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杀人,没那么多讲究
乔志峰
那些开国皇帝,经过南征北战夺取了*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都是杀人。杀曾经并肩战斗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以防有人功高盖主,也想“取而代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不把有实力、有势力的新贵杀光,夜里睡不着觉啊;杀曾经得罪过自己的人,以前没当皇帝,受了气也只能憋着。现如今位登大宝,孤家寡人一言九鼎,当然就要快意恩仇。因此,伴随着改朝换代而来的,往往是一大批人头落地,直如切瓜砍菜一般。
皇帝杀人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一种,是并不直接杀你,而是采取某些手段施压,让你识趣,知道自己活着还不如死了,自觉自愿自我了断。一种,是随便捏你个错儿,以“莫须有”的罪名砍你的脑袋。还有一种,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不需要任何理由,直接送你上路。皇帝最喜欢的,当然是第一种,既达到了清除异己的作用,又不用承担杀人的责任和凶名。因此,皇帝对这种聪明识趣的“死*”,往往优加抚恤,说不定还会假惺惺落几滴鳄鱼的眼泪——爱卿,你咋想不开寻了短见哩?寡人对你那么信任,还打算重用你哩!后两种则没那么幸运,死了也要被安上一大堆罪名,踏上一万只脚,使其永世不得翻身。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亦然。
话说汉高祖刘邦干掉了杀人魔项羽,终于夺取了江山,按照惯例,该实施杀人计划了。先说一个被刘邦盯上的倒霉蛋儿——田横。
田横,原来是齐国贵族,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田横与两个哥哥田儋、田荣也起事自立,占据齐地,三人先后称王。刘邦统一天下,田横知道大势已去,带着五百多名部下逃到了海岛上躲避。刘邦认为,田横兄弟几人曾占据齐地,在齐地有极大的威望,如果不招抚他,以后说不定会作乱。于是就派人前去,声称赦免田横的罪过,召他来洛阳。田横推辞说:“我曾煮杀了陛下的使臣郦食其,听说他的弟弟郦商现在已是汉的卫尉,我担心会有危险,不敢奉诏前往。我是个胆小的人,只请求允许我在偏远海岛上做个平民百姓就满足了。”刘邦听了使者的汇报,便命令郦商说:“齐王田横很快就要来洛阳了,在路上,谁敢动他,必诛灭家族!”然后再派使者前去召田横,并承诺:“田横如果能够奉诏前来,可以封王,至少也能封侯。如果抗诏不来,便发兵诛杀。”
田横无奈,只好带了两个随从,乘坐驿站的车去往洛阳。在离洛阳还有三十里的地方,田横向使者说道:“为人臣子要去觐见天子,应当沐浴以示尊重。”使者答应了,就在驿站住了下来。田横又对随从说:“我曾与汉王刘邦一样面南称王,现在他做了天子,我却成了败亡的臣虏,必须面北称臣服侍他,这本来就是奇耻大辱啊。更何况,我还煮死了郦商的兄长,现在怎么能跟人家同殿称臣呢。即便郦商畏惧天子的命令不敢把我怎么样,我难道内心就不感到惭愧吗?其实,陛下想要见我,不过出于好奇想看看我长什么样罢了。现在,你们砍下我的头颅,快马加鞭疾驰三十里地送去,神态容貌还不会改变,仍然可以看的。”于是就自杀,让宾客带着他的头颅,随同使者送到洛阳。
刘邦叹息道:“唉,田横兄弟三人出身平民,能够相继为王,难道不是很贤能吗?”说着,还流下了眼泪。随后授给田横的两个随从都尉的官职,调拨*士二千人,以王侯之礼安葬田横。下葬以后,田横那两位随从在墓旁挖坑,都自刎而死,以身殉葬。高帝知道了很是吃惊,感叹跟随田横的人都很忠心、很贤能。现在,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就派使者去招抚他们。可是,这五百人听说田横已经死了,全部都自杀了。
还有一个人,运气还算不错,有惊无险,最终保了条小命。这人叫季布,楚国人,是项羽手下的大将,曾多次羞辱过刘邦,属于得罪过刘邦的人。刘邦统一天下后念念不忘,悬赏千金捉拿季布,还下令说谁敢收留窝藏季布,株连三族。由此可见,刘邦对季布恨到了何种程度。
季布只好剃去头发,用铁箍卡住脖子,隐姓埋名,把自己卖给鲁地的朱家当奴隶。朱家发现这个奴隶其实是季布,就将他买下来。朱家随即到洛阳去拜见滕公夏侯婴,进言道:“季布有什么罪呢。天下大乱,各为其主,臣子为自己的君主效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季布当杀,难道项羽之前的旧部全部都要杀掉吗?现如今皇上刚刚平定天下,就急吼吼报个人的私怨,动用国家力量去寻捕一个人,未免显得心胸过于狭窄了。况且,季布是一代名将,其贤能天下皆知,朝廷悬赏抓捕他,将他逼向绝路,他万般无奈,不是向北投奔胡人,就是往南投靠百越部族啊!逼贤能的人去帮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之所以要掘楚平王的墓鞭打尸体的缘故呀。您为什么不详细地向皇上说说这些道理呢?”滕公于是就找了个机会,按照朱家的一番说辞向刘邦进言,刘邦连连称是,便赦免了季布,并召见他,任命他为郎中。朱家从此也就不再见季布。
季布有一个舅舅,名叫丁鲍,也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围困过刘邦。双方交战时,刘邦感觉形势不妙,就对丁鲍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你死我活吗!”丁鲍于是领兵撤退了,放了刘邦一马。等到项羽死了,树倒猢狲散,丁鲍自以为曾放走刘邦,有功于汉,跑来投奔刘邦。刘邦却变了脸色,把丁鲍拉到*营中示众,说道:“丁鲍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能对项王忠诚,是导致项王失掉天下的罪人啊!”然后杀了丁鲍,并表示:“让后世为人臣子者,不要效法丁鲍!”
写到这里,司马光又跳出来大发议论了。他说:刘邦从丰、沛起事以来,网罗强横有势力的人,招纳逃亡反叛的人,那是相当多的。等到登上帝位,唯独丁鲍因为不忠诚而被杀掉,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进取与守成,形势不一样啊。当群雄并起逐鹿、都想取得天下的时候,老百姓没有确定的君主,谁来投奔都接受,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等到刘邦成为天子,四海之内都应该臣服,如果不明确礼义以告天下,致使身为臣子的人,人人怀有二心投机图谋私利,那么国家岂能长治久安啊。因此,刘邦从大义出发作出决断,使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身为臣子却对帝王不忠诚的人,没有立身之地,出于个人目的施恩惠给他人者,即便他甚至于救过自己的命,依照礼义仍不能饶过他。像这样杀了一个人,而让千万人感到畏惧,刘邦考虑事情难道不是既深刻又长远吗!刘邦的子孙享有上天赐予的四百多年江山,是理所应当的啊!
司马光又在鼓吹儒家的“忠君”思想了。刘邦为田横流泪,不过是猫哭耗子,假如田横自己不死,刘邦也不可能留着他。刘邦不杀季布,不仅是担心将季布逼急了会去帮助敌国,更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容人的雅量和宽阔的胸襟,将季布当成了塑造“圣主贤君”形象的表演道具。各位发现没有,朱家救了季布之后,从此也就不再见季布。为什么?担心刘邦怀疑他们是一伙的啊,果如是,不仅季布马上会被诛杀,自己也跑不了。至于杀丁鲍,则完全是杀鸡骇猴,杀给手下臣子们看的,为的是让所有人都对自己忠心耿耿。其忘恩负义、刻薄寡恩、刚愎自用而又阴险狡诈的嘴脸,由此显露无遗。司马光却不为百姓说人话、专为帝王唱赞歌,还将刘邦建立的四百多年专制统治,美化为刘邦个人的深谋远虑,甚至神化为“上天所赐”,何其的愚蠢和下作!
司马光以儒家之心度刘邦之腹,实在是搞笑得可以。要知道,刘邦是最看不起儒生,也最反感儒家那一套虚伪理论的。每当宾客中有戴着儒生帽子来的,刘邦总是脱下他的帽子,在里面撒尿。与儒生谈话的时候,也常常破口大骂。如果刘邦听见司马光拿儒家那一套拍自己的马屁,说不定会尿他一脸。更搞笑的是,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恰恰是刘邦自己的子孙。当然这也没啥可奇怪的,统治者要的是愚民和驭民的工具,只要可以给老百姓洗脑,只要有利于维护统治,他们才不管什么数典忘祖呢。
皇帝杀人,从来不需要理由,也没那么多讲究。他想杀谁就杀谁,全凭个人好恶,全由当时的心情来决定。司马光非要从中挖掘“皇上英明”的“重大意义”,还要将其跟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不知道他自己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