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第一章初中文言文重点词语梳理
TUhjnbcbe - 2023/8/27 21:38:00

1《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发怒),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吾身:为(替)人谋而不忠(尽心竭力)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身,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迷惑),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六十而耳顺(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超越)矩。”(《为*》)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惘),思而不学则殆(疑惑)。”(《为*》)

6、子曰:“贤哉,回(颜回)也!一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那)忧,回也不改其(他的)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意动用法,:以……为乐趣)之者。”(《雍也》)

8、子曰:“饭(吃)疏食(粗粮)饮水(冷水。古代冷水为“水”,热水为“汤”),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其中)。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流逝的时光)如斯(这,河水)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队的通称,诸侯大国有三*:中*、上*和下*)可夺(改变)帅(主帅)也,匹夫(普通百姓)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坚定,坚守)志,切(恳切)问而近(当前的)思,仁(仁德)在其中矣”(《子张》)

2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且取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也。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轻蔑地呼喝,尔,语气词)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优厚的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益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穷人)得(得:通“德”,感激)我与(通“欤”,语气助词)?乡(通“向”,原先,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停止)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指本性,天性,羞恶之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起,指任用)于畎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吠,田间水渠)之中,傅说(殷商贤相)举(选拔)于版筑(筑墙,筑,捣土用的杵)之间,胶鬲(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举于鱼盐(在海边捕鱼晒盐)之中,管夷吾(管仲)举于士(狱官,此处指管仲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孙叔敖(春秋时为楚国令尹)举于海(指在海滨隐居),百里奚(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举于市(市井,此处指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使……苦恼)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使……穷困。空乏,资财缺乏)其身,行拂乱(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其所为,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心忍性(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曾:同“增”,增加)益其所不能。

人恒(常常,总是)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发于声(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而后喻(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知晓,明白)。入(国内)则无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拂士(拂bì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国外)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队)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之,又何间(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养生用的东西。弗:不。专:独自专有),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及,普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弗敢加(虚报夸大)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孚,使人信服),神弗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也。”公曰:“小大之狱((诉讼)案件),虽不能察,必以(按照)情。”对曰:“忠之属(类)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大败)。公将驰(驱车追赶)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此处指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低落),三而竭(耗尽)。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朝服(穿戴)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谁更)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第二天),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同“熟”,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以……为美)我者(……的原因),私(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确实)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比)徐公。今齐地方(土地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蒙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指责,议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于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的意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期年(期(jī)年:满一年。期:满)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尊称死去的人)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民生凋敝),此诚(的确,实在)危急存亡之秋(时,时候)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于外者(表原因,……的原因),盖(大概)追先帝之殊遇(优待,厚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以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先帝遗德,恢弘(发扬扩大,可意译为振奋。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过分)自菲薄(小看,轻视),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宫:指皇宫;府:指朝廷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陟zhì: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不同)。若有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条,法令)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论其刑(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平:公平;明:严明;理:治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是以(因此)先帝简拔(简,选择,挑选;拔:选拔)以遗(遗wèi:给予)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咨:询问,商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裨bì:补;阙,缺点,疏漏),有所广益(广:增益。益,好处)。

将*向宠,性行淑均(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行háng阵:指部队)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微;鄙:地处偏远),猥自枉屈(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三顾(探望)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遇到)倾覆(挫折),受任于败*之际,奉命(奉命出使)于危难之间,尔来(那时以来)二十有(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临死)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早)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损害)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兵:武器;甲:装备)已足,当奖率(奖赏率领)三*,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庶:希望;竭:竭尽;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蜀汉自称继承东汉*权)。此臣所以(用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除去。益:兴办,增加。),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倒装句。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托:托付,交付;效:效命的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发扬陛下恩德的忠言)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咎:过失,罪);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良策。诹(zōu),询问,咨询),察纳雅言(识别采纳。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非常)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临:面对;涕:眼泪;零:落下),不知所言。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顺着、沿着)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两岸)数百步,中无杂(别的,其他的)树,芳(花)草鲜美,落英(落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摆)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儿子女)邑人(同乡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竟,竟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告诉)云:“不足(不必,不值得)为(向)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沿着、顺着)向路,处处志(做标记)之。及郡下,诣(到)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终于)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计划)往。未果,寻(不久)病终(死亡)。后遂无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者。

8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毫无,完全没有。略:完全。阙:通“缺”,空缺)。重岩叠嶂(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陵(襄:上,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溯(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宣布,传达),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驾)风,不以疾也(以:认为。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绝(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其间,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良(实在)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的早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只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于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之间,不以(按照)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吃食物)或尽粟一石(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斤)。食(食sì:通“饲”,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食sì:通“饲”,喂养)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露),且(尚且)欲与常马等(相当)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鞭打)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马鞭子)而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其,是……还是)。

10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此,这)是陋室,惟(只)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苔(苔藓)痕上(长到,蔓到)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鸿:大。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可以调(调弄,这里指弹)素(不加装饰)琴,阅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无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借代,这里指音乐)之乱耳,无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之陋”,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7%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章初中文言文重点词语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