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的视角总是带着鲜明的女性特色。男性角色在她的文章中,总是带有明显的性格弱点。
《少女小渔》中自私而又有控制欲的江伟,《小姨多鹤》中毫无担当的张俭,《第九个寡妇中》为了革命出卖自己父亲的孙少勇……
张艺谋的电影《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电影中的陆焉识不乏温情,是个楷模丈夫。而小说中的陆焉识是一个软弱的小知识分子,他常常有丰满的理想,却总是不得不屈服于骨感的现实。
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差,是因为张艺谋的电影只拍了一半。
一、内心向往自由,身体却屈服于现实
陆焉识精通四国语言,才学斐然,风度翩翩。可是,这样的人,那个只大他大十岁,因为他才得以在丈夫死后留在家族中,避免了凄惨命运的继母却评论他:没用场的人。
陆焉识的“没用场”在于他的软弱,一方面内心向往自由,另一方面却受困于礼教伦理的枷锁,又因为太执着于高雅体面的人生,总不想令他人为难,于是他就只好为难自己,在利益权衡中屈服于现实。
继母为他物色了自己的侄女冯婉瑜作为妻子,他讨厌这种旧式包办的婚姻。冯婉瑜于他而言,就好像他痛恨的旧式传统套在他身上的枷锁,他不喜欢,甚至在内心深深厌恶着。
他喜欢热情奔放、自由豪爽的女子。冯婉瑜的沉静温柔在他看来是木讷,深情款款于他是纠缠。正应了亦舒那句话: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他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
陆焉识的反抗表现得迂回又难以解读,他决定要出国读书。不敢直面冲突,而选择逃避,采用眼不见心不烦的策略,将烦恼的事情拖到后面再说,这本身就是软弱的一种表现。
躲避一时已经是他最大的反抗,最终他还是乖乖回了国,进了那个旧式的家,娶了那个自己不满意的妻子,生了几个孩子。
人的一生,就在这一次次屈服中,定了型。无论内心多么不满,陆焉识终究是按照别人的安排过了自己的一生。
二、两次婚外情无疾而终,受限于法规与伦理
陆焉识曾经有过两次婚外情,都是他中意的那种类型的女子。
一个是他在海外留学时候认识的意大利女子,两个人彼此交付自己的第一次。女子的爱情炙热浪漫,是陆焉识梦想中的情人和恋爱。
可是,他还是在交往一年后,断然放弃了这段感情。理由就是自己已经有了妻,虽然不爱,可是法律上他已经是有妇之夫,有形的枷锁不在身边,无形的枷锁却套住了他。
他自忖无法忍受道德的缺失和他人的谴责,他没有坚定强大的内心为了爱情,去与全世界为敌,让人戳脊梁骨。
他还受不得良心上谴责,特别是婉瑜和继母那种让他憎恶的楚楚可怜,触动了他内心的柔软。原来在他这里,恋爱是一回事,和谁去熬完一生是另一回事。与之去熬完一生的女人,必定引起他的无限怜悯。他将自己作为祭坛上的供奉,委屈了自己,完成思想和道德上的伟大升华。
另一个他中意过的女子是在重庆教书时候认识的,依旧是他喜欢的类型,大胆活跃,泼辣有趣。
他用一个知识分子的精明,算好了安全期跟她欢愉。因此,他能够理直气壮地在女人怀孕时,告诉她孩子不是自己的。
他的身体终究是属于那个旧式的女人的,即使偷情,也尽量避免自己沾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他内心将家看作囚笼,却又竭尽全力将囚笼维持得很体面。他所向往的自由只是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而这个范围他是会小心翼翼地维护的。
三、“软弱”让他获得了人生归宿
陆焉识的“没用场”在于他心软,他不敢突破现实世界的束缚,在于他必须要依据既有规则生活。
这样的人,做不出轰轰烈烈的举动。在岁月静好时,会有一段现世安稳的生活。可是,在岁月动荡时,他却因为有一定的底线而无法做出随波逐流的恶,从而成为别人的眼中钉。
因此,陆焉识被打为右派,关进了监狱。
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他的身体受到了束缚,思想却每天自由地漫游。他开始仔细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慢慢地理清自己的思绪,他发现了自己的妻的美好。
而他曾经的那些软弱不折腾,使得这个家一直保持着安稳,一直让婉瑜认为这就是她肯为之生为之死的爱情。
在婉瑜心中,她的爱和他的爱是完美无瑕的,她不知道他那些曾经的风流事,她只知道,这个男人维护了家的体面,让她的一生曾经有了依靠和温暖。
陆焉识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从而也成全了自己。在漫长的监狱岁月中,他依旧有一个可以期待的人,也有一个依旧惦记他的人。这种感情,支撑他度过了难熬的岁月。
四、结束语
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是有不同的追求和思考。柏拉图说:“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
曾经的无奈和委屈成为老年回忆中的甜蜜,婉喻曾是他青春寡味的开端,却在他老年的回忆里成为完美的归宿。
人生变化莫测可见一斑。
---END---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