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南通州有一奇人,此人姓柳,人称柳翁。
这个柳翁本来是一个进士,皇榜高中之后曾经在外地做过知县,退休以后便在老家享起了天伦之乐。这是令多少人羡慕的晚年生活呀!儿孙承欢膝下,享受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长命百岁。那个年代的人很多都是信奉道教的,那么道教要求道法自然,清心寡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要求修行者脱离凡尘俗世,无欲无求,淡泊名利。
面对世界上如此多花花绿绿的诱惑,按理说应该有很少人能够达到这个要求。很少有人不为所动,坚持一辈子。但有一位人可以,那就是柳翁。他苦苦修行了六十年,最后却出人意料地死在了四个丫环手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无意官场,决心入道
听人们口中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有一个姓柳的年轻小伙子,经过辛辛苦苦寒窗十年之后参加了科举考试,虽然能够入围,但是分数不够高,达不到在京城取得一官半职的要求。于是在其他地方做了小小的知县。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入职时,柳翁勤奋肯干,热情负责,励精图治,一心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谋福利。也干了几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现在的公务员或者官员都是下乡扶贫或者各种事务等待着他们去处理,在当时柳翁的官职也差不多,每天公务繁忙,琐事缠身。没日没夜地工作,让人精疲力尽,不得空闲。看来在任何时候,国家的饭吃得都并不轻松。
久而久之,他发现道家的清净无为的思想非常符合自己的想法,觉得儒家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于是他开始走向道教,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佛系,一切好像都不那么的重要。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浮云,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功名利禄更算不上什么。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本身家庭并不贫寒,富家子弟早已见过世面,这些官场的追逐早已使他感到厌恶,本来想在京城当大官的,奈何屈身于小地方的小官,内心无法平息,身份也转换不过来,于是追求无为而治,毫不留恋官场,决心入道。
持之以恒,意想不到
初步踏入道教的大门时,柳翁不仅仅对所有关于道家的书籍非常感兴趣,见者就收,而且他还对道家内功喜爱得不行,为此多次走访名家,求学问师,好像走火入魔了一样。付出总是有回报的,他终于学到了一门真正的内功,开始了自己的道教生涯。
从此他的日常生活就是翻阅道教的书籍,每日修炼气功,慢慢地他好像真的超脱了,对于官府的工作也很少过问了,都是交给手下去打理。
这个柳翁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恒心的人了,每天早上起来便修炼气功,一天三顿粗茶淡饭。整日沉浸在自己的道教世界里,作息规律,什么官场应酬上也少了他的身影,内心平静如水,没有任何事可以激起他内心的涟漪。身上显出一种隐士的清新气质。
这样一来时间一久,柳翁的事情就在当地流传开了,一时间又成了名人。果然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会发光的。很多人慕名而来拜访他,想要看看他的道教风采。
见过大世面的柳翁当然不会怯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他面对来者对答如流,各种经典信手拈来。他的行为言语让来拜访的人由衷地产生佩服之情,名声远扬。
时间过得非常快呀,转瞬即逝,这样的生活一晃便过了60年,远近的人们都知道有个柳翁这样的神人。说来这个道教也是很神奇,多年以来,柳翁的相貌并没有变得像老头子一样,而是依然精神满满,健步如飞。和当时的年轻人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一命呜呼,功亏一篑
尽管外貌保持得再年轻,但是毕竟年龄放在那里。道教再神奇,生老病死这件事是谁也无法左右的。毕竟六七十年过去了,柳翁年纪大了,需要有人常年人身边时刻陪伴照顾,以防万一。家里人便开始为他寻找仆人,刚巧收买了四个丫环,于是让她们四个服侍在身边。
果然男人只有挂在墙上才会老实,柳翁见到这四个年轻貌美,身材娇好的小丫头内心再也无法平静如水了。坚持了六十多年不近女色的他最终也把持不住了,于是将这四个丫环一并收入房中。时刻相伴,过起了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女色生活。
但是毕竟柳翁此时已经九十多岁了,再好的身体也经不起这样折腾,气血早已支撑不住,这样骄奢淫逸的生活使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直到油尽灯枯,一个月之后便承受不住离开了人世。这件事也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说起来也着实令人惋惜,辛辛苦苦坚持了六十年,年轻时都没有打破这个清规戒律,到了生命的末尾却功亏一篑。也有可能是老糊涂了,年轻时避开了红颜祸水,最后晚年却落得个不好的名誉。
结语
人的想法确实是很奇怪,一辈子坚持一件事也很难,很少有人做到,包括这个柳翁也不例外。年轻时他被世人所称赞,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中年时他潜心修炼道教,是个清心寡欲被人们崇拜的半仙。年老时却因为几个丫环动了私欲而晚节不保。
孔夫子说过:食色性也。人贪图七情六欲也属于正常现象,属于个人问题,别人是无权过问和评论的。这也算是一种道德绑架吧。但万物皆有度,超过了这个度,无底线的放纵自己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柳翁的事迹告诉我们,什么年纪干什么样的事,适可而止。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