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红楼梦李纨槁木死灰一样的存在,却心机深得
TUhjnbcbe - 2024/3/26 17:15:00
如何食疗白癜风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227/6069863.html

《红楼梦》中,李纨是个尴尬的存在。

一出场,曹雪芹就描述她如“槁木死灰”,虽是现实中人,却仿佛已游离现实之外。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明明是名门之后,嫁入如日中天的贾府,可谓强强联手,妥妥的人生赢家,却活成了槁木死灰一般,为什么?

只因她成了寡妇。

在她正风光无限、幸福无边之时,贾珠骤然去世,从此天翻地覆,她与儿子沦落成了贾府边缘人,人生走向了另一条轨道。

1、看性格

从书中的表现来看,李纨无论从性格,还是行为上,都没多大瑕疵,特别符合妇德规范,是孝顺长辈的媳妇,爱护孩子的母亲,友爱小姑、小叔的长嫂。

在膏粱锦绣的贾府,不与人争,恪尽职守,是众人眼中“厚道多恩无罚的”,但她真的没有心机吗?

贾母说她:

“有的时候是这么着,没的时候也是这么着......倒难为她。”

什么意思?

睿智如贾母,才将她看清。

李纨表面不闻不问,实则内心清楚明白。

寡妇的身份,道德的桎梏,是她挣不脱的枷锁,唯有将一切都沉下来,沉在“槁木死灰”的表象之下,不碍人眼,才能为自己和儿子,换得生存空间。

贾母也因她的识趣,不争,多怜惜她三分。

宝玉生辰,大家聚在一起掷花签,李纨的签很有意思。

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吧,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这签文剧透了,一株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不问你们的废与兴”,恰和李纨此时的姿态。

竹篱茅舍,正好清心寡欲,远离权力中心,换得长辈怜惜,不过问别人的事,不讨人嫌,自立自强,是她的豁达与坚韧。

其实要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

本是长媳,荣国府未来的主人,却因丈夫早逝,成了未亡人,失去了家族的继承权,连儿子贾兰,都失了宠。

有多少人,面对这样的转折,这样的落差,还能心平气和?

虽说,因她的姿态,贾母等人也怜惜她,月例都与贾母持平,但与她们母子本可以唾手可得的相比,落差何其之大,一朝失恃,就全盘皆失,成为弃子,若说心有不平,太正常了,不是吗?

但李纨没有这样,至少从表面看,她并没有成为怨妇。

“竹篱茅舍自甘心”,说的正是她的通透,偌大一个贾府,李纨已深知,她与儿子的未来,只能靠自己,所以,她放弃权力,远离是非,恬淡自守,一心督促贾兰奋进,搏一个未来。

2、看能力

说起来,李纨是照着世家媳妇的样本,培养起来的宗妇,嫁入贾家,成为长媳,她会没有理家能力?

凤姐病倒,三驾马车探春、李纨、宝钗一起协理管家时,凡有事问到李纨处,李纨都推给探春。

她管不了吗?非也!

是她看得太清。

贾府之中,势力盘根错节,环环相扣,拔出萝卜带出泥,连王熙凤都吃力不讨好,她算什么?仅有一个虚衔大奶奶的身份。好,与她无关,坏,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呢,她犯得着去得罪人吗?

说穿了,李纨是家族弃子,她早接受了这个现实,所以表面温顺,骨子里早已冷了,对家里人,对家里事,漠不关心,她只求无功无过。

李纨住进大观园后,有了一段放松的时光,那时的她与平常,很不相同。

她不擅长作诗,却自荐当了诗社社长,还兴致高昂,她的鉴赏力,“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让大家都服气,这样的她,还如槁木死灰吗?已焕发出了些许生气。

高门大宅,真的可以关死一个人的灵魂,但大观园,却是难得的青春乐土。

宝玉挨罚,李纨作为社长,罚他去栊翠庵求一株红梅,有点意思吧,罚得真有品位,一个没能力、没价值的人,能如此思维跳跃、奇思妙想?

虽然李纨一年的月例不低,但她寡妇身份,收入单一,儿子幼小,这样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境遇,握在手中的钱财多一分,她未来的底气就多一分,所以她不愿自己出钱起社做东。

但诗社的花销如何来?

拉赞助!

首先敲的人就是王熙凤。

王熙凤多精明的人,能被李纨敲竹杠?

李纨敢这么干,也是看准了凤姐这个人,凤姐不缺钱,缺的是刷存在感的机会,宝玉可是贾母、王夫人的心头宝,她对宝玉向来大方,果然,凤姐挤兑了李纨吝啬后,就欣然出了资。

能力不行吗?能顺利让凤姐出资,能让诗社社员都心服,就可看出她的能力,她只是不愿管事,并不是不谙世事。

丈夫一死,她本就如无根浮萍,他人的废与兴,好与坏,既无力关心,也心冷得不再关心,所以,她退居“竹篱茅舍”之地,在贾府的富贵中,求偏安一隅,摒弃外面的纷争,像那株老梅,遗世独立,不求繁华,只求现世安稳。

而贾兰,也因母亲的坚韧,即使在不受宠的境遇中长大,在贾家子弟逗猫遛狗、花天酒地的颓废中成长,也坚守本心,努力读书,目标明确。

3、看命运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躲不过的是命运。

贾府规矩大,寡妇奶奶不管家,只宜清静守节。

一个规矩,就倾覆了李纨贾兰的生活,失去一切,从高处跌落凡尘。

连贾母丢了东西,凤姐都可以搜李纨贴身侍女的房间,她在荣国府的尴尬地位,可窥一斑。

她就不羡慕王熙凤?不怨吗?

她一生所学,就是按部就班,当世家长媳,管理中馈,她不想在贾府风光、抬头挺胸、发号施令吗?

有一个细节,螃蟹宴上,李纨想摸平儿腰间的钥匙,曹公无闲笔,几次将李纨与管家钥匙扯在一起,或许作者想隐晦表达,她也是无比渴望的吧?

但在男权社会,她一个未亡人,除了退守,还能怎样?

在古代,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她儿子年幼,还立不起来,她儿时的追求与梦想,都一朝倾塌,想要为儿子争取好一点的资源,好一点的条件,还得向别人手中乞怜。

但别人愿意怜惜她的前提,是她让人放心,让人挑不出错。

所以,她韬光养晦,将自己和儿子尽量边缘化,远离权力中心,弱化一切锋芒。

整部《红楼梦》,李纨出场的次数不多,存在感太微弱,贾兰就更少了,王夫人更是仿佛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孙子。

面对这样的命运,她当然也压抑!但又能怎样?所以她如槁木死灰,不碍众人眼,内心的苦闷,也只得借一些小事,发泄情绪。

李纨这个简单的人物,融入了作者对悲剧性的思考后,也有了复杂性。不仅有另一种人性之美,恬淡自守,也有冷漠自私的一面。

人生残酷,每个人都在做选择,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然后承担所带来的命运。

曹雪芹笔下的女性,每个人物都真实、细腻、鲜活,没有雷同,都有其特色,简单中隐含复杂,复杂中交织人性悲欣,细细品味,各有各的动人。

“绿涨新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是贾宝玉为稻香村所题门联,本意是夸赞元妃恩泽的,但李纨母子入住稻香村,是否也有暗合之意?

对照结局,贾家败落后,贾兰是贾家子弟唯一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果然恩科高中,成为贾家新一代的希望。

《红楼梦》写世故人情,迂回曲折,忽暗忽明。抛开其他,世事不就是如此吗?熬得过涅槃之痛,才配得上重生之美,水到绝处成风景,人到绝处亦有回春。

End图/网络#红楼梦人物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梦李纨槁木死灰一样的存在,却心机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