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王阳明精神空虚,比物质匮乏更可怕
TUhjnbcbe - 2024/5/10 16:41:00

若将世界比作波涛汹涌的大海,那人类就是行驶在大海中的小船只。

随着船只不断地行驶,抵达海中央时,心就如同前方灯塔的模样。

即使大海波涛汹涌,只要灯塔依旧照亮,船就会继续行驶,直至抵达彼岸!

1

做人无愧于心,做事光明磊落

世间人人都有欲望,但切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当你在追求自己的物质生活时,万万不能迷失自我,一定要无愧于心、光明磊落。

一个人不能丢掉底线,更不能失去良心!

晚清时有一位著名商人,名叫胡雪岩。曾经有一次,家道中落的一位商人前来求助胡雪岩,请求他收购自己的店铺,来换取一些周转资金。

胡雪岩派人打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知道此人所言属实,便借给他一笔周转资金,还承诺此人的店铺只是暂时由他掌管,待这个人有一定的资金能力以后再来找他赎回店铺。

当时胡雪岩的伙计们都很费解,为什么这么一个好的赚钱机会胡雪岩不抓住呢?商人不都是比较注重利益的吗?

胡雪岩解释说:“我曾经也遇到过难处,当时别人并未为难,反而对我雪中送炭。因此我这样做既能交到朋友,又对得起良心,何乐而不为呢?”

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王阳明

人追求物质很正常,谁都希望日子过得舒心快乐。只要能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沿正道去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就能避开世俗中的诱惑,保持自己最本真的初心。

所谓“清心寡欲”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时刻清除自己内心的杂念,不被欲望所驱使,否则沦为欲望的奴隶就很可悲了!

若你是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路上,违背自己的良心,竟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那么即使你最终成为富豪,那你也会一辈子因受良心的谴责而不得安宁!

2

物质再匮乏,也不如精神空虚可怕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作的《陋室铭》中提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其实名与利对我们来说都是身外之物,当我们在追求物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家有广厦万间,睡觉却只需三尺;家有美味佳肴,吃饭却只有三餐。

一个人物质生活足够丰富的时候,并不一定活得开心,但若是他的精神生活足够丰富时,那他就会活得很踏实,很开心!

只追求名利之事的人,渐渐就会成为“墙头草”,当风雨来临时,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就会被立刻击溃的。

人这一生,要学会看淡名利,这些身外之物皆是浮云。与其拼了命地去追求物欲,倒不如充实自我,这样才能更加强大,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世间的风风雨雨。

王阳明出身富贵之家,从小并未受苦,在步入仕途之后,经历了一些波折,因直言上书而被贬龙场,但这在他看来并无大碍。

即使没有锦衣玉食,还有诗书可以饱腹,精神的充实远比物质更重要!

王阳明在临终前说了的那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很好地诠释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区别。

一个人的富有不是外在,而是内心。当他不攀比、不骄躁,切实过好自己的生活,过好当下,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富有。

3

生而为人,要懂得知足常乐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老天爷分给每个人同样是一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24个小时,谁都不会多也不会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必定会打开一扇窗。因此懂得知足的人生,才是快乐、幸福的!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王阳明

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当你得到金钱的时候,又想要名利;当你得到名利的时候,又想要得到更大的权,总之就是在不断地追求这些身外之物,这样人只会活得越来越累。

王阳明懂得“知足”的乐趣。他被贬期间,即使生活环境恶劣,当地乡民不友好,他依旧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静静地读书思考,来研究自己的道。

当王阳明心学开始推行时,遇到了很多阻碍,人们都认为这是“异灵学说”,很排斥他,还四处散播谣言诋毁他,但王阳明并未放弃,反而四处讲学,最终将心学发扬光大。

越努力,越幸运;越付出,越拥有。懂得知足的人,才会一直快乐下去!

人生路漫漫,诱惑总不断,但人生又很苦短,若是走错了一小步,那就会步步错,最终无法挽救。

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梭时,一定得带上自己的良知之火、精神之树还有知足之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阳明精神空虚,比物质匮乏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