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解读《在另一个宇宙的天》
这是一本关于抑郁症的书,身为抑郁患者,她用真实的经历向我们描述了,患病天的生活,及她是如何走出抑郁的。
《在另一个宇宙的天》抑郁症,已经成了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但我们真正了解它吗?目前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中国有万人受到它的困扰,且有逐年增长的势头。
中国每年因抑郁自杀的有30万人,这些人包括,明星,百姓,精英等,它已经从纸上的字迹变成了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让我们感到恐慌。
难道它真的那么可怕吗?一旦遭遇它就真的死路一条吗?其实,它也许比想象还可怕,也许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吓人。今天,就让作者来讲述一下她是如何战胜抑郁重获新生的!
作者张春,她是犀牛APP联合创始人之一,畅销书作者,开了一家只有晴天才开门的冰激凌店,同时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就深受读者的欢迎,被大家称为“把爱写的最深情,把勇气写得最轻松”的书。
作者在这里没有说教,没有煽情,没有励志,只有朴实和真诚。
下面就一起来解读一下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抑郁
第二部分,治疗抑郁
第三部分,治愈后对人生的领悟
抑郁症图片01.认识抑郁
很多人将患有抑郁症的人比作掉进深海里,难以呼吸,怕见生人,想自杀,不愿出门,记忆力减退等等。她们大多不被别人理解,以为这是矫情。
这些问题作者都有遭遇,记忆力衰退,做什么事都要先记录下来,不然就会忘掉,甚至有时忘记自己记录的便签放在哪儿了,一直在试图自杀,又在不断求生。她会一边写遗书,一边写书稿。
对于普通人来说,远行,聚餐,社交是简单的事情,但对于患抑郁症的人,这是一次次艰难的尝试。比如自己是开店卖冰激凌的,为了不招待客人,竟然跟人家说老板不在家,宅到出门倒个垃圾就想家,如果不是因为养的狗不吃狗粮,宁愿饿死都不想下床去买吃的。勉强出去一趟,买回鸡腿或排骨都给狗吃,自己只想喝口剩汤。
每天宅在床上,头疼,失眠,做噩梦,凌晨两点睡不着觉,以头撞墙。懒散无力,动都不想动一下,只有狗每天陪伴在身边,证明自己还活着。而这种状态会让人更沮丧,无助,绝望。
以上就是抑郁症的一些典型表现,头痛,失眠,做噩梦,记忆力减退,有自杀倾向,自闭,有社交恐惧,懒散无力,不想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就感到恐慌了,觉得有些症状自己也有啊,比如有时候头痛,有时候失眠,有时候懒散无力,有时候也觉得生活没意思等。
敲黑板,注意啦!这里给大家重申一下,抑郁症患者跟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你要看以上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和深入程度,抑郁症患者的这些症状都是长时间,无理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
比如你也懒,但是你能懒到宁愿饿死都不去买饭吗?你能懒到天天躺床上不动吗?不要杯弓蛇影,不要觉得自己一时一会出现了一些症状就得抑郁症了,当然,如果你也跟作者一样长时间无理由的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那就要去看看了。
与狗相伴的世界除了生理症状,抑郁症对人的思维也会产生影响。
即便是出门,作者也会有各种各样奇怪的想法和恐惧。《看完最强大脑》,却突然想起了在厦门要饭的计划,包括在哪儿住,从哪儿吃,去哪儿找衣服,洗澡等都写得一清二楚。
看了一部烂电影,她就记住了里面的一句台词,“别把毛巾用完了”,就扔掉了家里所有的旧毛巾,旧床品,旧洗衣机,包括退了旧房子,然后重新租房,买了一堆新的高级的浴巾和毛巾,新的床品,新的带自动烘干的洗衣机,就是为了保证毛巾可以及时干燥。
去上健身课,不明所以的被刷了元,连问都不敢问一声,最后发挥阿Q精神,鼓励自己一定要去上一次才放弃。
患病还改变了她的性格,能忍耐,有时很冷漠,有时很细腻,能觉察多数人无法觉察的快乐和痛楚。虽然绝望,没去想死,但随时做好死去的准备,有时会幻想意外的死亡,解决被长寿拘谨的生命。
以上讲的就是抑郁症对患者的思维造成的影响,思绪纷乱,不连贯,过份敏感,有强迫症的倾向,迟钝,冷漠,幻想。思维逻辑异于常人。
注意,这里面也要分析思维造成的危害程度。比如有的人也会因为讲卫生经常换洗毛巾床单等,但你不会因为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就搬了新房,换了新床品,新毛巾,还专门为了烘干毛巾买一个带烘干的洗衣机吧?这就是过份的敏感,还有强迫症。你也不会迟钝到连问都不问一句,就傻傻的跟着人家去刷了近万元的卡吧?所以说抑郁症患者不出门也是好事啊。当你有些行为违背常理,异于常人的时候就该注意啦。
说到这里,大家对抑郁症有一定的了解了吧,这就是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在另一个宇宙,因为她觉得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就像进入了另一个宇宙,无法触摸到这个世界的真实。
抑郁独行的世界02.治疗抑郁
那么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正常了,得了抑郁症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如果不想死,肯定就去看医生了。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治疗抑郁症的。
1.药物治疗
她通过吃药有了很大改善,想睡觉了,也不计划自杀了,开始驻足观赏外面的人和事了。
感觉现在的生活还是痛苦,但还是比较满意,因为已经活到现在了,就是成功
求生欲越来越强,抑郁把自己都逼到这个份上,还活着,说明想活呀,而且,在她患病的26个月里,虽然自杀的念头没有远离过,还是做了许多事,出书,卖故事,创业,做了一个手机软件公司,还做了一个电台。
但有时还是觉得生活不如意,很痛苦,怎么办呢?那就想象老了以后的情景,你70岁住在养老院的时候,那时你只能比现在更糟,看着周围散发着各种味道的老人,你最大的乐趣,是听那些护理人员家长里短的聊天,而你会感到年轻人过来跟你说几句话,是多开心的事,你会想起你年轻时的情景,那时你虽然生病了,但还拥有年轻的生活,然后忽然你清醒了,原来我还年轻呢,真好,这种假想真是帮你度过艰难人生的好方法呀。
她想起当初自己得病时去就医,为什么那么难?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看医生,有的怕被确诊,有的怕吃药有副作用,而且有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自己病了,以为有些难受,熬一下就过去了,抑郁症状就是越来越不积极,越来越没活力,而且还有很多人把抑郁称为“作”,所以趁你某一天某个时刻还有点精神的时候,迅速跳上车,医院。第一次去看医生,医院大门,瘫坐在花坛边,哭泣,恐惧,但还是鼓足勇气走了进去。
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她怎样鼓起勇气不再拖延,去医院就诊的过程,并通过吃药让病情有了很大改善,思维也开始正常化。
有一个成语“讳病忌医”,不少患抑郁自杀的人在骨子里就存在这个想法,有的因不愿去就诊越拖越重,有的去看病了也不相信医生和自己。其实,抑郁症患者是有自救意识的,通过作者强迫自己去就医就能看出来,所谓“自助者天助”,最终救你的还是你自己。虽然吃药有副作用,但总比不吃强吧,正作用总会比副作用大。作者也是通过吃药,逐渐恢复了自主意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