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不听话,我只能把她送走”
女儿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才会让姜昆说出这样的话?
有人说姜昆对于女儿没有疼爱,只有在养子身上,他才有了一个做父亲的样子,也将全部的父爱都送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他与女儿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姜昆是个北京爷们儿,父母都是高知。
在知识分子家庭长大的他,从小便受到各种文艺活动的熏陶,15岁那年更是有机会出演了《白求恩大夫》中的角色。
就在他憧憬着自己的演员梦时,由于当时社会原因,他被下放到了黑龙江去劳动。
年,刚高中毕业的姜昆,在等待火车前去黑龙江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清纯的姑娘。
虽然小姑娘扎着粗麻花辫,看起来有些土气,但那份轻灵的气质,却立刻就在18岁的姜昆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而神奇的时候,这个姑娘居然和姜昆在黑龙江兵团宣传队中隶属同一组。
之后姜昆便厚着脸皮去打听这位姑娘的名字,终于知道了她叫李静民,比自己小一岁;打那之后便主动帮李静民干活。
一来二去,就用自己的能干和朴实打动了那个姑娘。
然而考验很快就来了。
有次李静民突然拉住姜昆说:我有机会可以回城回家了。
姜昆一听很开心,因为他知道李静民一直心心念念都很想回家。
然而下一秒李静民又说:但是我想了想还是不回去吧。
这话一说让姜昆有些不理解,既然这么久的心愿终于达成了,为什么要放弃呢?
谁知对方居然说:我怕我走了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最终李静民留了下来,然而戏剧性的是,后来姜昆面对一个能够回城的机会时,毅然决定要走。
李静民有些伤心,她觉得姜昆是不是根本就不爱自己,当初劝自己走就算了,如今又要丢下自己。
姜昆感受到她的难过后解释道:我们不能一辈子待在这个小地方,我先回去,一定会料理好一切然后接你回去的。
可是这个安抚在当时的姜昆看来就是在画大饼,不得已,姜昆为了让李静民安心,直接求了个婚。
简单领了个证之后,姜昆回城,之后很快就将妻子接走了。
仅仅一年,李静民就为姜昆诞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姜珊。
成家立业,成家是安排妥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立业了。
当初在生产队的时候,姜昆曾和好友师胜杰一起在文艺汇演中表演了不少相声,虽说表演略显稚嫩,但是依旧被马季看中。
拜师马季之后,他的事业一路腾飞,直到冲上春晚的舞台。
都说事业和家庭很难兼顾,爆火后的姜昆也渐渐忽略了妻女。但好在,他有个好妻子,不仅没有因此抱怨,而且还开始全职在家照顾女儿。
女儿从小虽很少见到父亲,但是却对父亲充满了崇拜,更是对父亲所站的各大舞台充满了崇敬,于是便跟家里人说自己要进入娱乐圈。
11岁那年,姜珊参加了“中学生艺术节”,还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一等奖。
对女儿疏于疼爱的姜昆,终于知道了女儿的抱负,便鼓励姜珊继续学习,并且在第二年,就带着她登上了元旦晚会。
此时不少经纪公司也对姜珊展示出兴趣,想为她发歌。
可姜昆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是看自己的面子,女儿到底几斤几两她还是非常清楚的。
姜昆深知在娱乐圈打拼的苦楚,便强烈反对,甚至因此将女儿送到大洋彼岸去读书。
从小照顾孩子长大的妻子有些不放心,也跟了过去照顾。
但即便母亲陪在身边,姜珊还是很渴望国内的氛围,有次她没忍住,自己偷偷买了张机票回国。
本以为父亲看到自己会很惊喜,谁知道姜昆居然十分生气地立马买了张机票又将女儿送走了。
经此一事,姜珊对于父亲的怨恨越来越深,父女之情越发淡薄。
虽然过年时姜昆会和妻子前去探望,可姜珊只把笑脸留给了母亲,面对父亲时永远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半句话都不说,姜昆几乎就成了名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与父亲淡了关系,姜珊却变得刻苦许多,还在毕业之前考取了美国名校,并开始发展编导专业,盼望着成为一名导演。
当然,即便姜昆为女儿感到自豪,却依旧没能得到女儿的原谅。
年,妻子远去美国陪伴,独自在家的姜昆慢慢变得孤寂,便经常去一家福利院做善事。
某天,他注意到人群中有个皮肤黝黑,看起来很有灵气的小男孩。
源于对女儿的愧疚,姜昆此时终于焕发出了母爱,不过不是给女儿,而是给了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儿。
他将男孩带回家之后,不但买了崭新的衣服,还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好吃的,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内心满是慈爱。
男孩也懂事,时常关心深夜依旧在工作的姜昆,也会嘴甜喊姜昆的母亲为奶奶。
但碍于福利院的规定,男孩在姜昆家里最多呆一周,所以一周之后,懂事的男孩早早就收拾好衣物在客厅里等着福利院的人来接自己走。
姜昆看着男孩,一时间惆怅不已,仿佛看到了离自己远走的女儿一般。
而就在这个时候,男孩却突然跑上来抱住姜昆,瞪着无辜地双眼,乞求般地问姜昆:“叔叔,你能当我的爸爸吗?”
听到孩子这句话,姜昆顿时就流下了两行热泪,早已将孩子视若己出的他,其实也同样舍不得孩子。
于是,他当即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并给孩子取名姜河。
然而妻子回来之后,发现家里平白无故多出一个儿子,完全无法接受,一个劲地埋怨姜昆,对姜河自然也没有好脸色。
虽然姜河会讨好般的对李静民喊妈妈,但她眼里始终容不下姜河,除了不陪他玩,甚至连做饭都不带姜河那一份,还是姜昆返回厨房再做姜河的饭。
可是小小的姜河并没有因此而封闭自己,反而积极地想要融入这个家庭,赢得妈妈的认可。
于是,每当李静民回到家,他就赶紧拿出准备好的拖鞋,吃饭时更是小跑着给李静民盛饭,晚上无事的时候,还会悄悄走到劳累的李静民身后,轻轻柔柔地给她按摩。
一天又一天的温柔,小孩子的真诚,终于打动了李静民。
其实她原本就对孩子没有恶意,只是生气姜昆收养之前没跟自己通个气,所以在看到姜河这般乖巧之后,彻底接纳了他。
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姜河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幸福的家庭之中,他也比姜珊得到了更多的父爱。
不过,姜河终究是个孩子,虽然很有礼貌,见人就会问好,但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
饶是姜昆在他身上花了十几万的补习费,仍旧是没有一点起色,而且姜河每次补习都要走神,在书本上乱写乱画。
曾有朋友建议姜昆教姜河相声,可姜河也不是这块料子,没几天都作罢了。
一段时间过后,姜昆注意到儿子在外面玩的时候,身手十分矫健,常常在楼梯或高处爬上爬下,这灵巧的身法,或许能在杂技一途中有所建树。
姜河一听不用学习,当场就同意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学杂技又岂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还是在以严厉出名的沈阳艺术团,每天的苦练,让姜河只待了两个月,就偷偷买票爬上了回家的火车。
彼时的姜昆已经年过半百,性子温柔了许多,所以没有像撵走女儿那样,当场赶走姜河,而是耐下心来教导姜河,“人这一辈子,要是不学习,就必须得在他方面学个吃饭的本事”。
更重要的是,姜昆还告诉儿子,如果返回沈阳安下心来好好学习,他就和妈妈一起搬到学校附近租个房子,一起陪儿子熬过这段艰苦的日子。
他也没有食言,待姜河返回学校的没几天,就真的带着李静民坐火车赶到了沈阳。
姜河一看父母来了,心里也不再害怕,纵然老师要求再严格、培训再艰苦,他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整整四年的时间,他学会了所有的杂耍技巧,成了老师眼中最出色的学生。
而姜昆为了增进儿子的信心,还穷尽所有资源,安排姜河进入了春晚节目。
年,刚在台上表演完《空中转盘》的姜河,退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与等候已久的父亲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有了春晚的润色,技艺又得到精进的姜河,还进了*区战士杂技团,时不时也会受邀参加综艺节目,风头正盛。
姜昆对此十分欣慰,而另一边的女儿姜珊,也早就学成归国,如当年的期望一样,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专心做起了幕后工作。
事业有成之后,逐渐成熟的姜珊,也终于体会到了父亲当年的苦衷,狠心放养自己的做法,并非不爱自己,而是希望自己学有所成。
至此,父女俩解开了缠绕多年的心结。
这一年,姜昆已经72岁,早已是一名古稀老人,但对于他来说,能得到女儿的理解,这大概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了。
自那之后,他也终于对女儿表现出了父亲的疼爱,经常动用一生攒下的资源,帮助女儿推动事业。
姜珊也是闲暇时就回家陪姜昆说说话,陪着老父亲度过难得的静谧时光。
与此同时,儿子姜河更是娶妻生子,成立了幸福的家庭,和姐姐姜珊相处地也十分融洽,两姐弟彼此没有任何隔阂,经常说说笑笑。
唯一可惜的是,姜河已经从杂技行业中退了出来。
有人曾说他这是辜负了姜昆对他的培养,但这说到底还是他自己的选择,况且姜昆都没有埋怨儿子放弃,所以我们也不用多说什么。
而且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早就攒下了不少钱。
据说当年姜昆公司陷入经济危机的时候,他还曾拿出所有积蓄,帮助父亲渡过难关。
回想姜昆的这一生,赞其一声“德艺双馨”毫不为过,毕竟他作为老艺术家,为观众奉献了不少精彩的荧幕瞬间。
关于家庭,虽然早期对女儿有所亏欠,可也正是他的“狠心”,让女儿努力至今,直到成为如今的公司老总。
只希望他和家人能安稳享受未来的幸福生活,也希望他保持身体健康,在家人的照顾下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