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吴王阖闾成霸业
当时的吴国虽然比较强大,但仍有不少困难:譬如常受江河海水的侵害,*事防御设施尚不完备,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没有保障;国家粮仓还未建立,荒地也未充分开垦;西边的楚国已成为雄踞中南的泱泱大国,南边的越国也有很强的实力,对吴国构成威胁。
在这种形势下,阖闾广纳人才,任贤使能,采纳良策,听取民声。
伍子胥被任用为行人(外交官)后,给阖闾推荐了两个人,一文一武,文的是伯嚭,武的是孙武子。
伯嚭出身楚国贵族,本是楚国名臣伯州犁之孙。父亲郤宛,是楚王左尹,为人耿直,贤明有能,深受百姓爱戴。少傅费无忌忌恨进谗,郤宛被贪得无餍的令尹子常所杀,株连全族。
伯嚭侥幸逃离。他听说另一位遭迫害的伍子胥在吴国受到重用,便立即赶来投奔。伍子胥与伯嚭虽无私交,但是因为遭遇相似,同病相怜,就将他举荐给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高兴地接见了这位满怀深仇大恨的青年。
吴王问伯嚭:“寡人之国僻远,东滨于海侧。而今你不以吾国僻远,投奔来此,将有什么可以教导寡人的呢?”
伯嚭的泪水一下涌了出来:“我不过是楚之一介亡虏。先人无罪,横被暴诛。听说大王您收留了穷厄亡命的伍子胥,所以不远千里,归命大王。大王您有什么需要我效力的,万死不辞!”
当时陪宴在场的吴大夫被离,对伯嚭很不放心,轻声询问伍子胥说:“您以为伯嚭可以信任吗?”
伍子胥坦然以答:“我与伯嚭有相同的怨仇。您没听过《河上歌》所唱的‘同病相怜,同忧相救’么?就好比惊飞的鸟儿,追逐着聚集到一块,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胡马立北风,越鸟巢南枝,谁不是爱其所近,而悲其所思呢?”
被离不以为然地摇摇头,提醒伍子胥:“您只见其表,不见其内。我看伯嚭为人,鹰视虎步,本性贪佞,专功而擅杀。如果重用他,恐怕您日后定会受到牵累。”
伍子胥不以为然。最后在伍子胥的大力举荐下,阖闾收留了伯嚭,任伯嚭为大夫,让他与伍子胥一起图谋国事。
孙武祖上有确切的世系是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担任周国的陶正,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阏父之子虞满,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周王并对满赐以妫姓,当了陈国的第一代君主。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承。到陈桓公时,陈国内乱。陈厉公之子完,因内乱不得立,而奔往齐国,他是孙武的直系祖先。陈完在齐国积极活动,四世孙田桓子田无宇已官为“上大夫”。田桓子生五子:田武子田开、田僖子田乞、陈昭子田昭、田书、子亶。其中田书在公元前年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在乐安,赐姓孙氏,孙书便是孙武的祖父,孙书生孙凭,孙凭生孙武。
伍子胥“七荐孙子”,阖闾亲自召见孙武,与孙武讨论晋国六卿的强弱,孙武献出了自己的*事著作《兵法十三篇》。
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武为将*。
推荐孙武子,伍子胥下了大力。他是出于公心。
有一个校长,因为他早年的学生没有竞争上副校长,到教育局一哭二闹三上吊,局长心软,给了个“校委会委员”的职务。这个校长,是出于私心。
阖闾命伍子胥主持修筑阖闾大城,阖闾还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为称霸诸侯作准备。
经过几年的努力,吴国不断发展壮大,百姓丰衣足食,乐于为国家而献身。
为了给楚国点颜色看,阖闾一举灭亡了楚的附庸徐国,楚国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徐国灭亡。
吴国经过阖闾的一系列改革,具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阖闾开始把重点转向*事上的发展。他有针对性的训练吴国的士卒,以适应与中原诸侯国作战的需要。加紧制作锋利的宝剑,以供战争之用。
一切准备就绪,阖闾首先把矛头指向了强大的楚国。
公元前年,阖闾与伍子胥、伯嚭率*攻打楚国,夺取楚国的舒邑,诛杀吴王僚的弟弟、投降楚国的烛庸、掩余两位公子。阖闾谋划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湖北江陵西北),将*孙武说:“此时民众疲劳,不能立刻攻打郢都,要等待时机。”暂时撤兵了。
公元前年,阖闾再次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六邑和灊邑。
公元前年,吴国攻打越国,击败越*。
公元前年,楚国派子常、囊瓦率*攻打吴国。吴*迎头还击,在豫章大败楚*,夺取楚国的居巢然后撤回。
公元前年,阖闾询问伍子胥和孙武说:“当初不能攻打郢都,现在情况如何?”
二人回答说:“楚国大将子常贪婪,唐国、蔡国都恨他。如果大王您一定大举伐楚,必须联合唐、蔡二国才能成功。”
于是阖闾听从他们的计策,出动*队,与唐国、蔡国一道西进伐楚。楚国也发兵抵拒,双方隔汉水列阵。
阖闾的弟弟夫概欲战,阖闾不许。
夫概说:“大王已把*队委托于我,作战要抓住有利时机才是上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等什么!”
夫概带领本部五千人突袭楚*,楚*大败奔逃。阖闾纵兵追击,追至楚国都城郢都,与楚*交战五次,五战都把楚*打败。楚昭王逃出郢都,跑到郧县。
郧公(某县的县令称某公)的弟弟想杀死楚昭王,楚昭王又与郧公逃到随国。
吴*进入郢都,开创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
楚国大夫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
尽管从血缘关系上来讲,秦哀公嬴籍是此时楚国落难的楚昭王的外公,但秦哀公没同意出兵。
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日夜痛哭,连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的秦哀公,不但发兵救楚国,还作了一首诗《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击败了吴*,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楚昭王得以复国。
阖闾的弟弟夫概见秦*、越*接连击败吴*,而阖闾滞留楚国不撤离,便逃回吴国而自立为吴王。
阖闾闻知此事,便率*返回吴国,攻击夫概。
夫概兵败投奔楚国。
同年九月,楚昭王回到郢都,将夫概封于堂溪,称为堂溪氏。
孙武不愿意做官,回乡隐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事著作。
公元前年,阖闾派太子夫差率*再次讨伐楚国,攻取了楚国的番邑,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宜城东南)。
从此吴国威震华夏,成为春秋一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