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浙东唐诗之路先导篇之田南树园激流植援
TUhjnbcbe - 2023/10/16 17:02:00

“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诗人穿越浙东七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的山水人文之路,他们大多从钱塘江出发,经古都绍兴,自镜湖向南过曹娥江,溯源而上,入浙江剡溪,过剡中,至天台山石梁飞瀑。以后,这条线路又延伸到温州,再从瓯江回溯至钱塘江。

而为盛唐山水诗的成熟开先路,夺“浙东唐诗之路”上山水诗书写的先声的有几篇名篇。

今天就来看看谢灵运的《田南树园激流植援》。

诗作于景平二年(年)夏,谢公离永嘉郡回始宁,修营别业,尽幽居之美。辟园插篱,幽栖养病,尽山水之乐,屏尘世之扰,达到道家的物我一体的境界。谢公诗里描写了优美的田园环境,反映了自己徜徉其中的恬适心情。景物描写很精致,层次感极强,有些动词用得恰到好处,见出了作者的情致。

原文如下:

田南树园激流植援

[南北朝]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诗大意(引自微博博主-瓯越山水博客):

砍柴人与隐士都生活在山中,

但其生活的目的,生活情趣却各不相同。

我现在是在山间田园里养病全生,也是不同的事情一个方面。

山居生活远离尘世间或官场上的杂事及喧嚣,

清静空旷的地方,引来长风。

占卜择地盖房子,北边靠着高山,

打开窗户朝南面对着溪水。

在涧中筑坝拦水以代替凿井取水,

种植木槿以作篱笆。

打开门窗就能看到一排排树林,一座座山峰。

向下山路蜿蜒曲折通向低洼之处的田地,

向上又望见高耸的山峰。上下周围,目接之处无往而不开怀惬意。

清心寡欲不期望有大的劳作来建住宅,建房因陋就简。

只希望像西汉蒋诩一样开辟园中小径,

总是想着求仲,羊仲一样的高人来访,

与他们共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赏析(引自百家号-诗词锦绣):

胡孔明的名言,被用为此诗的开头,颇为醒目,也为下文定下了基调。樵夫在山是为生活奔忙劳碌,隐者在山则是为了高尚其志,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由在山目的的不同,自然引出此后的“养”“园中”,逗出题目的“园”字,也透露出田园生活的高雅和乐趣。

“中园”二句却又不承接“园中”一句去写题目的“树园”,而去描绘园中清静旷远的环境和乐趣,章法上又是一变。一“招”字、一“屏”字,将诗人以山中主人自居,“氛杂”挥之而去,“远风”招之即来的自得与满足,毕现纸上。既有园中之乐,则“树园”自在其中,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良苦用心。

“卜室”四句,开始交代题目的“激流植援”。卜宅而居,坐北朝南,后有山前有水,真可谓风水宝地。“激润”、“插植”又顺其自然,增添野趣,既是对环境的整治,又见出生活的朴实。

“群木”四句,又转而承接“中园”二句,写园中所见景物。群木罗列,众山叠嶂,交互映衬。俯身而视,是宽广无边的田野;仰目而望,只见延绵不绝的群峰。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由小到大。前后上下,目击之处,无不是令人心旷神怡的风物。

大有陶渊明《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意味。这八句描绘园中环境,与前六句完全不同。前六句用的是散句,自然流畅,与诗人轻松自如、陶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正相一致。而这里八句则用对仗的句式,与表现环境的优美也颇为协调。

“寡欲”二句承上启下,既是上文建园因势就便,顺其自然的补充和说明,又是下文抒情的基础。诗人隐居在始宁时期,与隐士孔淳之、王弘之常常聚会,又与族弟谢惠连、何长瑜、苟雍等人有山泽之游。所以诗结尾用蒋调的典故,既表示了自己隐居不出的高尚情操,又反映了渴望友朋之乐,共赏妙善之理的思想情感,也颇为切合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处境。与发端相互呼应,是此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此诗颇接近陶渊明的田园诗,但与陶渊明的田园诗又有着较大的区别。陶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沉醉于田居生活的自然所得,而诗人的“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则是有意识的追求,诗中也缺少陶诗的纯真与自然,所以大谢的田居诗极其少见。但是此诗所表现出来的清新明丽的风格,在他的诗作中也是颇为少见的。

搜狗百科:

谢灵运的田庄在始宁墅,他辞去永嘉太守归来后,又在这座庄园南边另起新宅,这就是诗题所说的“田南树园”(“树”为建立之意)。继而他又整治水土,在河中筑堰拦水,以便灌溉,在房宅周围种植灌木,以当篱垣,这就是诗题所说的“激流植楥”(“激”,拦水。“楥”篱笆。按《宋书》本传有“穿池植楥”句)。沈德潜说此诗“命题简古”(《古诗源》),因而题意有点费解,弄清它的意思,对理解、欣赏这篇作品很是要紧。

这首诗一开始就标明他归田的高情远致:“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是说他隐居在山野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别有追求。这是用了别人的话,臧荣绪《晋书》载何琦引胡孔明言:“隐者在山,樵者亦在山。在山则同,所以在山则异。”(《文选》注引)都住在山间是相同的,而为什么住山、住山的用意则不相同。下面又说:“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不是一个方面,我现在是在山间田园里养病。说“养疴”是颐养情性的一种高雅说法,隐者在丘园中“养疴”自然不同于樵者的口腹之役。以上四句用樵者作对照,以见出自己养疴丘园的不同凡俗。

中间写田南园的环境及徜徉其间的快适。“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中园”即园中。“氛杂”,尘杂。中园无氛杂,远风送爽,这本是客观存在的情况,这里用了“屏”、“招”两个动词,说尘杂是他屏除的,远风是他招来的,真是挥之即去,招之即来,他就是江山风月之主了。“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他在北山之阳建造新居,一打开窗户就对着南江。背山面江,他选择的地方既清幽、又开阔,是个多么好的所在。“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引来溪涧里的水就可以灌溉,可以省却汲井之劳了,插上槿木围成篱笆,就可以当作围墙了。面前是南江,引水很方便,槿木极易成活,不高不矮,作篱笆当围墙再好不过了。这既写他对环境的整治,又见出生活的简朴、自在。

以上四句所写也就是诗题所标示的情事。

经过整治之后,这里的环境更优美了:“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蜂。”“罗户”,罗列门户。“当窗”,对窗。“靡迤”,斜斜向下延伸。“迢递”,高耸的样子。栽种的树木都长起来了,与众山交互映衬,打开门窗林秀山色扑面而来,“当窗”的“当”情态可味。诗人向下走去是广阔的田野,向上又望见高耸的山峰。上下周围,目接之处无往而不开怀惬意。这个环境有点类似陶渊明诗里描写的情形:“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饮酒》)。陶诗的描写是分散的,这里则很集中。

最后写隐居中的情趣。“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寡欲”就是少有欲望,“劳”,劳扰;“人功”,人力。这两句说,修建田庄不想劳人动众,只是顺应自然、因势就便,如上面写的“卜室”、“激涧”、“插槿”就是。“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这两句是用典。蒋生指汉代隐士蒋诩,他在自己庄园里开辟了三条道路,只与志同道合的羊仲、求仲相往还。作者这样写是表示:他时时都在准备接待那些高人逸士,而杜绝了世俗之交。“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赏心”,心情欢畅,这里指会面的赏心。“妙善”,暗用《庄子·寓言》中颜成子游称赞东郭子綦言论的事,妙善,谓至妙至善的言论;“同”,聚会。这两句意思是说:希望朋友们常来欢会,聆听你们的高论妙语。

按作者在始宁时,隐士王弘之、孔淳之常来聚会,又有谢惠连、何长瑜、荀雍、羊璿之,常与作者作山泽之游,这些人就是诗中提到的求、羊之徒。作者隐居中的情趣可以用刘禹锡《陋室铭》中下面的句子来表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在这片天地中暂时解除了官务的纷扰、得失之念的刺激,心情得以放松了。写到这里,读者就清楚了他在开头说的那几句话的实在含义了。

这是谢灵运写的一首田居诗,接近于陶渊明的田园诗。诗里描写了优美的田园环境,反映了自己徜徉其中的恬适心情。景物描写很精致,层次感极强,有些动词用得恰到好处,见出了作者的情致。像这样的作品在谢集中也只有一二首。但是,它终究不同于陶渊明的田园诗,诗里流露了门阀士族那种轻视劳动者、鄙弃世俗生活的思想情调,诗里涉及到田园风光,但还不能称之为田园生活。如果将劳动生活、劳动者叫做“俗”的话,陶渊明是隐不绝俗,而谢灵运则差不多是绝俗,所以生于陶渊明之后、也有长期田居经历的他,到底没有写出一首真正的田园诗来。

名家简介:

谢灵运(年—年),晋宋间诗人。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

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也有分说今浙江上虞)。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参*、抚*将*记室参*、太尉参*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四十九。

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治烦恼,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他成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东唐诗之路先导篇之田南树园激流植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