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豪是一个初中男孩,他的父母也对他抱以极大的期望,平日里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孩子都是爱玩的,可是他却从来不被允许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有一次考试,小豪因为卷面书写不规范,被老师扣了卷面分,小豪的爸爸看到卷子后气得撕掉了卷子,并破口大骂小豪,说他写的字都不如狗在地上刨的那几下,在那一瞬间,小豪觉得天都塌了。
从那以后,小豪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他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人真正了解自己,也没有人关心自己,可是小豪的父母却丝毫没有察觉,反而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懂事了。又一次在被爸爸批评之后,小豪选择了轻生,但是因为害怕,他只是在胳膊上划出了伤痕,结果小豪的爸爸看到伤痕之后,觉得是儿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反而骂了他。
孩子的内心都是极为敏感的,他们对于孤独的感觉更是极为强烈,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孤独感并将其消除,那么很有可能会往不可控制的方向去发展。
一、所谓“孤独感”,指的是什么?
1、人际上的孤独
人都是社会属性的动物,会想要与别人沟通交流,可是如果在一个人的身边没有可以去交流去倾诉的对象,那种无人应答的感觉会带来极为强烈的孤独感。尤其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这种孤独感更是被放大,有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为什么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2、情感上的孤独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情感却是需要宣泄的,如果我们将情感过度压抑在内心而无人倾诉,当我们被身边最在乎的人漠视,当我们的情感需求被别人视为无所谓时,我们就会产生非常孤独的感觉,所以在这时就会产生一种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的感受。
二、“抑郁”和“孤独感”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孤独的感觉,只不过轻重与时长各有差异,短暂的孤独可以使人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调整,并不见得完全是一种坏事。但是抑郁却不一样,抑郁所带来的后果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如果孤独感长期存在并深陷不能自拔,那么则会向抑郁的方向转变,而同时抑郁又会带来更强大的孤独感。
现如今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家长们也将爱全部倾注到孩子身上,可是孩子们却时常会有孤独的感觉。很多孩子都会感觉自己没有人理解,生活也非常无趣,每天都要按照家长的要求来过,孩子会慢慢变得封闭自我,久而久之很有可能会发展为抑郁。
三、孩子的“孤独感”源于什么?
1、缺少家长的陪伴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每天都关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吃用,为什么他们还会感到孤独?确实有很多家长可能确实每天都陪伴在孩子身边,可是这样的陪伴却是低质量的陪伴,家长们不会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不在乎孩子的想法,孩子自然会感到孤独。
2、鼓励少批评多
大家也知道每个人都喜欢听些好听的,倘若我们身边的人总是在否定自己,那么我们的感觉一定是非常糟糕的。孩子就更是如此了,每天都要听到来自于最亲近的爸爸妈妈的批评,慢慢的在他们的心中自然升起强烈的孤独感,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认可。
3、缺乏玩伴
人终归是一种社会属性的动物,可是家长们却总是喜欢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去限制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交流进行社交。孩子长期没有可以讲话的伙伴,他们的心理负担会慢慢的加重,直至发展为孤独感。
真正对孩子负责任的家长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学习,对于他们的心理问题也要重视起来,孤独感很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轻则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重则甚至可能会发展为儿童抑郁症。
四、家长该如何改善?
1、多倾听孩子的倾诉
孩子在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向别人表现自己,家长一定要认真地听孩子的那些话。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孤独的症状,那么就多与孩子沟通,了解鼓励他们说出及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同时给予孩子一定奖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爱。
2、认可孩子的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会感到孤独,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被家长否定,所以这时家长应该多认可孩子的行为,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当孩子慢慢感受到父母的那份爱之后,他们内心的那种孤独感觉也会慢慢的被消除。
3、鼓励孩子社交
这是一种最好的打败孩子孤独感的办法,而社交能力也是每个人都所应该必须具有的一种技能。所以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孩子营造社交环境,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当孩子身边有伙伴的陪伴时,他们才不会总是感到孤独。
对于每一个爱孩子的家长来说,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的,有很多时候不要把学习看得过重,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问题,这样才能够知道什么样的爱才是最适合孩子的。适当的放手,对于孩子来说才是一种真正的帮助,不要让自己的孩子陷入到抑郁的怪圈之中。
今日互动话题:你平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