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张爱玲是个有强迫症的人,尤其是对自身某部
TUhjnbcbe - 2023/8/11 21:22:00

民国时期的一位风华绝代的才女张爱玲,她的晚年生活充满战斗性。她从年到年,三年半的时间都是在搬家过程中度过的,大约每周搬一次,算下来,搬有来次。上午忙搬家,下午忙看病。她的频繁搬家是因为要躲避跳蚤,一种病态的强迫症。

张爱玲晚年,老觉得自己的住处有跳蚤虱子什么的,这种敏感到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地步。比如说她看见信箱里有一只虫子,就立即要搬家。她自己也知道三搬当一烧,很多东西不得不丢弃,即便如此他也别无他法,因为他宁愿是到处搬家的过日子,也是不愿意和这些小虫子共处一室的。

即使不搬家,她也是没完没了地跟跳蚤虱子们斗争,她不停地剪头发,怕头发稍长日光灯照不进去,看不到虱子,之后她索性就把黑发都剪掉,然后每天都带着假发。这些虱子甚至一路追击她,她写台湾印象时,也特别提到了跳蚤,引得当地文人小小地不满。有医生认为,张爱玲晚年所患的皮肤病是妄想性虫爬,这是一种精神病。

这种判断不无道理,与其说张爱玲抵抗的是现实中的虱子,不如说她抵抗的是假想的虱子。张爱玲十几岁时就在书中写到了虱子,这种虱子就是和人在一起的时候发现的那种令人作呕的一种有牙齿的虫子,她尤其善于描写这种小烦恼,人与人之间难以道出的各种龃龉。

作为一个敏感的人,她常为这种龃龉所苦,有时它来自于朋友,比如说她的朋友苏青和炎樱,有时来自亲人,比如她的母亲和弟弟;它还来自于她的爱人,比如胡兰成、桑弧和赖雅。

赖雅带来的苦恼对她打击应该尤其大,赖雅是个好人,他们非常相爱,即便如此,赖雅仍然给她带来无数的麻烦,不管是健康的时候,还是他中风之后,虽然张爱玲咬牙坚持到最后,她的精神上,应该是已经默默地崩溃了。

张爱玲也认为爱是不完美的,其实张爱玲所不能接受的不完全是这种虫子的干扰,最根本的是她无法面对现实,这也导致他晚年心理疾病的产生,晚年的她,长期为经济的困扰而奔波--等她再爆红有大量版税收入时,又已是孤家寡人了,钱已没有多大意义了。想在美国写作,不受欢迎;去香港写剧本,又无法照顾中风瘫痪的丈夫;投奔老朋友宋淇夫妇,又有点寄人篱下的压抑感,甚至有点交恶的倾向,只是一种隐忍不发--毕竟,宋淇夫妇是她最后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朋友。

张爱玲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对待虫的反应简直是风声鹤唳,信箱发现蚂蚁,立即换掉,于是就买了那种紫外线的灯光去照射,每天都去做这件事至少是一个小时。怕光照不进,还隔几天就剪发。烤干的皮肤保护力尽失,脸上、耳朵、肩膀尽是伤口。

她心里的那只跳蚤,陪伴她的生命,一直到最后。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爱玲是个有强迫症的人,尤其是对自身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