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以下“症状”?
1、认为事情的结果非此即彼(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是loser)
2、以偏概全(不好的事情发生一次以后就觉得一直会发生)
3、心理过滤、乱贴标签(偏执地只看自己的缺点并不断夸大、缩小自己的优点,全力搜索证据证明自己是差劲的)
4、妄下结论(他人的行为肯定是对我有成见)
5、情绪化推理(根据情绪或感觉而不是针对事实来得出结论)
6、应该思维(没有达到某个目标就觉得自己没价值)
7、罪责自己(不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都认为是自己的错)
图源网络如果你有这些消极思维的话,一定经常很大压力、很不开心吧?让我先抱抱你,也抱抱我自己,因为我自己也占了好几条~~
以上都是在《减压思维》(作者:宋晓东)中提出来的消极思维方式,它们会让我们压力倍增。
除开上述的消极思维以外,不当的学习/工作方法、退缩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很多让我们压力山大的问题,例如拖延症、沉迷手机、工作不顺利、作息不健康等。过重的压力负荷让人身心俱疲,严重时还会危害生命。
为了达到幸福的最终目的,我们必须学会减压。
《减压思维》作者:宋晓东《减压思维》告诉我们:借酒消愁、玩网络游戏、疯狂购物等方式虽然可以短暂缓解压力,但过后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压力和负面问题。我们需要掌握经过科学验证、长效的减压方法。
书中列举了二十种方法,包括不逃避问题、积极思维、强健身体、针对压力源、制定目标、精力管理、活在当下、创造心流、培养自尊、温柔坚定、勇敢请求、经营社会支持、设定人生脚本、在现实中修炼自我、乐于助人、做有意义的事、勇敢试错、寻找优势、提高效率、练就成长思维等。
以上方法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过,甚至自己都能提出来几条。但“知道”与“做到”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图源网络《减压思维》中结合心理学知识和案例,为每一种方法给出了具体、实用的建议。
例如:很多人在压力情境下习惯于逃避问题。明明有一大堆的事情没做完,好像一堆刺扎在心上,还要“忍痛”去刷手机、玩网游,直到最后一刻才被迫开始着手工作/学习,使得压力值飙升。
我们都知道应该不逃避、迎难而上,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作者认为,首先要识别清楚两种“痛苦”:沉迷于手机其实是裹着糖衣的消极的痛苦,它并不能让你真正的快乐;而行动起来是积极的痛苦,只要直面它、跨过它,就能实现心灵的成长。
具体做法:
1、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活,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用这种信念支撑自己的行动;
2、相信“完成胜过完美”,先努力尝试一下再完善;
3、把大目标切割为小目标(像把马拉松跑道分成很多个小目标点一样),一点一点到达;
4、把失败看作成长的机遇。
《减压思维》作者:宋晓东还有很触动我的一点是“创造心流体验,把无趣变有趣”。
心流体验是当我们专注地、投入地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所体验到的身心合一、深深沉浸其中的美好情绪体验。那不是我们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时的感受吗?但作者告诉我们,“心流”的获取是有条件的。我们日常的被动休闲并不能带来心流体验,例如刷短视频、浏览八卦新闻等,有时还会陷入精神空虚。
真正的心流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即时的反馈、挑战要和能力相当。
1、当你无聊时漫无目的地翻书并不能产生心流,但当你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有明确的目标)时,你会积极思考和主动加工,心流就会产生。
2、当你的工作不断获得即时的反馈,你就能不断修正方向,而不会犹豫不决;
3、如果挑战难度太大,我们容易畏难和止步;如果难度太小,又容易感到无趣,所以挑战和能力相当时,才能产生心流。
图源网络不过也有人说,我做的是我不喜欢的工作,无法获取心流。作者在书中特别提到,我们可以主动把无趣变得有趣。
1、设定新的目标
像打游戏一样给自己的工作设定关卡和难度,例如规定自己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报表统计;
2、赋予新的意义
例如把无趣的营业厅工作意义定义为“通过应付难说话的客户来锻炼情商”;
3、发挥个人优势
例如想办法把自己画画的优势加入学习/工作中,过程更有趣,结果质量也会更高。
对于想要培养孩子内驱力的爸爸妈妈来说,以上获取心流的要点和方法也非常具有启发性。
总的来说,想要减压,想要真正发生改变,就必须从转变认知和思维方式做起。一旦开始改变,你的人生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减压思维》里面干货很多,让我获益匪浅,相信也能帮助压力山大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