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013年复旦研究生毒杀室友被判死刑,1
TUhjnbcbe - 2023/5/21 20:16:00

年3月31日,复旦大学医学系的研究生林森浩决定投*,他想*杀的对象正是自己的室友*洋。而在案发后,他被依法判处死刑。此时却有名师生自发组织,联合在一起为他求情,这是怎么回事?他当时又为何要*杀室友呢?

案发当天

31日下午,在下定决心后,林森浩以回实验室取物为借口,趁着没人注意,他借了同学的钥匙,潜入医院的影像医学实验室,取出他在两年前参与医学动物实验后,存放于此处的剧*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原液,将它装入*色医疗废弃物袋中带离出去。

下午五点过后,回到寝室的林森浩,趁同学都有事不在的空当,偷偷摸摸将剧*投入寝室的饮水机里。

4月1日清晨,也就是在愚人节这天,林森浩同寝室的室友*洋如往日一样起床,随后接了饮水机的水来喝。

但刚喝了一口后不久,*洋就感觉胃里像是翻江倒海一样,一股恶心的感觉从胃部涌上喉咙,随即他便去卫生间不停干呕。本来*洋以为这只是昨天吃的东西不对,有些肠胃不适的小毛病,没有在意。但接下来他一天都在发烧、干呕,症状丝毫不见缓解。

4月2日,医院挂了急诊,初步诊断为急性肠胃炎,肝损伤;4月3日,*洋的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4月6日,*洋丧失了意识,一直处在昏迷状态,全身上下插满了气管插管,导尿管......

4月16日,在经过半个月的折磨后,*洋因为抢救失败而被宣布死亡。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在这种悲伤情绪中,让大家感到唏嘘的是,害得*洋离世的真凶,竟然是他朝夕相处的室友,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科研天才,上海市的优秀毕业生林森浩。

“寒门贵子”林森浩

林森浩出身在广东汕头市的一个普通粤东小镇家庭,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大哥,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家里五兄妹都靠爸爸一人在服装厂打工维持日常开销,母亲是家庭主妇,平时依靠捡垃圾补贴家用。

贫穷的家庭环境并没有阻碍林森浩前进的步伐,懂事的他从小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悬梁刺股般坚持不懈地努力,智商超群的林森浩终于以高考分的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

考入大学的他也没有丝毫松懈,他理解家庭和父母的难处。在兼顾学业的同时经常会出去兼职,靠自己的奖学金和兼职赚的钱维持生活,没有向家里索要过一分钱。

就是在这样“半耕半读”的情况下,林森浩的成绩始终没有落下,学校的奖学金更成了他的专属资金。在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被保送到了复旦大学的医学系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自律优秀的林森浩实现了逆风翻盘,宛如男频小说中的男主角一般,开了金手指实现逆袭,成为了家乡的骄傲。曾担任过林森浩初中班主任的老师骄傲的表示过,林森浩是自己近年来带过的最优秀、最引以为傲的学生。

进入复旦大学读研的林森浩并没有丝毫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更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他表现出超强的对于科研的敏锐力与嗅觉,曾发表了8篇sci核心周刊。其中有高达五篇论文,林森浩都是第一作者,这个科研水平完全可以和博士媲美了。

不仅如此,林森浩也是个很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在年汶川大地震时,生活拮据,需要经常兼职挣钱的他,也曾毫不犹豫,直接向灾区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的块钱。

正因如此,林森浩在学校的形象是让人羡慕又尊重的。至少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各方面都毫无短板的天才。在老师教授眼中,他也是天资聪颖,努力好学的科研精英。如果不出意外,年的夏天林森浩便能顺利毕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去救死扶伤。

人人心中有团火,过路人只看到烟

天才并不是外人眼中的“圣人”,也没有真正的完美无缺。创作出九部交响曲的音乐教父贝多芬,曾经的性格极其暴躁,目中无人;天才画家梵高一生也是极其孤独,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理解,唯自己一人踽踽独行。

天才这两个字仿佛总会让人联想到孤独,他们在外人眼中总是孤僻、怪异、敏感、难接触的对象,而林森浩在大家眼中也是如此。

据林森浩同寝室的另一个舍友葛俊琦回忆,林森浩在读研期间,曾经花了块钱买了50条一模一样的围巾,在学校外面摆摊卖温暖。可站立半天,最终却一条围巾都没有卖出去。

林森浩有一次在图书馆,正准备回寝室时外面下起了雨,没有带伞的他遇到一个女生主动释放善意,问需不需要送他回去,他却没有意识到女生的关心,只是冷漠地对这个女同学说:“你先回去吧!”

事后隔了许久,林森浩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那位女同学。正是这样的高智商低情商,让林森浩平时的做法很难被旁人理解。无论再怎么努力,他在为人处事方面总是差强人意。

林森浩的性格极其敏感,自尊心也极强,容不得他人奚落自己半分。他把所谓的脸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种性格的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贫穷的家庭带给他高度自律与坚韧性格的同时,也让他变得敏感又自卑。

他只有通过奋发图强,一次又一次地拼命努力,来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劲。别人轻轻一掂脚便可触摸的东西,他往往需要花费多十倍的努力才能获得。可自卑又是自负的,他意图用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来超越一切,掩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自卑。

林森浩在初高中和同学相处时,这种矛盾的性格便初现端倪。上初中时,经过同学与老师的推举,林森浩担任了班长。但得知自己是班长后,林森浩并没有感到开心,而是一脸嫌弃地埋怨道:“怎么又是我当班长?”

而每当异性同学找他问问题时,林森浩总是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经常满脸通红地给女同学讲题。

来到上海读书后,林森浩更加意识到自己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大城市下,是如此的渺小与微不足道;同时也更加察觉到,自己与其他自信开朗、家境优越同学之间的差距。

那些上海本地的同学,能在公众场合侃侃而谈自己的兴趣,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他们有着许多选择和试错成本,他们自信又有底气。这些自信与底气都源于富裕家庭的支持,而这是林森浩平时连想都不敢想的。

林森浩知道,自己与这些“富二代同学”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有些人生来就在罗马,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别人的脚步。他变得越发敏感而少言,他的成长环境仿佛只教会他如何学习,却没有教会他怎么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怎么去做人。

林森浩是孤独的,他内敛、沉默寡言的性格,注定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没有人能了解到真正的林森浩。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却看到了月亮。每个人都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每个人都畏惧孤独,林森浩也不例外。在读研期间,他也曾尝试敞开心扉与异性相处,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心灰意冷的他曾自嘲道:“谁会喜欢一个没钱、长得不好看、又没情趣的人呢!”

生活从来都是泥沙俱下,鲜花与荆棘并存。随着一个新室友的到来,林森浩性格的缺陷又被继续放大。

碍眼的新室友

年8月,耳鼻喉科的*洋由于受不了当时所住的寝室噪音,搬到了林森浩所住的寝室。*洋的家境也不是很好,父亲是之前的国企员工,但由于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他的父亲失业了。

*洋母亲患有肝胆结石,懂事的他从小就心疼被疾病折磨的母亲,便毅然选择了学医。同样是贫寒的家庭出生,*洋却和林森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由于*洋是独生子女出身,他非常开朗自信,喜欢和同学开玩笑,大大咧咧的。

林森浩并不很喜欢这个新室友,甚至觉得他碍眼。*洋经常从四川老家给室友们带各种特产吃,很快就和寝室的其他同学熟络起来。他喜欢和室友们聊明星聊美食,分享自己的生活。

而这个时候,木讷的林森浩丝毫插不上嘴,因为他完全不了解也不关心这些,他与室友的共同话题只有学习与科研。他也没有特产分享给室友,他拮据的状态维持他日常的生活都很艰难,更别说用来社交了。

室友们觉得林森浩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洋也觉得林森浩是因为性格内向才不和他们交流,便都没有把林森浩的沉默放在心上。

有一个学期,林森浩获得了两万块的国家奖学金,*洋便向林森浩打趣道,让他请客吃饭。林森浩因为要把这两万块寄回给家里补贴家用,便断然拒绝了,*洋顺势吐槽了一句:“怎么这么小气呢?”

因为在大学里,请客吃饭是一件大家都会做得普遍小事,*洋无法理解林森浩为什么舍不得一两百块来请客。而在节约成为习惯的林森浩眼中,请客吃饭对于自己而言,却是一件奢侈浪费的事情。

不同的消费观念让两人之间产生了误解,林森浩脆弱的自尊心也受到了打击。“穷”是他最介意也最想摆脱的标签,他经不起任何人的嘲笑与奚落,他感到了自己的自尊心在受到反复鞭打。

大大咧咧惯了的*洋看见林森浩后,经常会拍拍他肩膀喊他“屌丝”,旁人觉得开玩笑的词汇,落在林森浩心中,却句句如针扎般难受。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临近毕业,林森浩找到了工作,毕业后将在广医院当医生。

室友们都为他开心,问他要不要去毕业旅行,而*洋听到后便说道:“他又没钱,怎么会去毕业旅行?”林森浩听后并没有辩解,而是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寝室,心中对于*洋的不满到了极点。

愚人节的“玩笑”

年3月29日,愚人节前夕,林森浩由于与他人发生口角,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寝室。回到寝室后,便听到*洋说想在愚人节整蛊他人,还和大家讲了一个冷笑话:“把脚泡在热水里就会尿床......”

说到情不自禁处,哈哈大笑的*洋还乱拍坐在林森浩旁边男同学的肩膀。*洋的一系列行为,落在在林森浩眼中刺眼极了。林森浩想看*洋吃瘪的样子,你不是要整别人吗?那我先整整你吧。于是他便心中谋划着,如何在愚人节给*洋“开一个玩笑”。

林森浩想起了前两年自己在做实验时,接触过的剧*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他还剩余了一些原液在实验室中。如果不小心误食了这种剧*,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同农药百草枯一样,二甲基亚硝安会让人的血小板迅速下降,肝脏受损,最终死亡。

林森浩当然十分了解此化学品的*性,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它投入到寝室的饮水机里。而这个饮水机平时只有*洋和林森浩两人使用,如果林森浩不喝饮水机内的水,那么只有*洋一个人喝。林森浩此次投*的对象是明确且有目的的:“他想要*洋尝到一点苦头!”

*洋在喝了饮水机里的水不舒服后,还只是单纯地以为是水变质或者吃坏肚子了,没有多想。林森浩医院急诊看病,陪他做b超,并安慰*洋说不会有事的。

彼时*洋的血小板数量已经下降到了十分危险的位置,肝脏受到极大的损伤,形势十分不乐观。可是医生一时半会找不到*洋中*的原因,而抱着侥幸心理的林森浩,觉得旁人不会发现他作案的痕迹,便也没有坦白*洋中*的原因。就这样,*洋的病情被耽误了。

室友葛俊琦在看见*洋肝脏受损的症状后,联想到林森浩曾研究过可以损坏肝脏系统的化学品二甲基亚硝铵,便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警方。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经过警方的一系列排查,很快便确定了林森浩是此次投*案的凶手,林森浩也对自己的作案事实供认不讳。但是他却坚称自己并非有意投*,只是在和*洋开一个愚人节“玩笑”。

4月16日,*洋因为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间。这个本应该有着光明前途的男孩,却因为林森浩所谓的“玩笑”而丢失了年轻的性命。

以悲剧潦草收场

林森浩投*杀害同寝室室友*洋的消息一出,便引来轩然大波。不管是林森浩家乡的亲戚,还是他的导师和同学,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而在一审时,林森浩因为故意杀人罪,被直接判为了死刑。

老师同学们对于这个优秀的学生十分惋惜,在年5月,名复旦大学的师生联名写信,请求给林森浩一个赎罪机会。

二审期间,林森浩也向*洋的父母写道歉信,祈求他们原谅自己罪恶的灵*。

但是作为成年人,终要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杀人偿命,林森浩由于对*洋的嫉妒与不满杀害了他是铁的事实,他终需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林森浩复核,正式下发死刑判定书。同年12月,29岁的他被执行死刑。

林森浩的一生令人唏嘘。性格决定命运,他自卑又自负矛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悲剧的结局。

林森浩悲剧的一生,其实也和当今时代“唯分数论”的价值观脱不了干系。在追逐高分的教育模式下,孩子成长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忽视。俗话说“要成材先成人”,注重心理的健康,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往往比追求高分与优异的成绩更为重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复旦研究生毒杀室友被判死刑,1