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仔细地保养身体,进行最基础的有氧运动——体操、普拉提、爵士舞、各种瑜伽;还有不计其数的力量训练——哑铃、波比跳、举臂单腿深蹲、所有的腹肌训练;还有饮食方面,先戒了红肉,然后是吃素,最后连鸡蛋也不吃了。
不喝酒,不抽烟。若非必要,连阿司匹林也不会吃一片。我不吃麸质食品,不吃糖,咖啡因、大豆、脂肪,碳水化合物,都不吃。
我尽量避开日晒,从来不在饭后游泳,头盔也按要求戴着,每天保证八小时睡眠,使用牙线,戴安全套——
我努力让我的身体保持了完美的状态。”
可是,当我过完这一生,在另外一个世界睁开眼睛时,房间里负责检查我的身体的乔利斯,带着困惑且悲悯地神情看着我。
嗯,此刻的我应该是个如灵*般的存在,和乔利斯一起看着正躺在房间正中的桌子上的我的身体。
曾经,我使用这具身体过了82年。我很用心保养着自己的身体。就连此刻的乔利斯也承认,我的身体保持了完美的状态,但他也同时表示,这种情况很罕见。
乔利斯说,最惊心动魄的旅途往往伴随着最多的痕迹。如果一个旅行者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辈子都受到了悲惨的待遇,那么他肯定会心碎的。
但是,我的这颗心,却是完美无缺的,一个裂痕都没有。
也就是说,我搞砸了。我浪费了自己的一生。一次没有旅行的旅途。这具身体太过完美,就像没有使用过。
前一刻还觉得完美无瑕的身体,现在看来竟是了无新意。
哦,不,或许有一件事乔利斯没注意到,在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当我坐船驶往海上,把枪举到头上......至少,我的头骨上会留有一个弹壳的痕迹。
可是,乔利斯很抱歉地说,不,这不算伤痕。因为痕迹是努力活着的人创造的,不是努力放弃的。
我彻底绝望了。我想哭,可是此刻的我没有身体,所以无法流眼泪。更讽刺的是,我终其一生都在压抑着自己不要哭出来,可是,此刻,却很想哭。
哪怕,就一个伤疤,至少那是我曾经活过的证明。可是,没有!
01
这是我在阅读美国作家汤米·巴特勒的处女作小说《抓落叶》时,最触动我的内心和思想的一个片段。由不得我一次次地想按下人生的暂停键,想抽离片刻,想回顾一下过去的人生,想思索一下未来的方向。
片段里的“我”叫艾略特,8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黑影一样的怪物,虽然面目模糊,艾略特却很喜欢,因为怪物会模仿他和哥哥抓落叶的动作,很搞笑;怪物还曾救下了被海浪卷走的妈妈,可是家里人都不相信他,甚至哄骗他去见医生,进而诊断出艾略特有自杀倾向。
艾略特的第一反应是压抑所有的事,用无数的否认一层一层盖住,置之不理,甚至开始努力迎合身边人的期待,不再理会自己的感受,也不再听从内心的声音。他,努力做着如本文开头所述的那些“每个人都在做,却不是自己真心想要做”的事情。
就这样,时刻都想着结束一切的艾略特,却活到了82岁。这漫长的一生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艾略特有无数次濒临自杀的边缘,却又无数次地选择了继续活着,可是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可以预知死后的懊恼,艾略特还会选择继续现在的生活方式吗?还是会选择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种种问题,既是在问艾略特,也是在问我们自己。
02
生而为人,难免会陷入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也往往会迷失于当下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抽离当下,留出一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里,曾提出“以终为始”的思考习惯:设想我们死后的葬礼场景,当我们审视着棺材里的自己时,我们会作何感想呢?我们会希望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们在我们的葬礼上如何评价我们呢?
在盖棺定论时所希望获得的评论,才是我们终其一生,内心深处最想要追求的目标。诚如走完人生路的艾略特,在死后的世界里,灵*醒来,面对不曾留有一个痕迹的看似完美的身体,徒留万般悔恨。
这一生,终究是活成了别人希望的自己,唯独没能尽力活出自己的本心。
这一生,即便再努力避免受伤害,可到头来却空留遗憾,没有活过的痕迹。倒不如想哭就哭,当笑则笑,或快乐,或悲伤,或痛苦......却也不失为真实的人生。
是的,痛苦和悲伤,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何妨大方拥抱它们。即便会因此而伤痕累累,至少也是痛快活过的证明,不是么?
03
接下来,我还想和你们聊一聊这本书的构思之巧妙。
作者汤米·巴特勒虽然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却并不固守成规,反而是别出心裁地在本书里讲述了三重故事,且是以嵌套的方式,来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哲思。
这三重故事,倘若从宗教层面来看,或可简单理解为——人之前世、今生和来世。只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就辜负了作者建构于科幻之上的人类起源之巧思,以及对未来生命科学的高度智能的设想。
原来,人类的起源是来自某个地外文明,负责的工程师之一梅里亚姆在完成人体的制作后,无意间看到地球上的美好——
绯红的火焰从内部温暖着球体,*色的阳光从外面包裹着它。云朵在*褐色沙漠和祖母绿荒野的上空极速变幻。波光粼粼的水蓝色——在汪洋中汇集,在河流中奔腾——从飘渺的天空中泻下。
梅里亚姆很担心即将前往地球旅行的人,会过分流连于地球的美好而不想离开,万般思量之下,决定在人体的心脏旁边留下个新月形的空洞。
正是这个空洞,让所有在地球上旅行的人们,终其一生都在想方设法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或是权力、或是金钱、或是名利、或是爱情、或是成功、或是威望……
自然,有不少人堕入了欲望的深渊,但更有多数聪明人,学会化欲望为动力,把每个时刻都活成了生命中最好的一刻。
诚如梅里亚姆的上级在发现她的无心之失后,非但没有指责,反而赞同她的做法。因为——
倘若没有了空洞,旅人就这样坐在那里。他们没有欲望做任何事,也没有欲望不做任何事情,甚至根本就没有欲望存在。没有憧憬,没有冒险,也没有爱情。没有人爬山,没有人过海,也没有人盯着火堆,也没有人打盹。没有人看,没有人听,也没有人想象。没有理由去做任何事。
如这般没有欲望的人生,当该是多无趣呀。一如本文的开头片段,艾略特的悔不当初。
换言之,欲望是让一切前进的最好动力。而能否不让自己迷失在欲望里,那得取决于你对欲望内容的选择。
诚如这般,作者以科幻设定的形式重新解释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难以被满足的欲望;更是借着终其一生都在与抑郁症抗争,与死亡的念头反复纠扯,最终还是走过了82年人生路的艾略特的经历,引发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更有甚者,间或穿插着对未来高度智能化社会的畅想:当所有的选择都能被发明出一个对应的按钮时,当我们失去了犹豫的时间,我们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的时候,彼时的我们,会感谢这些智能产品吗?
无可否认,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痛并快乐着的,痛苦出自“我思故我在”,而快乐亦源自“我在故我思”。
04
最后,还想聊一聊书名的翻译,英文版BeforeYouGo,直译为“在你离开之前”,是想对每一个在当下过得没那么快乐的人说:答应我,走之前请看完这个故事。
诚然,快乐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生命在于奋斗,没有失败。
至于中文译名《抓落叶》,则是暗合了艾略特选择迎合他人而忽略自己内心感受的那一个关键性时刻——为了让哥哥高兴,艾略特假装输掉了抓落叶的比赛,即便细心又敏感的他早就掌握了抓落叶的秘诀:
不是快狠准,而是静止。先耐心观察风速和方向,在树叶犹豫不决、回旋下落的瞬间,轻柔地接住它。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看到落叶只会想到一叶知秋,却不知道还有个“抓落叶”的游戏,更想不到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游戏,竟然也能影响到一个人选择以何种心态来过这一生。
或许,在不经意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都曾有过类似的关键时刻,足以改变我们未来的人生心态。
不论如何,请记得:生命在于奋斗,没有失败。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END-
我是
楚汐思读绘,感谢阅读,期待留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