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
当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时,莫言却说自己更喜欢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57岁那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而这一年,距离他开始写作已经过了整整31年。
辉煌来得虽迟,但终究是来了。
获奖之后,许多读者比莫言还着急,希望他尽快出新作品。
但莫言不急不躁,沉寂了长达8年的时间。
8年之后,他携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读者视野。
《晚熟的人》:我60岁,一辈子未嫁,如今没了娘家人我后悔了
一辈子不结婚,你愿意吗?
这是一位60岁女读者的故事,在她向我讲述这些经历时,她发出了一句感慨:
“人这一生,父母在还有家,父母不在,你就是孤家寡人。”
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60岁,娘也走了后,我就没了家人。”
父亲走得早,父亲在我40岁那年就生病走了;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孤独,寂寞,无助,因为我还有一个身子健壮的母亲。
每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从自己的小家来到母亲家里,陪着她聊天,带她去外面散散心。
50岁那年,我从单位退休,一个月退休金接近6k。
在小城市,完全能过上还不错的生活。
我有2个哥哥,1个妹妹。
年轻时,哥哥妹妹结婚比较早,父母对我的婚事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后来哥哥妹妹都有了孩子,父母不断催促我:
“你也不小了,该结婚了,别挑挑拣拣了。”
我年轻时也渴望过婚姻,但跟一位男士谈了10年恋爱最后惨遭抛弃,我对婚姻早已失去了信心。
那一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我对男人再也不抱任何期待。
记得在我40岁那年,父亲离开时,最放心不下的人还是我。
但父亲走后,母亲也理解了我,不再逼着我结婚。
“多变的身份”
我是一个女儿,同时也是几个侄子的姑姑。
妹妹嫁得远,一年到头很少回家看望娘,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我陪着娘一起生活。
到我买了房子,一年下来娘有半年在我那边生活,我负责她的生活开销以及养老。
我心善,重亲情,对于几个侄子我都付出很多。
但他们读了大学,去了外面的城市,我才发现自己这些年的付出,根本就没有回报。
过年过节时,他们几乎连一个电话都不会问候我。
两个哥哥贪心不足。
母亲生病住院,他们一分钱不愿意拿,最后还是我承担了几万块的医药费。
本以为,对侄子们好,等我老了他们会把我当成敬爱的长辈去对待。
事实证明,我想多了。
有些人,不是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你好。
一辈子未嫁,一辈子选择“丁克”,娘亲还在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因为我心中有依靠,有底气,我始终觉得娘亲能活到岁,能陪我走完人生的路。
但娘离开后,我承认自己后悔了。
2个哥哥,只有要钱的时候,才想到我。
他们家的几个侄子,谈恋爱没钱了,管我要钱;没有衣服了,管我要衣服。
但我遇到了麻烦时,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管我。
孤独,寂寞,无助。
如果生活能重来一次,或许我会找一个善良,人品好的男人结婚;不去管他有没有钱,有没有爱情。
人老了,能依赖的人有谁呢?
父母在的时候,还有父母;他们不在的时候,也只有你的老伴儿。
我以过来人的经历,想跟身边的年轻女生说一句:
“结不结婚的人生,真的不一样。”
作者说:
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验证自己心中的答案,这样的决定意义太大,也太沉重了。
年代不一样了,年轻人对于婚恋观的态度也不一样了。
对于老一辈来说:
一起看场电影,吃个饭,牵个手,就算确定了恋爱关系。
他们能够接受先结婚,再慢慢培养感情;即使没有爱情,一辈子也是相互搀扶着就过去了。
老一辈的观念里,一个人不结婚,不生孩子,那简直是被他们“所不容忍”的事情。
我很佩服这位读者的故事,更佩服她的选择与勇气。
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呢?
他们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甚至有些已经做好了“一辈子丁克”的准备。
我们无法用当下的思维,去考虑自己老年后的生活;
但我们可以用老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来验证当下的决定。
如果你真的打算一辈子不结婚,要做好哪些准备?
第一:要保证自己的收入和存钱能力。
你的收入和存款,就是你老年后最大的保障。
你的兄弟姐妹,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到你的生活。
所以,人到最后,只有自己靠得住。
第二:要保持锻炼和检查身体的习惯。
为了自己的身体考虑,一定不要忽视这些问题,更不要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
第三:要有一颗大心脏,不惧怕别人的眼光。
最好的做法,就是自己搬出去住,买一套自己的小房子。
不在乎周围人的看法和眼光,过得好与不好,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无论是结婚还是不结婚,生孩子还是选择丁克,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决定。
但在考虑这些问题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退路。
人不能盲目做决定,那不是勇敢,而是愚蠢;人要为自己做过的决定负责,因为这世上从来都没有后悔药。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他的话总是这么精辟,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从而写出戳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赢得我们的共鸣,他的小说才能受到众人的崇敬与敬仰。
写到这儿,我也很有必要给大家推荐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莫言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读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获诺贝尔奖之后的首部作品,于年出版。由12个故事组成。整体上属于现实主义题材,作者本人也参与到了其中,刻画的是当代农村社会的众生像,很贴近生活。
莫言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其完成,他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我们可从书中学来智慧,将人性研究透彻。
《生死疲劳》:诺奖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蕴含着能让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秘密的小说,这是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
读了之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本书太接地气了,没有什么优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风景如画的意境。有的是各种幽默风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而最妙的是他写文的视角。他通过了转世轮回的方式,用动物的视角去写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人们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跟社会风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得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如果对莫言的《晚熟的人》和《生死疲劳》这两本书感兴趣,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购买:
AX31正品生死疲劳晚熟的人莫言诺贝尔获奖者精选月销量¥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