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很多孩子特别聪明,但是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该做的功课不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总是拖到很晚才开始做,这样往往使使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拖延行为,那具体的表现有哪些呢?
学习方面
做作业总会拖到很晚,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作业的完成时间一推再推,直到晚上才去完成,特别是假期或者周末,作业总会推到最后一天。
生活方面
早上起床要喊三遍,总是最后一个吃完饭。
早上赖床,直到没有办法拖了才会起,吃饭特别慢,爱做小动作或者看电视,别人碗都洗好了他还在吃。
心理健康方面
具有拖延行为的孩子会变得焦虑和抑郁,因为拖延而变得懒散,总是不停的自我否定,出现内疚感和自卑心理。
尤其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就会因为拖延带来的“坏结果”而焦虑,抑郁。
个人习惯
养成懒散、消极的个人习惯,失去主动性和进取心,无法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那孩子为什么会拖延呢?
易被“诱惑”
当孩子在玩游戏或者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提醒他去睡觉或者写作业的话,他是不是通常会拖着不去做?
又或者,他们原本该讯速地完成洗脸和刷牙,可是他们一会儿去看看电视,一会儿又去碰碰自己的玩具。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们被诱惑吸引了。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总是被享乐型事件干扰,他们常常希望得到及时满足,难以考虑到未来。
我们的大脑结构也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被诱惑所吸引。
我们的大脑可以被简单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理性脑会告诉我们,让我们要做长远的打算。
情绪脑则会告诉我们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
理性脑和情绪脑的这场战斗,为什么常常都是情绪脑取胜。
“讨厌”失败
很多孩子都有害怕失败的倾向,或者有“畏难情绪”。
孩子们遇到需要完成的任务时,总会将任务看做是一个“可能证明我终究只是个笨蛋”的潜在威胁。
即使任务实际上非常简单,他只要愿意尝试,他就可以做好,他也会感觉到害怕或紧张,想要逃避或者拖着不做。
不仅孩子们害怕失败、回避失败,我们成人也是一样,觉得这件事可能我做不好,或者做了这件事,对我来说也是没有收益的,还会被人嘲笑,那不如不做。
为什么我们都会存在害怕失败的心理呢?
一方面是因为不自信,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工作,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
另一方面是因为对结果过于看重,觉得做了,就一定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达不到预期就是失败。
就像一个孩子,他的理念就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定要得到第一,不然他就不去参与游戏。
消极反抗
有时候,家长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似乎在用拖延这种方式反抗爸爸妈妈。
我们帮他们做的计划,他们并不拒绝,但是,就是要慢悠悠地做,或者边玩边做。
今天原本有5项作业要完成,但是,以他的速度完成了第四项之后已经很晚了,就不得不让他睡觉了。
这是因为,他们感觉似乎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爸爸妈妈,而自己从未在所需做的事情中获得满足感。
但是,又不敢直接对爸爸妈妈表示反对,只能用拖延这种行为来无声地反抗。
拖延让他们感觉自己摆脱了别人的控制,重新体验到了自主性的快乐。
自主性的快乐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会不断地重复拖延行为。
追求完美
有一些孩子明明对自己有比较高的要求,却还是会发生拖延行为。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的问题不在于对自己要求太严格,而在于他们往往对自己有较低的自我概念。
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够好的,不够优秀的,不够聪明的。他们认为自己是达不到自己所期待的高目标的。
有时候,他们愿意去尝试开个头,但是,一开头他们就发现不完美,他们就一直停留在开头,没办法走向下一步。
心理学认为这类孩子的爸爸妈妈倾向于以批评代替鼓励,不断地提醒孩子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而较少表扬他们有了进步。
这种苛刻的态度会逐渐内化为他们的自我要求,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不够好的。
高估未来
还有一些孩子会跟我们家长说,我明天再来做这个。
暑假作业,原本应该早早地完成,他们却一拖再拖,拖到最后都没有完成。
孩子们很容易误以为明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截然不同,明天的自己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超人,可以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一方面,他们会低估未来的任务难度,忽略任务中的困难细节。
另一方面,他们会高估未来自己的能力与专注度以及可用的时间。
缺乏主动
缺乏主动性是很多家长都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的问题。
这些孩子看起来似乎对什么都无所谓。
所有需要他自己完成的事情,他都需要家长的提醒才能记起。
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将要做的事情对自己的意义或价值不大,不能激发其内部动机或主动性。
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很大原因是由于在婴幼儿时期他们和主要抚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如果主要抚养者是稳定的,充满爱意的,孩子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有趣的有意义的,他们可以充分地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
相反,他们就不敢去探索这个世界,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无趣的没有意义的。这就使得他们总是表现出缺乏主动性,缺乏意义感。
这种意义感是在爱的基础上产生的。缺乏了这种意义感,会让他们觉得没有人真的在乎他们,也使得他们变得并不真的在乎别人。
这种冷漠的孤立的感觉会让他们觉得非常难受,所以他们就会更多地去追逐感官的刺激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不能玩游戏看电视,他们宁愿发呆也什么都不愿意做。
了解了孩子拖延的原因后,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分析一下,然后“对症下药”的去帮助孩子解决掉这个坏毛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