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乐妈心理育儿课
▼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又恰逢是“抑郁症”,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下很多妈妈们都曾经历过的产后抑郁。
01
这其实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但往往却容易被周围的人认为是矫情、玻璃心、公主病、瞎胡闹、死作……事实上,它真的是一种病,是妇女在分娩后,由于生理(雌激素迅速下降)和心理(身份角色变化及产后生活所累)因素造成的抑郁症,主要症状包括紧张、疑虑、内疚、恐惧,严重者可能离家出走、伤害孩子,甚至自杀。
并且,周围亲人的不理解,会使产妇抑郁症的症状加重。
据统计,我国产后抑郁发病率约为3~5成,近年因为二胎增多,产后抑郁的比例也在不断升高。
产后抑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产后抑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相信经历过的妈妈们都会感同身受,但没有经历过的,可能真的很难理解。于是,采访了一些妈妈,听她们诉说当初在经历产后抑郁时,是什么样的感受:
产后抑郁≠产后抑郁症
其实,大约80%的妈妈都会出现一些产后抑郁的症状,除了常见的情绪失调、低落外,大概有15%~30%的妈妈会真正患上产后抑郁症。一部分的产后抑郁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会持续1~2年,而且再次生育则有20%~30%的复发率。
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是产妇在产后一周内出现哭泣、焦虑、情绪不稳定、悲观等情绪,但持续时间不长,此类可以归为产后抑郁症状;但如果产妇在分娩前,就出现过于担忧、多虑、焦虑、失眠、失落、悲观情绪症状,并在产后出现情绪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意志消沉、睡眠困难、食欲下降,认为自己无价值,或者出现频繁担忧自己及婴儿的健康状况,惊恐并极度焦虑的强迫症状,以及伤害孩子甚至伤害自己的倾向等,那就属于比较严重,可归为抑郁症了。
抑郁症的产妇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症状,她们对于孩子哭泣、饥饿的生理需求,或焦躁无常充满敌意,或干脆不作回应,消极冷漠。
家人或产妇要学会自我检测这些症状,对自己的情绪状况做一个评估,如果自己本身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发病率会更高。
02
产妇抑郁程度自测:
1、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常为一点小事而恼怒,或者几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
2、白天情绪低落,夜晚情绪高涨,呈现昼夜颠倒的现象。
3、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因此白天昏昏欲睡。
4、思想不能集中,语言表达紊乱,缺乏逻辑性和综合判断能力。
5、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感觉到生活无趣无味,活着等于受罪。
6、食欲大增或大减,妈咪体重增减变化较大。
7、有反复自杀的意念或企图。
8、身体异常疲劳或虚弱状态。
9、有明显的自卑感,常常不由自主地过度自责,对任何事都缺乏自信。
测试结果:
如果这9道题只有4条以下符合现状,那么还没有患上产后抑郁症,但是已经有了患病的征兆,需要自我调节。
如果这9道题的答案,你有5条以上符合现状,且这种状态持续了2周的时间,那么说明已经患病,医院接受治疗。
我们真的不是小题大做
经历过产后抑郁的妈妈们,几乎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感受——最怕别人觉得自己是“小题大做、无理取闹”。
分娩让新妈妈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生活的巨变,而身体的消耗也远远超出了自己在体能、精神、情绪上能够承受的范围,这个时候,家人的不理解,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我们情绪持续低落,可能真的是因为分娩产生的伤口很痛;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哭泣,可能真的是不被理解的委屈堵在了心头;如果我们担忧焦虑,可能真的是宝宝的哭声撞击到了心里最脆弱的那根弦……
03
我当年也曾经历产后抑郁,生完乐姐以后,月子里就乳腺炎发高烧,医院吊了好多天的针。医院里的时候,真的会眼泪忍不住往下流,其实要说为什么哭也说不上来,但就觉得哪哪都委屈。感觉不久之前,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因为女儿的到来,遗失了自己孩子的身份,我的那些未被满足的宠爱的需求,何处安放?而且孩子来了,才发觉乐爸似乎也还是个孩子,他也对孩子的到来手足无措,两个人的迷茫加在一起,我们能不能成为合格的爸妈……
各种压抑的担忧、恐惧吞噬着我的情绪。现在回想当时的自己,或许真的是被产后抑郁撞了一下腰吧。
在这个关键时刻,来自丈夫的关爱,是治愈产后新妈妈抑郁的最好良药。此时,新爸爸是把新妈妈看成“瞎胡闹”“小题大做”,还是给予充分抱持和理解,将成为新妈妈驾驭自己情绪的关键。
也希望整个社会,除了准爸爸新爸爸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也都能加强对产后抑郁的认知和重视,有意识地给产后妈妈更多一些的理解和包容。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一朵不要命的蔷薇花)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