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故事逃离原生家庭去往舒适圈,可是离开真的
TUhjnbcbe - 2024/4/1 8:19:00

1

陈敏是我母亲的同学冯阿姨的女儿,年龄比我大两岁。

我们两家住在一个小区,中间只隔着几条弄堂。母亲和冯阿姨关系很好,外出逛街经常把我们俩带上。

陈敏小学毕业时,我还是那个疯疯癫癫的丫头。那个落日余晖把西方半边天空染红的黄昏,我没心没肺地对陈敏倾诉被后排那个小男生抓辫子的遭遇。

她不像往常听得那么认真,突然冒出一句:“我要赚钱,赚很多钱,让那些人都对我正眼相看。”

我那个年龄,对于钱根本没有概念,更没有经历过别人冷眼相看。

陈敏的父亲在半个月前去世,晚期肝癌,从查出癌细胞扩散到去世也就三个月。她家里本来经济条件一般,给她父亲看病又花了十几万,耗尽微薄的积蓄。

问家里那些亲戚借钱,这些人冷言冷语,眼神中带着不屑。陈敏在母亲身旁,嘴唇咬得紧紧的,不说一句话。

追悼会上,胳膊上缠着黑纱的陈敏哭成泪人。父亲的灵柩将被拖走,她死死拽住不肯松手。被人强行拉开,她对着父亲离开的地方,歇斯底里地叫着。

我从来没见她这么伤心过。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追悼会现场。死亡,终于亲眼见证,不再是那个神秘的存在。只是,我还体会不到亲人离去的悲伤。

半个月后,她的精神状态恢复到正常,对我说出那句带有宣言性的话。

从此,她不再像往常那样活泼开朗,也不再和我一起疯玩。

她想要赚钱,那就必须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她把所有时间花在书本上。

偶尔还会去她家串门。尽管同处一个小区,我家的这排公房是上世纪90年代末建造的,在我读小学时算是房龄比较新的住宅。

陈敏那栋楼是70年代末建造的,外墙面的石灰有很多地方脱落、变形,像一位老人,被岁月带走青春,只剩下一层没有活力的死皮。

楼道内杂物堆放得毫无章法。

各种家里用不上的日用品,小桌子、小板凳、破旧木板、砖瓦、煤饼、甚至破鞋子,都被这些主人用作占领公共空间,让原本狭窄的楼道变得更加逼仄。

穿过重重包围圈,终于来到陈敏所在的五楼。稍微喘息一会儿,轻轻扣了三下门。

无人应答。

再用力敲了几下,开门的是陈敏。

她母亲还没有回来,可能还在单位里加班。她冷冷地看着我,说了一句:“马上要考试,很多功课要复习,你也要收收玩心。”

刚被班主任在办公室训导过,不想再听第二次思想教育,我痒痒地离开她家。

只有楼道那盏摇曳不定的声控灯,用忽明忽暗为我送行。

2

这对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很艰难,两人的生活费、陈敏的学费都靠她母亲的几百元工资。

眼看工厂效益越来越差,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少,生产指标一降再降,调休的时间与日俱增。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家有着几十年历史、鼎盛时有多名员工的国营大企业,到了行将就木的时刻。

陈敏的母亲主动告别喷香的大锅饭,通过熟人介绍去到一家私营企业上班。

私营企业的工作节奏,显然比工厂快了不少。好在陈敏的母亲适应能力很长,慢慢从最普通的员工成为主管、成为经理,收入也翻了好几翻。

陈敏终于提早过上扬眉吐气的生活。她原本想通过自己的双手,终结这种别人鄙视的时光。现在,母亲替他“结果”了这个“恶魔”。

有钱后,母亲却变得不高兴,回家时间也从六点多,一直延伸到凌晨一两点。

不仅晚回家,陈敏闻到母亲身上有一股浓烈的酒精味道。

哪怕时间再晚,陈敏也要等母亲到家。

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假装睡着,母亲让她早睡早起,这样对还处在身体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很重要。

陈敏不想违逆母亲的意志,只好装睡。她不放心母亲,只有听到钥匙钻进锁芯的声音,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下。

钥匙钻进锁芯的声音,此刻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

母亲到家后没怎么洗漱,直接倒在床上,不久便发出响亮的鼾声。

这种鼾声,对于陈敏来说有些陌生。上次听到这种声音,还是父亲在世的时候。那已经过去整整六年。

一股浓烈的酒味顺着空气流动,飘进鼻腔里,让人有些作呕。

第二天一早陈敏醒来时,发现旁边的被窝是空的。母亲在她熟睡时,又一次踏上上班的路。

母亲陪自己的时间少了,寂寞感像病毒般袭来。

这天停电,依旧是陈敏一个人在家。她打着手电,好不容易从抽屉角落翻出半截蜡烛。

点燃蜡烛,蜡油顺着烛身缓缓低落,像是在哭泣。

而陈敏,也对着蜡烛流泪。

趁这天母亲下班比较早,陈敏把母亲叫住,在客厅里对母亲说了自己的苦闷。

刚说了一半,母亲的手机就响了。

母亲对着手机发了一通火。

“这么小一个合同,你们都签不下来,还要你们做什么?明天看不到合同书摆在我的办公桌上,全部滚蛋走人。”

挂断电话,母亲瞥见愣愣地站在一边的陈敏,突然意识到刚才的失态。

陈敏不认识眼前这个女人。记忆中的母亲,温润和善,几乎从不发火。即便自己犯错,她的嘴里不会蹦出脏字。

怎么刚才她在和下属通话时,会变成一个暴虐的上司?

再想到母亲半夜回家时的酒气,陈敏坚定地讲完刚才说了一半的想法。

“你都16岁,还需要像小孩子那样让妈妈一直陪在身边?”

“妈,我不是要你一直陪着,只是希望你留给我的时间能多一点。”陪伴这么简单的要求,在母亲眼中这么不屑一顾。

“你知道妈在外面赚钱有多累吗?”母亲说完这句话,泪水流了下来。

也许只有在女儿面前,母亲才能卸下坚强的外表,把女人的柔弱展露出来。

无休止的加班,敷衍的下属,刁钻的客户,苛责的上司,不时响起的业绩警报,每一样都让母亲不敢怠慢。

为了留住老客户,争取到新客户,她一改往日的滴酒不沾,把辛辣的液体不断灌入口中,不管这些液体会在肠胃内会造成什么化学反应。

母亲有几次醉倒在应酬中,意识开始模糊。那些不怀好意的客户,竟把那双罪恶的手伸过来……

醒来时,她躺在床上,一旁是垂泪的陈敏。

这是母亲第一次在女儿面前倾吐。陈敏也哭了,母女俩抱在一起痛苦。

母亲对陈敏轻轻地说:“答应妈,以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找一个靠谱的男人嫁了。女人不该这么辛苦。”

3

年,陈敏开始为工作而忙碌。她有过读研的想法,看到每月母亲的医药费账单,深造只能无限期延后。

两年前,母亲的小便中的泡沫化严重,很容易疲劳无力,不时会出现腹痛、腰痛、肌肉痛等疼痛症状,同时伴有低热、水肿等现象。

她脸上的血色越来越难看,没有一丝血色。起初,母亲以为工作压力过大,需要好好休息一阵。她向老板请了一周的假期,老板皱了皱眉头,答应了。

一星期后,这些症状并未缓解。

陈敏这次没有由着母亲,医院检查。一个新的名词,出现在陈敏和母亲的世界中。

IgA肾病!

陈敏在网上查询了相关资料,了解到IgA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

病变类型包括局灶节段性病变、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系膜增生性病变、新月体病变及硬化性病变等。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严重高血压或者肾功能不全。

最恐怖的是母亲的24小时尿蛋白一项指标,指标的正常范围在0—,母亲的数值却高达,是正常值的整整十倍。

医生的结论已经刻不容缓:“你母亲到了肾衰竭的边缘,得赶紧住院。”

医院住了近20天,期间的陪夜都是陈敏一个人扛着。有几次我和我母亲想去帮忙陪几天,却被她婉言谢绝。

母亲出院后,陈敏整整瘦了十几斤。

此后两年,陈敏不得不从住校变成走读。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尿蛋白这项指标控制在以内。尽管是正常值的两倍,比起两年前入院时改善不少。

陈敏深知社会实践和兼职对于今后求职的重要性,除了照顾母亲,其余时间都去报社实习。

母亲要看病,要花钱,去读研要花费三年光阴,等不了这么长时间。

那就找工作吧!

那年全国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大概有三四百万,就业压力相比几年前增加不少。作为一所、高校的中文系学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容易。

陈敏想去企业发展,具体岗位锁定在文案策划。正巧几家地产公司来到学校搞校园招聘会,她和班上不考研的同学都过去凑热闹。

校园招聘会放在学生活动中心的大礼堂,近人的礼堂,被本校和外校的学生坐得满满当当。

经过几轮笔试和面试,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陈敏手握几份地产领军企业的策划岗位OFFER。

实习期起薪元,转正后元,随后以每年10%的幅度加薪。作为储备人才,将在两年后获得去国外进修半年的机会,有机会去地产企业在各地的分公司轮岗。

这样的收入不算高,未来的发展路径还是明晰的。

估计陈敏先前听了不少求职讲座,明白不必刻意在意第一份工作的收入,更要看重后期的发展潜力。

她决定从中挑选一份最适合自己的OFFER。

做出这个决定前,她想和母亲通个气。

4

“不是和你说过,一个女孩子没必要这么拼命。”母亲还没等她说完就插话。

“这些都是房地产领域的龙头老大,大家都渴望入这样的公司。”陈敏还想做最后的争取。

“看看你妈现在的样子,都是拜当时这些黑心老板所赐,难道你还想走妈的老路?”

母亲的话直刺她的内心。母亲在企业打拼过,深知那些老板的眼里只有利益,根本不会多想员工的身体状况。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企业员工过劳死的媒体报道。

迷茫时,母亲给陈敏指出一条路,考公务员。

十多年前的公务员考试,还不算是最炙手可热的考试,每个岗位也有好几个人争夺。

此前,陈敏根本没有将考公务员列入议事日程。

她连一本像样的复习资料都没有,这时距离公务员笔试,只剩下近三个月,她的头脑中,完全没有关于申论、行政能力测试的概念。

只能临阵磨枪。

从书店买来一堆资料,那些书的封面上,都号称自己是由公务员考试命题组编写的,那架势,仿佛这些编写者冒着风险,以低廉的价格将天机泄露给考生。

只能一笑而过。

陈敏制定了每天八小时的复习计划,逼迫自己把这些厚得像砖头的书,一本本啃进去。

笔试的考场外人山人海,来了很多陪考的家长,陈敏的思绪不禁回到几年前的高考。她顾不上去忆旧,心里反复念叨申论写作模板。

她以高于笔试合格线30分的巨大优势入围面试。她对面试有一种莫名的担心,自己是寒门女,家里无权无势,怎么和那些能拼爹的考生一较高下?

尽管报了诸如统战部这类最冷门的岗位,尽管这个岗位只有三个人面试,她依然觉得自己可能依然是陪太子读书的命。

担心不会改变任何东西。

只有在面试中展现最好的一面,用实力打动考官。万一其他竞争者的家庭背景和自己半斤八两,临场发挥就会成为最终胜出的决定因素。

七个考官一字排开,陈敏起初说话带着颤音,她深吸一口气平复紧张的情绪。除了第一个自我介绍的问题讲得有些草率,其他应急反应题、时事热点观点题答得都不错。

经历体检和政审环节,一封录取通知书静静躺在底楼的信箱中。

“你真可惜,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不可惜,公务员工作稳定、旱涝保收,性价比更高。”

两位闺蜜对于陈敏被录取的反应,截然不同。

这两种反应,正如陈敏此刻的五味杂陈。

5

陈敏的性格比较直爽,说话不懂得含蓄,一开始就得罪了顶头上司。

那天的科室工作会议,主要商讨下个月要召开的一个大型活动的方案。方案是女科长亲手设计的,据说熬了两个通宵。女科长定着黑眼圈对其他人说:“大家畅所欲言,不要尽挑好话说。”

其他人都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尽管让你提意见,但不是让你乱说的。

大家就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讲了自己的看法,会议开得十分和谐,既听到了建议,又通过了这个方案,下一步只等按照这个方案具体实施。

就在科长准备宣布散会,憋了一个多小时的陈敏终于开口了。她的脸涨得通红,或许这些话憋在心里很长时间,她不吐不快。

“我觉得这个方案在设计上有大问题。”

众人的脸色都绿了,没想到这个还在试用期的黄毛丫头,居然会说出这么惊世骇俗的话。

科长也愣住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愿意……洗耳恭听。”

陈敏列出一、二、三、四,指出活动方案中的预算存在水分,人员安排不合理,有人任务特别重、容易出现手忙脚乱,有人没任务,处在闲置状态。

“讲完了?”

“是的。”

“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别人哪还再敢有意见?

这个科室工作会议,以一种尴尬的气氛散场。

科长确实修改了活动方案,不过将陈敏排除在外面。

陈敏找到科长,说为什么不安排自己工作?科长板着脸说:“你对工作不熟悉,能不给我添乱吗?”

自己变成那个添乱的人!正因为不熟悉工作,才有必要逼别人更多参与。陈敏这才意识到几天前,自己那番言论给自己惹来麻烦。

她想向科长示好,打听道她家里的地址。

她的热情,却换来科长的无情和冷漠。

“你是中文系高才生,我这个中专生哪有资格教导你!”科长阴阳怪气地说。

一年的试用期到了,陈敏的转正成了问题。其他科室有几个好心人,说科长背后到部长那边“做了很多工作”,也许在部长心中,她就是那个不称职的科员。

不能坐以待毙!陈敏主动找到部长,哪怕她不欢迎自己,也要让她把自己的话听完。

这些抗争起了作用,陈敏没有倒在试用期转正这道关卡上。

此后几年,陈敏被分到属于内勤部门的办公室。办公室听上去名称不错,但就是一个干“苦活、累活、脏活”的地方。凡是不属于其他业务科室的活儿,办公室统统要揽下来。

陈敏先从收发文件开始干起。

每天,从各个部门转发过来的文件有不少。统战部听上去是一个部门,实则内部有不少单位,比如民主党派、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务、工商联等等。

别的部门不管这些,把文件统统发到统战部办公室。光是整理好这些文件,分发给各个单位,交给领导批示,没个大半天忙不完。

陈敏在心里嘟哝:真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多文件!

其实很多文件也是转发件,就是将上级文件套一个红头进行转发,用文件来传达和执行文件。

在办公室的五年,陈敏断言有80%-90%的文件属于那种可发可不发的类型。

但是文件签发人,也就是领导不这么想,不通过这些文件,怎么能说明自己的工作成效?

陈敏只好忍受这种无聊的层层转发。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陈敏负责的事情远远不止收发文件这么简单。

小到办公用品的采购、复印打印装订材料,大到规划好统战部领导一周的工作安排,资金的使用,协调各个部门,每一样都不能有差错。

公务员也不像母亲描绘的那样,一杯清茶、一张报纸,舒舒服服过上一天。

忙一点不怕,但是忙的没有价值,就让陈敏有些茫然。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事逃离原生家庭去往舒适圈,可是离开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