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王室风雨飘摇,年,经历了百日维新和宫廷阴谋的挫伤与背叛后,怀恨的光绪皇帝郁郁而终,此后不久,统治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终于离开人世,被禁锢许久的王室一下子脱离了枷锁,愈加显得松散而摇摇欲坠。
帝位总要有人继承,那一日,几位顾命大臣与太后甄选皇室子弟参与皇位的竞聘,其中有个孩子叫溥儒,他是恭亲王奕的孙子,九岁能诗十岁能文,天资中带着一股机灵,与他那有“*子六”之称的祖父最为相像,几乎已经是内定的继承人了。
甄选大典当天,溥儒急得大哭,想要回家。众臣摇头,大清江山总不能交给一个不成器的孩子。不知众臣看到溥仪登基大典时的哭泣,和太监那句“快完了”时,有没有后悔过他们的决定。
江山飘摇,气数将尽,不在于几个孩子婴儿般的啼哭。相较之下,大清也终于到了连一声啼哭都不敢释放的境地。
那一年,溥儒13岁。
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幼小的溥儒随母亲到清河避难,与皇位失之交臂的他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兄弟溥仪成了风暴的中心,几次如履薄冰命悬一线。溥儒则由王孙贵族沦为草民,隐居避险专心于书画,过起了寻常百姓的日子,虽清贫但较为安乐,这种平常人的日子想必是身世漂泊的末代皇帝渴望不可及的。
母亲项夫人出身高贵,学识见识非一般妇人能比,她看到乱世中的生存之道,必须得有立身之本。或许是受恭亲王洋务运动遗风的影响,旧王孙却并不守旧,项夫人变卖首饰送溥儒出国留学,不负母望,溥儒在德国修得双博士学位,载誉归来,归国之后溥儒开始醉心书画,因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溥儒的画风并无师承,可以说是别具一格,这得益于他从小在皇家的熏陶,可以比更多人见识名家作品,细细临摹,拟古人笔法,悟己之风味。作画常讲“师古人,亦师造化”,如能透彻师古比,确实要比寻常画者幸运得多。他曾经收藏一件明代早期佚名画家的山水手卷,细丽雅健,风神俊朗,俱是北宗家法,一种大气清新的感觉满布画面,溥氏的笔法几全由此卷来。
溥儒很快成为一代名家,南有张大千,北有溥心畬。
然而溥儒的感情经历似乎并不那么顺遂,似乎是宿命一样,爱新觉罗家的男人似乎少有人伦的幸福,这大概是天赐的王命令其成为孤家寡人吧。
22岁受母命娶罗清媛为妻,罗清媛温柔恭谨,但并不是他理想的伴侣,画家、诗人的情丝是细腻地,总希望能有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红颜知己为伴,艺术的清冷与孤独则注定了苦心孤诣,若有懂得自己的人于他们来说必定是绝世奇珍,只可惜,人生得一知己难矣。罗清媛是贤妻良母,但并不懂溥儒。
终于,他命中注定的克星出现了,这个女人是溥心畲母亲的丫环,名叫李雀屏,出身贫苦人家但是工于心计,生的一副好皮囊是上天赐予她的唯一财富,也是可以让人致命的财富。“蛇蝎美人”是对她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项夫人其实一早就看穿李雀屏的为人,想要赶她走,但雀屏早已抓住溥儒的心,甚至用了一些歹*的计策让溥儒与其母心生嫌隙,不得不说,她的心计与手段若是生在富贵人家早就可以搅得天翻地覆了。
项夫人最终拗不过儿子的执着,还是因为她太疼爱儿子,最终答应了溥儒纳李雀屏为妾,还为其起了个雅致的名字,叫墨云。那一年,溥儒40岁,墨云18岁。
罗清媛受到丈夫冷落,缠绵病榻,墨云则借机接管了家中的财*大权,穷人家的丫头一旦翻身,报复性的挥霍便可想而知,墨云的贪婪很快就让溥儒吃不消。她一面享受奢侈的生活,一面又苛待下人,且逼迫溥儒卖画以满足她虚荣奢靡的生活,待远渡台湾之后,墨云索性控制了他的生活,掌握着溥心畲全部的书画用印,所有作品必须经她盖上印章才行,卖画赚的钱都归她。不顾他的身体和名声,把他当作卖画赚钱的摇钱树。
溥儒年老,墨云另寻新欢,和他的经纪人章宗尧勾搭成奸。后来章索性搬到家里住,就住在李墨云的隔壁。夜半时分,章宗尧和李墨云的房间有响动,住在溥儒家的学生都听见了,很生气,为老师抱不平。溥儒则忍气吞声不想招惹是非,一再对二人纵容,然而内心的创伤只能郁积在心头,咽不下,发不得,久而久之积郁成疾。墨云忘恩负义,见溥儒心悴力衰,不顾其身体每况愈下决然改嫁。最终,享有盛名的一代书画大师在孤苦中恨然离世。
艺术之于不堪的现实总如天堂和炼狱,艺术家们在天堂中找寻自我,却在炼狱中艰难求生。有时画家的人生好似一场大梦,做梦时人在画中吟游欣然忘我,梦醒时心在凡世间凄怆又无可奈何,只因他们都有一颗干净而敏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