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拖延症不是慢性子,强纠打骂不奏效父母试
TUhjnbcbe - 2024/5/1 16:19: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药 https://m.39.net/pf/a_4633653.html

说到拖延症大家可能会想到慢性子,但两者并不一样,前者在众人眼里俨然一个“贬义词”。虽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病症,但是它着实让非常多的人束手无策。

不仅是孩子,连成人也不能幸免,所以不仅社交论坛上有在讨论如何克服,甚至还有人专门出版了克服拖延症的书籍。想要克服拖延症需要运用智慧,而不是像我的一位朋友一样采用打骂的方式。

我的这位朋友做任何事都是雷厉风行的,但是她女儿的行事方式却和她截然相反,用我朋友的话说就是“老婆婆纺线——拖拖拉拉”。

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多,但每天都要写到九点多,小孩子有的是时间,大人们却没有“闲情逸致”陪着她。

在没上学之前她还以为她女儿是慢性子,直到全程目睹她女儿写作业的过程,才发现根本就是有拖延症,为此没少打骂她女儿,但是这种不“聪明”的方法显然收效甚微。

拖延症≠慢性子

有的人早上一起来,刷牙、洗脸、吃早饭速度飞快,马上就能够出门上班;而慢性子的人每一步都是慢条斯理的,用得时间非常久。

但是对于慢性子的人来说,刷牙、洗脸、吃早饭这其中的每一步他们都是在很认真、仔细的执行的,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虽然整个过程耗时的确也挺长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性子的人有自己的节奏,他们是出于悠闲、仔细等目的去执行的,非常地专注,不会三心二意;也因此,他们不会在意他人的评价、催促,心态甚是平和。

虽然从耗费的时间上来看,拖延症的人做事情也很慢,但是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不专注,需要人时时刻刻的“推一把”才能“前进”,一旦他人催促、评价、责备,就会变得暴躁、不耐烦,或者会因为自己的不专注而自责。那么为什么会“患有”拖延症呢?

这些情况导致孩子拖延

第一,不够专注

俗话说:“成功始于专注,专注在于当下”,慢性子之所以不会像拖延症一样被大家“笔诛口伐”、之所以能够做成事,就是因为慢性子的人做事专注,也因为专注更仔细、心态更平和,从而离成功更近。而很多“患有”拖延症的人却因为不专注,常常神游天外,导致做事、学习都事倍功半,结果碌碌无为。

第二,内容无趣

对于小孩子来说,新鲜有趣的事情才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很多的儿童课程设置得都非常有趣味,旨在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知识感兴趣,通过兴趣驱动自我专注的学习。如果家长们不管孩子的心性而让他们学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的话,自然在学的过程中就会让他们被拖延症盯上变得拖拖拉拉了。

第三,任务太难

在孩子的学习上,很多家长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孩子还没有到学习某种知识的年龄,就强行让孩子去学习;面对超出自身接受能力的内容,他们自然会“患上”拖延症。

甚至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还会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所谓“慢一点就是快一点”,家长们在安排任务时还是要切实参照孩子的实际情况的。

第四,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并不能完全的说是一个缺点,但是如果在事情还没有开始做之前,就因为想要事事完美或者恐惧失败从而迟迟没有行动,那么它就是一个缺点了。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就会一拖再拖从而“患上”拖延症了。

如何帮孩子摆脱拖延症?

第一,善用“舒尔特方格”

善用“舒尔特方格”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从而更“聪明”地摆脱拖延症。看名字,舒尔特方格训练法似乎很难,但是实际上它非常易于操作。

先把一张正方形的卡纸分成25个方格。然后在这些方格内随意、不重复的填写25个数字,接着让孩子按照1到25的数字排列顺序依次指出每个数字在卡片上的位置并大声读出来。

如果耗费的时间越少,那么说明专注程度越高。为了避免孩子习惯某种排列方式,可以在每一次的训练中变换数的位置。

马克·吐温也曾经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

也许一开始速度不快,但是反复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肯定能够得到提升,进而在其他的事情上也能够做到一心一意,以此逐渐摆脱拖延症。

第二,布置有趣合适的任务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家长们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标准想当然的给孩子布置不适合他们的任务。比如说让他们学习超出他们认知程度的内容,又比如说不能够结合他们当下的心理特点而给他们布置枯燥乏味的任务等等。

要知道“欲速则不达”、“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想要更好地培养孩子,家长们可以咨询学校的老师或者专家,又或者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从而给孩子们安排他们能够接受且喜欢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让孩子们会学习、爱学习!

第三、摆脱完美主义倾向

拥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会因为害怕自己不完美、自己做的不够好从而用拖延症来面对各种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摆脱对失败的恐惧、对完美的追求才可以彻底摆脱拖延症。

家长们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孩子学会接纳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都有缺点,我们无法在没有拥有足够经验的情况下就做到面面俱到。

而且人是可以不断成长的,我们可以不断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错误的行为和观念从而及时改正。接纳自我加上成长心态不仅可以让孩子行动力十足从而不再拖延,还能够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失败和成功。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希望家长们能够正确分辨慢性子和拖延症;倘若孩子有拖延症,也希望家长们不要用“笨”方法——即打骂、责备来要求孩子改正。

可以借鉴上文,也可以咨询专业的人士、阅读专业的书籍从而更“智慧”地帮助孩子摆脱拖延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于摆脱拖延症的好方法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拖延症不是慢性子,强纠打骂不奏效父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