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评论员孙晓蕾
现如今追星,不仅是精神上的支持,更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很多秀粉抱着单纯欣赏不花钱的初衷进入秀圈,可当深陷其中,却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追星或许在行为上是病态的,但不能否认得是在精神上会得到一定程度满足。
说到精神上的满足,有些人会觉得不可理喻,但您先别急着争辩,说起追星这事儿可不是现在才有的,这事儿要从过去说起。
我们且不论旧上海梨园里那些大亨是如何追星的,就说《情深深雨蒙蒙》中,作为大上海台柱子的“白玫瑰”陆依萍,粉丝基数同样不容小觑。而当时粉丝的追星劲头和今日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送花篮、有人花钱包场、有人买新闻版面庆生、有人自掏腰包为“爱豆”亲自办演出,甚至还有何书桓这等铁杆粉丝最终抱得“爱豆”归。追星嘛,图得就是乐得其所。
可如今,这追星却变了天。
倒奶打投刷新了三观,虚假数据、粉丝互撕、非法集资等无底线追星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有人说这是一场多方获利的幕后操盘手对粉丝的集中围剿,有人说这是当代青年颓靡的危险信号,笔者认为,倒没必要一棒子打死,如今的追星和以前的捧角儿是一样的道理,追的是一种情感,追的是一个乐趣,通过这样的形式,也可填补一些生活中的无趣。这不能说明追星就是不好的,也不能说明这类人就是颓靡的,但在所谓的饭圈pua法则中,确仍无一人能够幸免。
针对饭圈的乱象,切断利益链条、深挖幕后推手、整顿相关平台尤为必要。但追根求源,真正能让饭圈回归风清气正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无非是明星和粉丝本身。
明星是职业,一种职业就要有一种职业的操守。对于明星而言,演员或是歌手是一种营生手段,获取报酬理所应当,但要知道,明星和粉丝是一种双向成就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讲,明星做什么样的引导,就会有什么价值取向的粉丝。对打投、互撕、集资等粉丝行为选择视而不见,也许会得到粉丝一时的追捧,但久而久之也必定陷入恶性循环,自断前路。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粉丝追星是自由,但也要有底线。对于追星,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件事从某个角度上讲,会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乐趣,但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是,追星究竟是为了释放生活中的压力,还是为了给予生活正向的激励?我们需要的究竟是精神上的丰盈,还是行为上的追随?说到底追星靠得从不是“不审视既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觉悟,而是在怪相丛生的环境中保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理智。
追星是一种乐趣,但怪相丛生的饭圈怪象,却值得我们反思,整顿饭圈不仅仅需要正本清源的治理,更需要从思想上剔除所谓的饭圈*瘤。对于整治饭圈乱象,我们也不可以“棍棒论”处之,而是需要对症下药、多路并进的整顿这一问题。
如今的饭圈,的确需要接受一场由内而外的洗礼。
作者:孙晓蕾;责编:王健;审核:夏德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本文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