指的是某事或某人引发我们某种感受,但我们无法将其发生在其对象上,而导向了并非引发这种感受的兑对象上。防御机制不像否认防御,将我们的感受完全从意识中摒除。夜半时分,一位新妈妈一次又一次被婴儿的饥饿哭声吵醒,而自己的丈夫却在旁边呼呼大睡。此时,她本事对自己的孩子有怨言,最后发泄在丈夫的身上。新妈妈通常反会拿爸爸做替罪羊。这便是阐释转移的另一个完美事例。
反向形成此防御机制是将一种无法接受的感觉或冲动转变为完全相反的行为。有自欺欺人的即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和他内心真正的想法完全相反。譬如,我们心里喜欢一个人,但常常会表现出异常的冷淡;明明内心讨厌某些人,但又对此人热情关心。
分裂相比其他一些防御,分裂也是最难自我觉察的一个。
分裂的表现是将事情置于好坏两个极端,以非黑即白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他们会将问题分成两个对立面,当认同一边,就会排斥另一边。生活中你应该会遇到过这种人,在争论某件事的时候,他为了证明他所说的就是对的,而你认为的就是错的,否则不会就此摆休。
理想化理想化是指将某事或人提升到完美的状态。这种态度,不切实际的歪曲和美化,最后走向破灭。再熟悉不过的例子就是爱情了。当恋爱开始的时候,各种浪漫各种幸福感,看着自己的对象,认为他(她)是天底下最帅(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慢慢的看清楚对方的真正面目,这种理想化的状态会逐渐的打破。若这种幻想太过严重,最后可能导致分手。
投射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投射与转移不同的是投射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导向到别人身上。一个自闭的人,别人无意多看他一眼,就会以为别人在嘲笑或鄙视他。患有妄想强迫症的人,多是采用此机制。
控制一些所谓有“洁癖”的人通过强力控制他所在的外部环境,以此规避在大千世界里的焦虑情绪,让内心得到些许的慰藉。但当控制过了头,就会出现扭曲,陷入固化的生活状态,麻木而无趣,在甚至导致身边的人烦扰不已。
思考思考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三思而后行就是教导我们思考之后再行动,可以让我们避免痛苦与懊悔。但当我们为某件事或某个问题而将思绪纠缠不休,这种思考就像折磨,在这些情况下,思考便成了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
羞耻防御羞耻感是内在缺陷的核心。当我们认为自己有缺陷时,羞耻感便如影而至。有羞耻感的人,通常会自恋的防御模式。他们会费劲心思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一引起别人的羡慕和妒忌,但当达不到标准的时候,他们便会攻击自己,自我憎恨,十分蛮横地否定自己。他们只能想到两种可能性:自卑有缺陷的真实自我与渴望成为的理想自我。总之,要么美,要么丑;要么聪明,要么愚蠢。
如何解除无意的心理防御机制
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都是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作用,通过它们,我们得以暂时逃避痛苦。但长期以此,会对我们有不良的影响。我们该如何解除心理防御机制?
警觉如今我们的生活充斥着无形无色的干扰,我们总是忙碌无比,却从没真正审视过内心。
我们需要保持警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