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网上冲浪越精彩,现实生活越无趣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3/9/22 20:26:00
                            

原创看理想编辑部看理想

平凡的生活片段被剔除前后语境、改头换面成适合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传播的「演出」;而用户们也更容易对此断章取义,对众多事物产生过于简单甚至错误的认知。

因此,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我们也必须对此保持警惕。

“我的生活?没什么可讲的。”这可能是很多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共同感受。

的确,不仅无限的工作压力把有限的生活时间一压再压,而且相比于社交媒体上五花八门的片段分享,我们的日常显得普通且乏味。

因此,在无数个无所事事的夜里,人们沉浸在他人的有趣生活中无法自拔——看vlog的人没有生活,看美食视频的人嫌弃自己的外卖味道寡淡,看豪宅探秘的人还没想好这个月的花呗怎么还……

当属于自己的世界与社交媒体上更大、更广阔的世界接轨,如何处理看来的他人生活与自己的真切体验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如今被忽视的重大问题:当一切看起来都近在咫尺,我们真的能分清真实与虚假的边界吗?

轰动全网的“假靳东”事件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很多人最终将其归因为中老年人不熟悉社交媒体所以受骗。但其实,我们所有人都在被失真的碎片化世界所同化,人们满心满眼只看到万花筒里的璀璨,忘了顾及脚下现实的门槛。

1.

迷失在短视频“万花筒”里的人

虽然大众一致认为像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大多是针对追求创意和新潮的年轻一代,数据却出乎意料地显示中老年群体实际上是增量最大、迁移速度最快的主力*粉丝。

对生活圈子和步调几乎固化的老人而言,像抖音这样社交媒体的普及几乎成为了他们的福音——平台上应接不暇、形形色色的内容为寡淡平稳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和谈资,更是填补了被愈发加速的现代生活日渐抛下的无措感。

在如此庞大的用户需求和依赖下,这些本以娱乐大众为目标的平台在中老年群体中同时担当起了多种重要的角色——直播购物、获取资讯、找到生活之外的新鲜感。

同时,一众短视频平台也相应地快速下沉,竭尽全力争夺全国近4亿中老年用户的驻扎。

相比于纯文字,短视频更像是一个“快消”信息的集中站——里面的内容呈现更加生动、更侵入、也更猎奇。而与此同时,短视频的内容创造者们也在竭尽全力产出更为简化、更富戏剧性、更夺人眼球的内容,达到将“注意力流量”转换为金钱资本的目的。

在对短视频平台的长期使用和惯性依赖下,人们主观意识中的线上与线下世界不知不觉地黏合,真实与虚假的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日益颠覆,继而在大众视野中呈现出许多极端的行为。

然而当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抖音上的“骗子”们、指责他们恶意散布虚假信息时,我们应当同时思考一下,这样的论调其实暗暗假设了绝大多数短视频的内容都应当真实。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吗?

其实,短视频作为一种社交媒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过滤网和加工器。其最大的危险在于,它将一个在现实世界中不管是地域、阶级、财富层面都高度分化的社会粗暴地拍扁,压缩成一个平面的万花筒供人观赏和娱乐。

传统的距离概念被颠覆——一屏之外的人仿佛触手可及,以至于当我们通过屏幕在他人的生活中流连忘返时,会下意识地认为他们是我们的身边人,短视频中所呈现的世界就是自己身处的真实世界。

对于像“假靳东”事件的女主角*月女士这样年近六旬、身居农村、生活环境和外界信息都相对闭塞的“边缘人群”而言,这种距离感和社会认知的混淆会格外大,也就更容易陷于短视频这个光鲜亮丽的“万花筒”,无法自拔。

而坚信自己不会被短视频里的世界迷惑的年轻人们,也不妨扪心自问:从“我竟然敢看这种一辈子都买不起的豪宅?”到“这个都不带泳池?也就那样”,再到“同款也就几千块?我分期也能买”,类似的心路历程,你又有没有经历过呢?

2.

碎片化生活里的失真世界

除了让用户产生对社会错误的认知,短视频社交平台更是为内容生产者们隐形地限定了能够和适合被传播的内容。

实际上,“短视频”作为一个大前提本身就框定了信息传播的形式和途径——不到几分钟的视频虽然“不浪费时间”,可以满足现代人想要快速摄取信息的欲望,但是其“碎片化”也同时导致了信息的极度失真。

让我们停下来仔细想一想:若是让你从自己日常生活中截取一分钟展现给别人看,让别人喜欢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上冲浪越精彩,现实生活越无趣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