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孩子已经学会走路了,有一段时间非常新奇,到处晃悠,横冲直撞,过了一段时间,好像走路走腻了,疯狂得开始要求抱抱,几步路都不肯走,放到地上就哭,着实把独自带娃的邻居妈妈给逼疯了。一直抱吧,大人累不说,是不是还会宠坏孩子啊?不抱吧,吵得人受不了,孩子又会不会觉得我们不爱他了呢?
两难的时候,不妨先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安全感的需求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一块五分钱的硬币大小的皮肤上就有25米长的神经纤维和多个神经末梢,无论大人小孩如果皮肤长期得不到温柔的抚触,就容易患上“皮肤饥渴症”,严重时,不仅自身心理会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变得自卑、怯懦、欺软怕硬,甚至会因嫉妒他人能够获得爱抚而产生不理智的报复行为。
生命早期的天,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充分的肢体接触就是生命的成长养料,寻求拥抱是孩子的本能,尤其是婴幼儿早期,拥抱对他们来说就是刚需,并不是撒娇或者懒惰。这个时期对“求抱抱”的积极回应就是爱与信任的回应,反之就会被孩子解读为“遗弃”,进而导致安全感缺失,而充分的安全感才是孩子脱离我们怀抱的底气。
我们不难发现,当宝宝生病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格外粘人,总是不停地要抱抱,因为拥抱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安慰。别急着赶我们的小鸟离巢,先让他知道这个温暖的小巢一直为他打开,他才能自由地飞出去飞回来。
宝宝走累了
宝宝的腿长和体能都和大人相距甚远,走同样的距离,我们迈一步他们可能需要两到三步,要想跟上我们的正常速度,必定会消耗孩子大量的体能,对我们来说没几步路,可能就是孩子的“长途跋涉”,尤其当他们又比较困饿的时候,可能脚力就更差了。
有时候我们还会习惯地牵着孩子的手,但是因为我们的身高差距,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提拽着他们的手,血液长时间无法到达手指,这种感觉其实是很不舒服的,我们蹲在地上让另一个家长拉着我们的手就会感觉到这种不适。
当孩子提出想要抱抱的时候,他们或许还不知道怎么告诉我们他确实累了,他的手不舒服了,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就是在偷懒撒娇,多从他们的视角考虑他们的感受,通过询问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是哪里不舒服了,鼓励正确的表达。如果不着急也可以陪着孩子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如果着急就麻烦抱抱这位一起赶路的小同志吧。还是建议不要带着孩子“赶路”,最好能提早一点时间出门,让路上的行程尽量宽裕一些。
走路太无聊了
走路对我们大人来说是为了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目的地,但是孩子们是没有这个意识的,如果一直着急地往前走,对他们来说是很无聊的。尤其当他们被路上的各种新奇玩意吸引的时候,我们还一边催促赶路,对他们来说是相当煞风景了,一不高兴就撒泼坐地上不肯走了。
不要把走路变成一项无趣的任务,给予过多限制,让孩子讨厌走路,而应该把走路变成一次自由探索的机会,空出足够的时间,在足够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自由跑跳,去观察、触摸路边的小花、小草、小石头,教他辨认各种广告牌、交通信号,让他给我们讲讲他的小发现。摔倒了也没关系,不把责任推卸给绊倒他的石头或者摔疼他的水泥地,而是和他分析摔倒的原因,下次怎么避免摔倒,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也让他更爱这个大自然,更爱走路。
就想撒个娇
宝宝不饿不困也不无聊,但是看见了人家小朋友有家长抱着,或者毫无缘由地就是要抱抱,可能就是他们纯粹想要撒个娇了,但是,“撒娇”也不是一件坏事情,这不过是孩子向我们发出了情感需求的信号,以此来确认我们对他的爱。不必有过多宠坏孩子的焦虑,停下来,蹲下来,给他一个拥抱,或者抱着他站一会,等孩子的情感得到回应,再把孩子放下来,鼓励他自己走。
害怕摔倒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摔疼了,就有可能害怕再次摔倒而不愿意脱离父母的怀抱,这个时期,不要害怕孩子因此倒退,给他们一点心理恢复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给孩子提供一些支撑物,比如小推车或者用手扶着孩子,鼓励他们再次尝试,耐心陪伴他们再次学习走路。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对应的处理方式,以下几个小方法也能帮助引导孩子自己走。
把走路变成游戏
规规矩矩走路确实太无聊了,和孩子变着花样“走路”,不但能提升走路的趣味性,还能增强孩子的身体协调性。比如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和孩子玩追逐游戏、倒着走路、青蛙跳、蝴蝶飞、跳房子,或者石头剪刀布,谁赢谁走几步等等,对正在练习爬行的宝宝也是一样,和他们玩爬行追逐、爬过枕头山等等,他们会更有动力。只要父母陪着爬、陪着走、陪着玩,枯燥的事情也会变有趣,孩子需要抱抱,但他们其实更需要的是我们。
设定目标
对于迟迟走不到的终点,孩子很容易丧失耐心,年龄较小的孩子对时间是没有确切概念的,跟他们说再走几分钟就到了会让他们觉得遥遥无期。如果孩子想要抱抱,不如给他们设定一个切实可见的目标,比如走到前面那根柱子,妈妈就抱抱,当然到了之后要信守承诺,抱一会儿以后,还可以把孩子放下来,继续设定新目标。
又或者跟孩子说只要追到妈妈,妈妈就抱你,保持合适的速度让孩子跟上来,还可以告诉会数数的孩子,再走步妈妈就抱你。
另外,和孩子一起唱着有节奏又欢快的儿歌(最好跟走路相关)手拉手一起跑跑跳跳也能让孩子愉快走路,等唱完这首歌妈妈也可以抱抱宝宝。总之,哄孩子走路方法还是很多的。
及时表扬
宝宝没有要求抱抱,能够自己坚持走路的时候就要及时表扬,加强正反馈,每次进步也要及时鼓励,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己走路的信心,更有尝试走得更远的动力。
如果有个小玩伴和孩子一起走,当然就更好,但是不要因为孩子走得比小玩伴要慢而讽刺他,我们以为的激励对孩子来说更多的是打击。
旺妞
很多人说孩子很快就长大了,抱不了多久了,能抱就多抱抱吧,孩子小时候确实应该多抱抱,但是大人的身体也很重要,抱出腱鞘炎、抱出腰腿痛就是自损育儿战力,如果条件允许,在抱孩子这件事上,还是要一家人共同分担,还可以使用科学的背负工具以减轻身体压力,我们爱孩子更要爱自己。
最后,无论孩子多大了,都不要忘记认真地拥抱他,拥抱有着比批评或者安慰更强大的力量,这或许就是爱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